羅德全
摘 要:所謂研究性閱讀,是以信息論理論為指導,閱讀目的為前提,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從而形成不斷提高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以便快速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中學語文;研究性閱讀;實踐探究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研究性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以及閱讀遷移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以下筆者將對研究性閱讀的教學意義和教學策略進行簡要介紹,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一、開展研究性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能力、高尚的情趣以及必要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若要實現這一目標,語文教師就要正確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長河中領略精神內涵,使之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閱讀教學非常必要,教師要通過不斷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豐富學生的知識涵養(yǎng),讓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
2.為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加了“一扇門”
研究性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在提高了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又以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被記錄在教學實踐中,為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加了另一條捷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可恰當運用,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為提高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奠定有力基礎
教師在開展研究性閱讀時必定需要讓中學生閱讀大量文獻資料,通過閱讀這些文獻資料,可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寫作提供必要的素材,另外,閱讀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避免出現表達啰嗦、語意不完善、邏輯矛盾等現象,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開展中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1.設置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閱讀材料
此問題的設置可以分為兩個,其一是利用每篇語文課文篇末的課后思考題,將其作為研究性閱讀的探究重點,進而讓學生深入分析文章主旨。
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語文《天凈沙·秋思》這篇散曲時,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而被廣為流傳:“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句話中的“斷腸人”一詞將作者傷心悲痛的情感抒發(fā)到了極致,在本篇課文末有一道課后思考題,請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作者當時悲痛欲絕的原因。在一般的閱讀教學中,其教學過程為教師為學生講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再讓學生去分析作者悲痛的原因,而開展研究性閱讀教學則并非如此,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是讓學生自己去搜索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若是個人的力量還不夠的話,還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的力量,深入分析,如此獲得的答案要比教師一個的講解要豐富得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其二,問題的設置可由語文教師有針對性地制定。例如,教師在教學《斑羚飛渡》這一節(jié)課時,在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前,教師可針對文章內容設置問題:通過閱讀本篇課文,分析斑羚飛渡的真實原因,并思考本篇課文作者想要告訴讀者什么樣的道理?如此,學生便會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探究意識地去閱讀和思考,從而得出要保護動物,禁止濫殺偷獵的閱讀體會。這種教學效果要比教師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更好,學生的理解也更深刻。
2.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
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單純聽講,教師主導發(fā)言的教學思想,積極引入研究性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還課堂給學生的教學效果。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將課堂的發(fā)言權交給學生,在學生閱讀完教學材料后,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看法,其見解有偏頗不要緊,教師予以及時糾正并肯定其學習態(tài)度,這樣,學生在下次的發(fā)言中才會更加踴躍,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對研究性閱讀的學習興趣,為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提供又一有利保證。
總而言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大力提倡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引入,其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為提高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奠定有利基礎,另外在閱讀中還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深入分析能力,將每一篇閱讀過的文章在思想和內容上理解透徹,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水平。隨著中學研究性閱讀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和逐漸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研究性閱讀教學取得的成績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葛志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研究及其實施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劉利強.淺談中學語文閱讀策略[A].2016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3]付乃華.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