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儀
(山東大學,山東 威海 264200)
從《茉莉花》看中國傳統元素與西方芭蕾的融合
張華儀
(山東大學,山東 威海 264200)
當今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不斷繁榮的發(fā)展中一步步的相互交融。繁榮與繁榮的碰撞巧妙的為那些正缺少靈感的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厚的犒賞。例如歐洲傳統的古典芭蕾和浪漫芭蕾是具有西方民族性格、生活習俗、藝術傳統的產物,遇到近似完全顛覆的中國文化會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精彩。近似家喻戶曉的芭蕾舞作品《茉莉花》便是這種結合下的成功典型。本文就是想從《茉莉花》入手,去探索是否可以用傳統芭蕾語匯來表達講述中國的文化和習俗,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讓芭蕾舞被更廣大的人民群中所接受。
芭蕾舞;茉莉花;中國文化
我們可以從芭蕾舞作品《茉莉花》各方面的藝術特征來分析中國傳統元素文化與西方芭蕾的結合。
茉莉花作為我國普通民眾最熟悉的一種花卉,在人們心中它一直有著質樸、清純、忠貞、迷人的情感內涵,也是諸多文人墨客歌頌、贊美的對象。清朝的王士祿曾在《詠茉莉》中寫到:“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隈。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笨梢娢覈癖妼岳蚧ㄊ蔷哂袧夂袂楦械摹2捎冒爬傥瑾毺氐谋硌菁挤?,來展現茉莉花繁花似錦、迎風搖曳時的美姿更迎合了觀眾的喜好。另一方面,整個作品以“情”為主線,并沒有表達過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感情,只是將中國南方女子端莊典雅、溫柔嫻淑、落落大方、舉止高雅的女子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且茉莉花似乎恰恰代表了中國南方美麗的女子。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內心向往純真與美好的細膩情感。由此呈現出散發(fā)濃濃中國舞蹈表演韻味和民俗風情,符合我國普通民眾的藝術欣賞思想的優(yōu)秀作品。
在舞蹈動作方面,《茉莉花》將西方芭蕾的“開、繃、直、力”與我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含蓄柔韌的動作技法結合起來,延用了古典芭蕾舞的足尖鞋,標志的立足、側踢和360°自轉體也在其中突出表現。在芭蕾舞基本的“阿拉貝斯手位”和“四位轉”中融入我國傳統舞蹈動作“后踢步”,但舞者的腳上動作更加輕快,搭配上小碎步、輕踏步和踢腿,沒有古典芭蕾的強而有力的轉體和定位,使舞蹈更具韻味,使這“一朵茉莉花”更加凸顯她端莊高貴的氣質。
西方色蕾舞藝術在具體表演過程中很少使用道具,僅僅舞者肢體語言的表達和展示。而芭蕾舞作品《茉莉花》則大改芭蕾舞的上半身動作及體態(tài),將我傳統舞蹈道具扇子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選用中國民間扇子舞的風格,大量的開扇和搖扇動作、手上三道彎,還有柔軟的手指動作、歪頭和搖頭動作,都給觀眾展現了中國女子的溫文爾雅和柔美。一方面配合了舞者肢體動作的表演;另一方面也生動地展現了茉莉花開時繁花似錦視覺美感,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使更多的觀眾接受、喜歡中國化的芭蕾舞作品。
舞蹈開端以扇子為舞蹈主調給我們展示了簡潔大方的舞蹈效果,其中拼接的花型恰到好處的呼應了舞蹈主題,而且運用了熒光色使扇子突出,更易于組合造型突顯主題。舞蹈結尾也回到了扇子主調上,以相同的方形隊形結尾,不但有快速變換的花型吸引眼球,最后還拼接了一個完整的花型,突顯主題以外還首尾呼應,讓觀眾深刻的記住了茉莉花一般的女子應有的形態(tài),把這個舞蹈想要傳遞的思想表達得很到位。整個舞蹈極具中國風格,其隊形就與西方芭蕾舞差別甚大。傳統的芭蕾舞蹈隊形多隨意,以突出主角為主,群舞也是以凌亂為美,沒有強烈的隊形感,而《茉莉花》作為一支中國芭蕾,隊形整齊、變換多端,其中的人字隊形更是大氣磅礴、震撼人心,極強的體現出了中國風。
另一獨特的創(chuàng)新是從舞蹈服裝入手,使用了最具有中國標志性的旗袍。為了便于芭蕾舞演員的舞蹈動作,采用了闊腿褲配上旗袍后擺,看起來別具一格又不顯奇異,以綠色和白色為服裝顏色,表現出女子性格溫和、清秀別致,且與舞臺燈光恰好融為一體,擺尾印有茉莉花圖案,即使服裝更加精致又呼應主題。
《茉莉花》不僅使用了扇子作為舞蹈道具使廣大觀眾產生無限的親切感,在背景音樂方面,該舞蹈作品采用江蘇歌作品《茉莉花》作為配樂。采用編鐘與琵琶等我國傳統的器樂元素,以慢節(jié)奏的方式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演奏出來。樂曲含蓄嫵媚、旋律婉轉流暢,呈現出一幅超凡脫俗、清新淡雅的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畫卷。音樂前奏過程中以編鐘奏樂作為節(jié)拍,舞者手中的扇子隨著節(jié)拍的變化而變化,極富靈動感。第一遍主旋律采用西方鋼琴器樂與小提琴作為主奏,第二遍則用琵琶主奏,應用挑、彈、飛、剔、輪指的方式,給觀眾帶來我國傳統音樂返璞歸真的聽覺效果。在結尾處,再次將編鐘音樂融入合成中,重復前面的音律,首尾呼應。營造出一種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情感內涵、審美意念的意境氛圍。
芭蕾舞作品《茉莉花》將中國民族文化與民俗風情共同滲透在芭蕾藝術之中。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身段、手勢融化于芭蕾舞的動作語匯,在形式上完全打破了傳統觀念上的動作編排手法,不在中規(guī)中矩的按形式風格去創(chuàng)作,這點可稱的上是別出心裁,這也印證了“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表現手法。我認為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趨勢,這種剝離原有中國大眾接受境遇中文化精神的“足尖上的舞蹈”,這種注入了中國文化精神的“足尖上的舞蹈”會逐步的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所認可。
[1] 李曉梅.淺析芭藿舞《茉莉花》在表現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
[2] 宋和明.從西方到東方:當代中國芭蕾古典精神的保留與民族特色的創(chuàng)新.
[3] 王珺.從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看中國元素在芭蕾舞劇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