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昕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 威海 264209]
美聲唱法民族化探究
陳 昕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 威海 264209]
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演唱方式,但隨著文化的交流與傳遞,二者相互交融,互為補充。隨著聲樂不斷發(fā)展,聲樂演唱者運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巧使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相互融合,使美聲唱法逐漸民族化。美聲唱法民族化不僅豐富了我國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對推動我國名族音樂的發(fā)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分析美聲唱法民族化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針對如何促進美聲唱法民族化發(fā)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美聲唱法;民族化;演唱技巧
美聲唱法自傳入我國以來不僅極大的豐富了我國聲樂教學內容,對對推動我國名族音樂的發(fā)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在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唱法的激烈碰撞下,誕生出大量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音樂作品。美聲唱法憑借其科學的發(fā)音方式和演唱技巧,成為了衡量聲樂演唱水平的標志,因此將美聲唱法引入我國民族聲樂教學,對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美聲唱法民族化真正的價值在于能夠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水平,但是我國民族音樂的核心價值不能丟失。東方與西方國家在文化、審美、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區(qū)別,研究美聲唱法如何在我國真正的落地生根發(fā)芽,形成新型的璀璨的花朵,才是美聲唱法民族化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地方。
縱觀美聲唱法在我國的發(fā)展過程,我國音樂專業(yè)人士不斷的研究如何促使美聲唱法更加符合我國文化特征,打造獨具中國藝術風格、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音樂體系。推陳出新更激發(fā)音樂學者對音樂探索的熱情,提升我國音樂教學的技能。我國老一輩的音樂藝術家比如郭蘭英、王昆等雖然主要學習美聲唱法,但是在他們的音樂作品當中都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當前,美聲唱法民族化正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很多方面還存在空白和缺陷。音樂研究者將美聲唱法民族化的過程中應當保存我國音樂文化的精髓,以我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塑造具有鮮明特征的音樂演唱方法。
美聲唱法自傳入我國之后,受到極大的熱捧,極大的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進程。通過一代又一代的音樂研究者的探索,美聲唱法中也越加表現(xiàn)出中國特色。但是美聲唱法民族化過程并不簡單,遭遇文化壁壘、形式主義等危機。
1.多年來我國民族聲樂教學中一直以“西洋美聲”為主,美聲唱法民族化過程中偏重于美聲唱法技巧的學習而忽視民族化過程,使得美聲唱法與民族音樂文化相分離。
2.美聲唱法與民族音樂內容相分離。高校音樂教學中往往將美聲唱法設置為獨立的教學科目,并不與民族音樂相融合,兩者相互分離各自發(fā)展。這種情況難以有效的推動美聲唱法民族化的發(fā)展進程。
3.美聲唱法民族化形式化嚴重。雖然中美唱法當中都講究字正腔圓,作為演唱的重要技能,很多民族化的美聲唱法往往強調美聲唱法和民族音樂的特征,忽視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形式主義較為突出。美聲唱法民族化應當是一種新興的音樂表達方式,不僅一種簡單的中西結合的音樂演唱方法。
(一)重視民族文化的特色
縱觀我國民族音樂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很多音樂演唱者改編的外國歌曲從初期純外國化逐漸發(fā)展到中西結合。美聲唱法本土化過程中重視本民族音樂的價值與內涵。比如《茉莉花》使用西方樂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西式唱法都讓大眾耳目一新。
(二)重視美聲唱法演唱技巧的轉化
源自于西方的美聲唱法對歌曲演唱者的聲音要求較高,比如聲音洪亮、音高低范圍跨度廣、音質優(yōu)良等等。美聲唱法多采用真假音結合的演唱方式,歌者需要運用聲腔發(fā)音的力度和靈活性提升其真假音之間轉換的技巧。此外,演唱者在表演美聲民族化曲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字正腔圓的原則,真實而清晰的傳遞美聲民族化曲目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增強美聲唱法民族化歌曲的創(chuàng)作
美聲唱法民族化的音樂作品數量比較少,并不能夠單獨的撐起該項音樂體系,當前還是通俗唱法占據音樂作品的核心地位。中國美聲唱法并沒有本土文化的根基,作為舶來品還具有時間短、系統(tǒng)化欠缺等問題。一般性的音樂家難以將美聲唱法和民族音樂作品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廣為大眾所喜愛的音樂作品更需要的是符合大眾需求的精神與思想內涵。
(四)重視情感價值在美聲唱法民族化的發(fā)展
美聲唱法民族化過程中情感價值得以保證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與演唱者需要詳細的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背景,多方位的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只有深入的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才能夠真正的為美聲唱法民族化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作品;二是音樂演唱者應當重視演唱技巧的學習,熟練的掌握美聲唱法的技巧,使美聲民族化曲目能夠富有民族特色,較高的藝術氣息;三是演唱者需要重視自身音色的圓潤度和音量的大小,把握主旋律,抓住自身作為音樂情感主體的地位。
總而言之,美聲唱法民族化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能夠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國際化和現(xiàn)代化的進程。美聲唱法民族化為西方優(yōu)秀藝術成果在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的道路。當然,對于演唱者來說,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之間本身具有很多的相同之處,兩者的有效結合能夠拓展演唱者的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
[1] 劉雅旭.論聲樂教學中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長沙大學學報,2011,03.
[2] 胡郁青.美聲、民族唱法異同探微[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5.
[3] 郭麗華.淺談美聲唱法的民族化[J].劇作家,2012,01.
[4] 聶堂英.關于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幾點思考[J].音樂時空,2013,01.
[5] 王冰冰.廖昌永美聲唱法民族化藝術實踐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