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盛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鋼琴演奏屬于復雜的藝術表演形式,精湛的鋼琴演奏技術要求演奏者熟練掌握演奏技法,具備扎實深厚的樂理知識、過硬的表演心理素質、靈活機敏的應變能力、敏銳豐富的音樂感覺,從而保證演奏的音樂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及生命力[1]。因此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必須要向學生講解演奏技巧和鋼琴知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演奏技術、心理素質。
鋼琴演奏教學中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如下幾點:1.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致使高校畢業(yè)生面臨著就業(yè)難的問題,逐漸發(fā)展為社會性問題。當然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有很多,包括學生個人隱私和社會因素,如在鋼琴演奏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多是以教學計劃為依據,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曲目進行學習,這樣極易造成現(xiàn)實需求與教學內容的相互脫節(jié)。同時學生畢業(yè)后會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而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勝任這些工作,然而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的都是教材內容,掌握的知識與自身能力存在片面性,不能很好地滿足工作需求,增加就業(yè)難度。要想解決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問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必須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2.便于開展鋼琴教學活動。鋼琴演奏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具備較強的演奏能力,但在以往的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有些師生片面認為完成教材中曲目的演奏工作即是全部的教學計劃[2]。實際上,鋼琴演奏能力要求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基本演奏技能訓練的同時,關注學生心理素質及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這也是學生學習鋼琴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不僅能達到教學的目標,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工作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鋼琴即興伴奏是演奏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與演奏者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演奏技法、音樂感覺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對演奏者的音樂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必須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訓練,以鋼琴即興伴奏的規(guī)律和特征為依據,制定不同層次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音樂理論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磨練技藝、改進不足。此外,鋼琴視奏能力指的是演奏者通過樂譜的瀏覽進行即時演奏,該能力的強弱直接體現(xiàn)著演奏者綜合水準的高度。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視奏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短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樂譜來獲得音樂信息,增強樂譜閱讀能力,為音樂的表達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或者是引導學生積極練習鋼琴視奏,持之以恒,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練習,逐漸增加訓練曲目的難度,使學生的視奏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與內涵,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注重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準確找到和及時改進自身的缺陷,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當然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注重音樂本體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對藝術和文史哲等學科知識加以掌握,多閱讀課外書籍,這樣才能使學生豐富知識面,增長見識,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更好地感悟與演奏音樂作品[3]。另外,通過學習鋼琴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可知,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能發(fā)揮自身的水準,但在公開場合的演奏中經常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情緒,不利于水平的有效發(fā)揮,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演奏過程。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加以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是鼓勵學生參與比賽等活動,以此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獲得豐富的實踐經歷,用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鋼琴演出。高校也要加強與當地文藝團體的合作,通過簽訂用人協(xié)議,將其作為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與機會。
演奏技術是鋼琴演奏的前提和基礎,其在不斷發(fā)展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技術體系,具體表現(xiàn)為兩點:1.技術的扎實性。有些學生在大學校園入學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鋼琴演奏訓練,不能扎實掌握基礎演奏技術,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常態(tài)化知識,嚴格考核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使其能扎實學習基礎知識,為今后演奏的正常開展打好基礎[4]。2.技術的全面性。訓練鋼琴演奏技術時,學生應該注重音階、和弦、指法等技術的均衡發(fā)展,通過分門別類的訓練來掌握相關的技術;同時教師要從學生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的技術培訓,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術,達到技術全面性的目標。
要想讓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素養(yǎng),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閱讀”鋼琴作用,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講述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每部鋼琴作品都代表著各時代的歷史痕跡,因此學生在演奏中要“復現(xiàn)”鋼琴作品,將其還原到創(chuàng)作時期的歷史語境中,并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深入分析作品。如學生學習肖邦的作品時,應該深入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如1830年的波蘭處于怎樣的歷史狀況,由此體會肖邦作品中的愛國之情,促進自身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2.深入分析音樂作品。學生演奏音樂曲目的過程中,必須要以音樂創(chuàng)作角度為依據,深入剖析作品的旋律、結構、節(jié)奏、和聲等,充分意識到這些元素的作用,確保演奏的作品更為完整[5]。3.形成個人演奏美學理念。藝術作品不同,則其藝術風格也有所不同,每部藝術作品都應將創(chuàng)作者與演奏者的藝術水平進行充分體現(xiàn)。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演奏優(yōu)勢加以深度挖掘,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演奏風格,拓展和豐富學生的美學理念,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
鋼琴演奏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在作曲、排練、演奏等方面具有極強的魅力與優(yōu)越性,成為眾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生學習西洋樂器的首選。教師實施鋼琴演奏教學活動時,應該立足實際,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與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將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加強學生鋼琴即興伴奏和視奏能力、心理素質與人文素養(yǎng)、演奏技術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整體把握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與情感內涵,深刻挖掘作品背后蘊含的情感,完美詮釋作品的音樂形象,增強鋼琴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生命力,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確保鋼琴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1]周勇,周婉儀.試論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藝術評鑒,2017,02:125-126+118.
[2]黃越嘉.淺析鋼琴演奏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6,21:49.
[3]楊鳴.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4,21:148+156.
[4]段曉雯.論高職鋼琴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J].科教文匯,2011,05:168-169.
[5]朱翼宇.大學鋼琴教學中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途徑分析[J].藝術教育,2017,Z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