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文 白云武
(文山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壯族《草人舞》的田野調(diào)查報告
王靜文 白云武
(文山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境內(nèi)居住著漢、壯、苗、彝、回、傣等10余種民族,其中壯族和苗族約占了35%,所以研究壯族民間原生態(tài)舞蹈極為重要?!恫萑宋琛肥浅幧娇h平遠鎮(zhèn)大新村一帶壯族的傳統(tǒng)舞蹈,舞蹈表現(xiàn)了壯族先民崇尚稻耕文化的傳統(tǒng)意識。
草人舞;淵源;田野調(diào)查;保護
古樸奔放的草人舞,流行于硯山的壯族群眾中,據(jù)村中老人介紹,遠古時期草人舞就起源于該村,選擇每年正月屬豬日舉行。我縣壯族中,僅平遠地區(qū)大新壯族(土支系)過此節(jié)。開節(jié)時,男女老少聚于村廟,點上香火,貢上熟雞、豬肉、米酒、蒸糕等食品,以示對祖先的崇敬,同時乞求祖先保佑后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全村平安。
草人舞表演時,由十六個年輕小伙子全身裹滿稻草,一絲不露,分兩批先后分別扛著犁耙上場,時而作犁田耙地狀,時而作猜拳行令狀,吆喝者頻頻四起加之舞動時使草發(fā)出窸窸窣窣的響聲,熱鬧異常。舞畢,上場十余個穿嶄新傳統(tǒng)服飾的姑娘,右手拿圍腰裹著的木棒,左手拿著鮮艷的壯錦頭帕,并用帕子掩面,在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歌手帶領下,逆時針繞場緩緩走動。歌手們邊走邊唱《考(kāo)喔眉》(開年歌);場中坐兩位老者,分別操小胡和小三弦伴奏(也有歌手自彈弦子自唱)。其間,穿插一婦人表演撈蝦;父子二人表演乞討;兒子背著一精制的小草人,意為其弟或妹?!犊监该肌芬怀褪谴蟀胍埂3炅艘荒暌欢鹊拈_年節(jié)結(jié)束。就其文化意蘊而言,草人舞源于群體自發(fā)性的模仿性舞蹈,整個民族的社會成員都參加開年節(jié)活動。它的發(fā)展,經(jīng)歷過從最初的自娛性,到現(xiàn)在的祭祀性,經(jīng)過若干代人的傳播,至今之所以能夠保留基本的原貌,正是因為此舞只能在一年一度的“開年節(jié)”上跳。草人舞一經(jīng)公開,就以其濃郁的古風,詼諧的情趣和古樸的表演,吸引了眾多的舞蹈工作者,一時成了舞壇的“搶手貨”,經(jīng)過加工改編的草人舞從硯山縣流傳文山全州,又從文山州流傳到云南省,從云南省又流傳到首都乃至國外。
《草人舞》內(nèi)容豐富而生動,極富有民族特色,集土族人的歌、舞、樂三位一體,密不可分。受民族的傳統(tǒng)生產(chǎn)方式影響,草人舞中的歌手、舞師、樂師具有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更具有民族的代表性和標志性。草人舞用土族人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犁、耙、撈巴作道具,用稻草編成動物頭像,演繹出許多生產(chǎn)勞作場景,舞蹈韻律古樸生動。曾作為優(yōu)秀節(jié)目多次參加國家、省、州、縣舉辦的文藝活動,1986年參加國家文化部在昆明舉辦的全國單、雙、三人舞比賽獲服裝設計一等獎、伴奏二等獎、表演三等獎。1987年,《草人舞》改編為《當當扣》參加云南省首屆民族藝術節(jié)表演。1990年8月,被云南省歌舞團帶往法國、西班牙,日本、新加坡、越南、緬甸等國演出。1990年10月,文山州民族歌舞團應國家民委邀請進京演出,參加昆明世博會演出,國際昆明旅游節(jié)表演均獲表彰獎勵。
2015年2月27日課題組成員和硯山文化站一行9人來到了大新村,參加一年一度的草人舞“開年節(jié)”。
跳草人舞時每人身上都要披上一件草衣和戴一頂頭飾,所以稻草是辮草衣頭飾必須要有的材料,整件草衣和頭飾都是由幾位年長的女性傳承人親手辮制而成。邊上還有幾位男性傳承人邊唱邊拉,使得過節(jié)的氣氛越發(fā)濃烈?;顒又羞x取稻草編織各式頭飾,裝扮不同的“草人”代表不同的寓意,有“龍頭”、“螞螂頭”“羊角”“牛角”等動物頭飾,其余頭飾大致相同。表演隊伍沒有嚴格的人數(shù)控制,且隨意性較大,表演角色也會隨興增減,但“化撲唦”就是把男孩裝扮成女孩,卻是歷代不變的傳統(tǒng)習慣。
平遠鎮(zhèn)大新村表演草人舞時,全村各家各戶都要捐出一些食物參與過節(jié)。以前,捐物富者多捐,貧者少捐?;虺鲥X糧,或出蔬菜。而現(xiàn)在由村里統(tǒng)一計算,共同均擔。在廟前安上幾口大鍋,將所捐之米、肉、菜分別煮入鍋內(nèi),煮好之后,全村男女老少圍坐于廟前場子,邊吃邊唱,談笑風生。
夜晚,在場子中央移栽一棵高約兩米的樹(當?shù)厝朔Q它為“塌拉果”樹),樹上掛有黃飯花和用高梁桿做的一些瑣碎飾物,樹下擺有四篩米和兩篩糍粑。各篩米上又放有紅糖和雞蛋。儀式開始,由老年長者敲響鼓、鑼、釵等打擊樂。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一群年輕小伙耍開了民間武術,不時展現(xiàn)出騰、越、跳躍的雄健英姿。其間,穿插一婦人作撈魚蝦狀,父子兩人作乞討要飯狀,兒子背上背著一制作精致的草人,意為弟或妹。最后,上場十余個穿戴嶄新的姑娘,左手拿鮮艷帕子,右手拿圍腰裹住木棒,并以左手帕子掩面,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歌手領頭繞場緩緩走動。歌手邊走邊唱《卡呵嘿》《卡呵嘿》往往一唱就是大半夜或到翌日晨。至此,一年一度的開年節(jié)《草人舞》示告結(jié)束。
平遠鎮(zhèn)大新村的《草人舞》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研究價值,應將該舞作進一步的調(diào)查、整理,并已申報為省級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名錄?!恫萑宋琛芳冗m合廣場演出和較大規(guī)模的自娛自樂,又適宜舞臺演出。該舞在反映出民族特點的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觀賞性。目前大新村的《草人舞》沒有固定的演出隊伍且掌握的人在迅速減少和老化,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健康狀況也不好。隨著演出時間的減少,表演的程序也越來越少。
在當?shù)亟M織力量培養(yǎng)《開年節(jié)》即《草人舞》的傳承人和文藝表演骨干。目前的兩位省級傳承人和州級傳承人年時已高,急需培養(yǎng)一批年輕能吃苦的新一代傳承人。積極探索,對《草人舞》的樂曲舞蹈進行整理,豐富其音域,增強其藝術表現(xiàn)力、編創(chuàng)舞蹈語匯,短句,組合,成品舞蹈等表演形式,運用于中小學,高校的舞蹈教學中,讓更多的社會群體去傳播和傳承。進一步調(diào)查、搜集、整理《草人舞》的有關資料,建立較完整的《草人舞》藝術檔案。■
[1] 聶乾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云南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 石欲祖.云大學南民族舞蹈史.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