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
(東莞市東城初級中學,廣東東莞 523120)
淺談初中機器人DIY活動教學的引導策略
☆曾榮
(東莞市東城初級中學,廣東東莞 523120)
當今社會已步入機器人時代,把機器人DIY教育引入初中課堂,對教師而言既是責任又是挑戰(zhàn)。在初中機器人教學過程中筆者對如何引導學生實施教學做了一些探究嘗試,比如課前增加一些小活動,把“大任務”變成“小任務”,在任務中精心準備問題,以及“大任務”中的“大”評價等,希望能把握初中機器人DIY課堂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機器人教學的效果。
機器人;引導;策略
機器人DIY活動融合了計算機、機械、電子、通訊、控制、聲、光、電、磁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把機器人DIY教育引入初中課堂,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提升其操作能力。筆者對初中機器人DIY活動教學引導策略做了一些研究,希望通過探究,能把握機器人DIY課堂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機器人教學的效果。
在探究過程中,筆者就已開展的機器人DIY課程面談了學生,查閱了有關資料,思考了其中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相比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機器人DIY教育具有不少優(yōu)點。在機器人DIY活動教學中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學習研究方法,提升其發(fā)現(xiàn)、分析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筆者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簡述機器人DIY活動教學中的“引導”策略。
不同年齡階段的興趣,產生于不同的認識水平和感知能力,參加培訓的學生主要來自七、八年級,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活潑好動,他們對具體的、新鮮的事物最有熱情,而對抽象的事物“不感冒”。 為此,筆者借助強大的互聯(lián)網資源庫,搜集了一些關于機器人新技術的精彩、新穎的視頻短片,在每一堂培訓課前,筆者會選取某一熱點播放一段視頻,然后召開一個簡單的觀感評議小活動,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工廠”等,這樣的小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豐富的機器人世界,拓寬了視野,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機器人DIY課程可以分為三大塊:機器人DIY焊接、機器人組裝、機器人項目編程??紤]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自身特色,筆者經過嘗試,把三大內容板塊設計成一個個“小任務”,比如在機器人焊接模塊中,筆者根據(jù)任務量設計了6個小任務,一般來說任務需控制在20分鐘內解決,同時筆者給學生發(fā)了一份任務記錄清單,讓學生在完成“小任務”后做批注。在探究過程中“大任務”完成時間久,問題多,往往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而合理的“小任務”,學生往往更能處理好,同時會產生一個個“小成就”,而這種“成就感”會讓學生變得“愛動手”、“敢動手”,最終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動手能力也自然得到了鍛煉。
在機器人DIY課程中當設計好一個個“小任務”后,筆者會嘗試對每一個小任務做一次難點評估,而這種評估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會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加以完善,然后筆者針對評估的難點進行了討論,進而準備了相應的“問題”,筆者希望這些“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比如學生在完成機器人小車灰度測試環(huán)節(jié)的小任務時,大部分學生的直觀感受是將測試場地一點的灰度作為參考值,此時筆者就會給出問題,既然小車走黑線完成的是圓形的跑道,那么是測量一點準確還是針對圓形跑道平均測量四個點更準確呢?此時教師的“引導問題”與他們的原有想法沖突,往往會促進他們去主動思考。
師生之間這種對問題的探討比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做更好,但是問題的準備對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因為什么時候、什么時機以怎樣的形式提出來會讓不同的學生產生共鳴,對教師而言掌控起來并不容易,需要他們在教學中多加嘗試和積累。
當學生完成一件件“小任務”達成“大任務”時,筆者會對學生做一個階段性的小結評價,在“小任務”中筆者給予的更多是語言激勵,而“大任務”的完成會讓學生感受到更大的鼓舞。比如筆者會考慮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同時準備一些“小獎品”等鼓勵學生。在這種氛圍下筆者會引導學生說一說完成這個任務自身團隊表現(xiàn)的“好”與“差”,然后再給予一些適度的點評。在教學中筆者感受到引導學生歸納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很重要,不同的學生團隊對任務的完成會存在差距,教師要對完成“稍差”的學生多一些耐心,在學生歸納的環(huán)節(jié)中多給予積極的建議,以鞭策學生無形中作出改進,將原來不好的做法慢慢改善,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運用以上策略對初中學生開展機器人DIY培訓,筆者明顯感受到學生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學生對機器人DIY課程的興趣正逐步增強。在教學實踐探索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遲到的現(xiàn)象很少,學生經常一早就來到教室?guī)徒處熥鲆恍┱n前準備;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結構思維能力也正逐步增強,這反應在機器人焊接和組裝過程中,學生的出錯率逐漸降低,找錯誤的精度提高了;在程序設計、編寫和調試過程中,學生由原來的“困難戶”變得更有自信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對學生的認知、以及科研意識都獲得了提升。
機器人DIY課程在筆者所在學校還屬于試驗性課程,起步較晚,在教學上可借鑒的經驗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嘗試。對筆者而言上好這門課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除了做好以上幾點方法策略外,還有很多更有效地措施需要我們繼續(xù)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研究。
[編輯:閆長松]
“一帶一路”與林業(yè)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召開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林業(yè)高等教育不但不能缺位,而且還應發(fā)揮積極的重大作用。近日,參加“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林業(yè)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的專家們對此達成共識。
中國林業(yè)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陳建成教授建議,盡快設立“一帶一路”林業(yè)教育發(fā)展基金,建設“一帶一路”林業(yè)教育聯(lián)盟,探索林業(yè)教育國際交流新機制,拓展林業(yè)教育國際合作云空間。林業(yè)教育要實施走出去、招進來兩大戰(zhàn)略,積極為相關國家開展綠色培訓,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提供綠色示范技術,培養(yǎng)綠色引領性人才。
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學院院長史寶輝表示,學院將適應“一帶一路”的需要,加快建立本碩博一條龍的外語教學體系。加緊建設基于網絡的智能型英語寫作中心、口語訓練中心,幫助師生盡快提高在林業(yè)國際交流合作中的英語能力。
(鐵錚)
G434
A
1671-7503(2017)11-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