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波
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第一中學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的問題教學模式
吳 波
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第一中學
本文通過對傳統(tǒ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弊端的分析,指出探討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通過對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相關內容的解讀,提出了新課標視野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設計。
課程標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fā)展的需要。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必然要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相應的改革。為此,教師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進行設計,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被動接收為主要特征,教師往往注重語言講述和知識的灌輸,過分強調教師自身的主導性,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負擔重效率低。以往的化學教學強調多講多練,講求題海之術,一味地灌輸,結果教師累、學生苦、家長難,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課堂教學陷入低效率、重負擔、低效率的泥沼。二是忽視了評價的作用。以往的化學教學,將考試定為衡量知識掌握情況的唯一標準,只以成績論成敗,量化評分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這種忽視評價作用,將評價標準單一化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弱,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三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不到位。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學習化學知識??涩F實的化學課堂教學卻是教師,師生之間是單向傳輸與接受的關系,師生間缺少互動與交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減弱。四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弱。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過分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傳授,化學實驗與實踐活動上,導致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弱,使化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化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效果差。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不僅是對高中化學知識的變革,更是對教師要求的提高。為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化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吃透課程標準的內涵與精神,創(chuàng)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模式。要本著既科學、多樣呈現化學教學內容,又要促進師生互動與教學相長的原則,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課堂的問題教學模式主要為:
(一)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新課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化學問題的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眴栴}探究模式是指在一定化學問題情境的支持下,師生從背景資料、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方面來組織、實施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往往是圍繞一個或幾個核心問題來進行,將問題驅動作為課堂教學動態(tài)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诖?,所提問題的數量、質量直接影響著化學教學質量。同時,所提的問題要具有層次性,難易程度要由淺入深,具有循序漸進性,最終達到由問題開始,在更多的問題提出和探究中結束的目的。例如檢驗化學裝置的氣密性時,有意識地讓學生變換條件進行質疑:當裝置比較多,體積比較龐大怎么辦?不能加熱怎么辦?這種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將不同認知結構、思維方式、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意在通過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實現互補,組員間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最后達到共同提高化學成績的目的。同時,這種模式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相應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在化學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化學動手操作能力。
(二)問題情境教學模式
問題情境是一種人的認知上的心理矛盾沖突狀態(tài),是人既迷茫于發(fā)現的問題,又急于尋找到問題答案的一種認識心理矛盾狀態(tài)。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就是要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在矛盾心理的激發(fā)下,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通過問題的解決過程掌握化學知識,訓練思維的多變性。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一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二是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逆向思維,使他們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同時,使學生明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講“鈉的化學性質”時,設計遞進試驗如下:
實驗1: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鈉為什么沒有把CuSO4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在小組討論和教師點撥下,學生建議把硫酸銅溶液該為無水硫酸銅。
實驗2:鈉與無水硫酸銅混合反應,結果沒反應,再討論點撥建議改用硫酸銅晶體。
實驗3:鈉與硫酸銅晶體沒反應,再思考再討論再點撥,決定用研成粉末的硫酸銅晶體與鈉反應。
實驗4:鈉與硫酸銅晶體粉末迅速反應,析出光亮的紅色的銅。學生高興得歡呼,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學生討論總結: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應是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又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金屬鈉與無水硫酸銅及硫酸銅晶體在常溫下不能反應的原因主要是在常溫下這兩種物質都不能電離出銅離子,研磨后硫酸銅晶體中的一部分結晶水做了溶劑,使硫酸銅發(fā)生了電離,在水量不多的情況下,金屬鈉與銅離子發(fā)生了電子轉移析出了銅。最后學生還推測金屬鈉與熔融的無水硫酸銅也能置換出銅。這樣,在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引領下,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實現了以問題為中心,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掌握了化學知識。
總之,新課標下,化學課堂教學應緊緊抓住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精髓,不能偏離課程標準的軌道,使化學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化學課堂教學方式,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化學教學不斷與時俱進,高質高效。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馬曉青.淺談高中化學新課標下的探究性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09).
[3]葉清秀.高中化學趣味性教學模式構建探討[J].學周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