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春
[摘 要]體育課堂中的教學組織是一門藝術,良好的課堂組織可以保證教學的高效開展,又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體育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需要投入激情,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課堂規(guī)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關鍵詞]體育課堂 組織教學 情感 規(guī)則 自信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71
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新課程標準中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師要結合本地特色和本校的實際情況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形成一個快樂、民主、寬松的體育課堂。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組織技巧,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形成較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呢?
一、激情投入、鼓勵教學
體育課一般在室外進行,環(huán)境復雜,對學生的影響較大,這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上課時應充滿激情,語言、動作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認真地上課,使學生受到教師的感染而認真學習。比如,有一個男生本來身體素質較差,在體育課上從來沒有出彩的一面,但是有一次上乒乓球課,每人輪流接兩次教師的發(fā)球,這個學生就表現出了其潛在的才能。第一、二輪雖然他接得不好,但是筆者發(fā)現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第三輪的時候,筆者特意給了他三次接球的機會,并表揚他:“我發(fā)現你打乒乓球很有天賦,特別是這一輪比前二輪有很大的進步!”聽到教師的表揚,他高興地走了,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的進步非??臁9P者還鼓勵他去買了乒乓球拍,并在以后表現出了特殊的乒乓球才能。所以,正是教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對每一個學生都是認真的,才成就了很多學生,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面向全體,以樂促學
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是教師關心的對象,教師應在教學中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并讓他們堅持下去。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利用游戲規(guī)則使學生在公平的情況下競爭,讓學生感受到一起努力的快樂,這有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fā)展??鞓返恼n堂氛圍能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快、效果好。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開設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比如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跳繩、單杠、雙杠等,還要在課堂上多組織運動會、廣播體操比賽、晨跑、武術興趣活動等。學生參與的活動多了,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把體育與生活整合在一起,使鍛煉方式多樣化,有利于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學到技術,提高技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三、注重規(guī)則,穩(wěn)中求變
活動是有規(guī)則的,課堂的組織也是有規(guī)則的。不能讓學生在體育課隨意活動,學生的活動是在教師的有序組織下,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的。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形成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課堂常規(guī)制度,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體育教師的常規(guī)工作不可少,比如,制定各項教學計劃,上課前要做到有效備課,關注學生的學習,合理安排教學等。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常規(guī)要求一般有:上課有站隊,要服從教師的指揮,穿運動服,向教師問好等。當然,體育教學還要做到穩(wěn)中有變,一呈不變的教學會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比如,總是有些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出現打鬧現象或者不按教師的示范動作或者練習要求做,教師要按情況處理問題,既要維護他們的個性,又要引導他們向良性發(fā)展。
四、樹立自信,開發(fā)潛能
體育課給學生的不光是體能的增長,還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的任務很多,在評價的時候不要僅僅盯著學生的體能,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意識、合作與競爭意識、堅忍不拔的意識等。比如,學習雙杠時可以培養(yǎng)他們果斷勇敢的品質;學習支撐跳躍時,可以培養(yǎng)他們勇于克服困難、挑戰(zhàn)自我的品質。對體育優(yōu)秀生可以提高難度,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對體育方面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降低難度,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達成目標,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養(yǎng)出身體健康的學生,還要通過構建健康、快樂、民主、開放的體育課,培養(yǎng)學生各種心理品質。這就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提升教學組織能力,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展開教學,培養(yǎng)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楊柏靈.如何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J]. 成才之路,2012(24).
[2]陳曉鵬.從“統(tǒng)一”走向“個別”,課堂教學組織的新趨向[J]. 中國學校體育,2009(6).
(責任編輯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