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英?オ?
[摘要]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但是,許多初中生總是感覺沒有話可說,沒有事情可寫,沒有感情可抒發(fā)。加強寫作素材的累積,是幫助學生成功寫作的關鍵一步,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素材累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60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寫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然而素材從何處而來?素材必須要通過大量的積累,這樣才能厚積薄發(fā)。那么在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呢?
一、從觀察日常生活做起,加強寫作素材累積
葉圣陶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累積寫作素材呢?由于初中生在日常中的經(jīng)驗不足,缺乏與社會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平常應該多觀察日常生活,從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并能靈活的運用到寫作中[1]。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夏天,在自己家附近和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的變化和特點,在炎熱的夏天動植物是如何避暑的呢?在作文指導課上和同學相互交流,慢慢地就越積累越多,了解得越透徹,所描述的實物就越生動形象。
二、從深入教材內容做起,加強寫作素材累積
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多彩,五彩繽紛,有著生活的故事情節(jié)、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寓意深遠的成語典故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如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書本的這些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背影》描寫的是父與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即將分離,父親給兒子買橘子,兒子深受感動,文章開頭采用反襯和鋪墊的手法,描寫了家境的凄涼。通過這種寫法,讓人感受到父親凄涼和寂寞的悲慘運命以及作者對父親的理解,都能夠催人淚下。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印象中最令人難忘的背影”為題,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寫作。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各種寫法在教材內容中是如何運用的,并在寫作模仿中領悟寫作手法的奧妙之處,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三、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做起,加強寫作素材累積
思考是寫作靈感的重要源泉。沒有對周圍事物和問題的觀察思考,那么很難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在寫作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讓學生自由的發(fā)揮想象力,組織文章結構和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出一個題目或是話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思考與寫作,并完成作文。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有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也是對學生平常寫作素材累積程度的檢測。
例如,同樣是寫《記一次別開生面的運動會》,一般的學生都會從運動會開始寫,然后再對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運動員的表情和比賽時的姿勢、拉拉隊的呼喊聲等方面展開具體的描寫。而有一位則通過對典型人物的比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通過人物細微的表情和動作,突出運動會比賽的激烈。這樣,該文就從對運動會的泛泛而談,轉到了對典型的刻畫,使得作文的立意就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四、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做起,加強寫作素材累積
要使得作文能夠脫穎而出,與眾不同,就需要對所積累的素材進行合理的篩選。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將平常所累積的看法和觀點都塞進去,那么,此時,就需要學生用心地思考,自己作文的主題是什么,想通過哪種論文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文中需要哪些素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而這些材料哪些先寫,哪些后寫。
長期以來,學生寫作的習慣思路,就是依賴平時累積的素材,然后進行復制粘貼,提不出新的見解與想法,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東西,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敢想敢寫。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篇《愛》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有愛才有家,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人生。有的學生說,我多么希望得到父母的愛,每當看見別的同學圍繞在父母跟前撒嬌時,就好羨慕他們。也有的學生說,我得到了愛,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的愛,教師的愛,他們的愛給我?guī)砹藴嘏?,帶來了勇氣和力量。而,其中有一位學生則采用逆向的思想,我不需要父母和教師過分的愛,他們的寵溺讓我喘不過氣來,感覺自己永遠沒有長大,過分的愛束縛了我的思想,限制了我的自由,妨礙了我的正常人生。希望父母不再溺愛。
五、從廣泛課外閱讀做起,加強寫作素材累積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多讀書,才能累積知識,才能豐富寫作語言,這樣才能在協(xié)作的時候得心應手。由于平時初中生的學習時間緊,課外閱讀的時間相當少,因此,教師就應該利用自習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到語言的魅力。不限制學生課外閱讀的文體體裁,無論是詩歌、小說、童話、成語、散文、報紙、雜志,甚至是好的新聞和廣告臺詞都可以閱讀。
在閱讀的同時做好讀書筆記,將其中精彩的段落、語句和詞語摘抄下來,隨時翻一翻、背一背,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摘抄與同學分享,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意見,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層面,還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收獲更多,同學的想法和評論也可以作為素材積累下來,在以后的寫作中就能夠順手拈來。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每天背誦一句給人警醒的至理名言,每周講述一篇文章或是一個故事,通過周而復始的訓練,日積月累,就具備了豐富的詞匯、基本的表達能力,以及多門學科知識,再寫起作文來就會感覺下筆如有神,就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了。
總而言之,通過各個方面的強化和訓練,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在寫作時,就不會頭腦一片空白,沒有話可說,沒有內容可寫了。這樣才能真正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盛銀春. 淺談初中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與使用[J]. 作文成功之路旬刊, 2015(8):33-33.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