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會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
李廣會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探討瑞舒伐他汀藥物應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對血氣指標和頸動脈斑塊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7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腸溶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腸溶阿司匹林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斑塊數(shù)、斑塊厚度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PaO2、pH值高于對照組,PaCO2、TC以及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后斑塊厚度小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瑞舒伐他汀藥物應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可明顯改善血氣指標,減小頸動脈斑塊厚度,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瑞舒伐他??;頸動脈粥樣硬化;血氣指標;頸動脈斑塊
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且是導致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生理基礎[1]。有相關研究表明[2],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給予降血脂措施治療可有效阻礙粥樣硬化病情的發(fā)展。瑞舒伐他汀是一種降脂作用顯著的他汀類藥物,其可有效提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3]。在本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對比單純給予阿司匹林的療效。結果示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7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62.9±3.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9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7例。觀察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為50~80歲,平均年齡為(63.4±3.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8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9例。所有患者均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為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管腔狹窄率<70%。排除標準:嚴重頸動脈管腔狹窄者;近4周接受其他他汀類藥物治療者;對使用藥物過敏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病者;血壓或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控制血壓、飲食控制等措施。對照組給予腸溶阿司匹林(河北三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341)75 mg/d,療程為1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84)10 mg/d治療,療程為12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pH值、TC以及LDL-C等血氣指標情況;②記錄兩組治療前后斑塊數(shù)和斑塊厚度情況;③統(tǒng)計兩組腹脹、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氣指標:觀察組治療前PaO2、PaCO2、pH值分別為(42.14± 5.78)mm Hg、(44.33±6.21)mm Hg、(7.05±0.41);對照組治療前PaO2、PaCO2、pH值分別為(44.09±6.15)mm Hg、(43.34± 6.34)mm Hg、(7.11±0.32),治療前兩組PaO2、PaCO2、pH指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pH值分別為(89.87±4.52)mm Hg、(7.41±0.02),高于對照組的(63.42± 5.42)mm Hg、(7.20±0.05),且PaCO2為(28.32±4.31)mm Hg,低于對照組的(36.52±6.03)mm Hg,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前TC為(4.93±1.12)mmol/L,LDL-C為(3.86±1.74)μmmol/L,對照組治療前TC為 (4.89±1.51) mmol/L,LDL-C為 (3.91±1.55) μmmol/L,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 (P>0.05) ;治療后觀察組TC為 (3.65±0.80) mmol/L,LDL-C為 (2.11±1.37) μmmol/L,對照組TC為 (4.62±0.98) mmol/L,LDL-C為(3.83±1.58)μmmol/L,差異顯著(P<0.05)。
2.2 頸動脈斑塊:觀察組治療前斑塊數(shù)、斑塊厚度為(2.88±1.33)個、(1.98±0.54)mm;對照組治療前斑塊數(shù)、斑塊厚度為(2.85± 1.29)個、(1.90±0.81)mm,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斑塊數(shù)為(2.33±1.10)個,對照組為(2.41±1.24)個,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斑塊厚度為(1.00±0.41)mm,對照組為(1.76±0.38)mm,差異顯著(P<0.05)。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xiàn)1例消化不良、2例腹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1%(3/37);對照組出現(xiàn)3例消化不良、2例腹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51%(5/37),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慢性動脈血管疾病,其與冠心病、腦梗死以及外周血管病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緊密的相關性[4]。頸動脈膨大處血流的流速較大,會對血管造成較大損傷,逐漸會導致動脈硬化斑塊出現(xiàn)[5]。若患者血管直徑的狹窄程度大于75%就會引發(fā)心絞痛、心律失常,病情嚴重者會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高血脂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來說,如何有效降低患者機體血脂水平是治療此病的關鍵[6-7]。
在本研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與腸溶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的觀察組治療后PaO2、pH值高于采用腸溶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PaCO2、TC以及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瑞舒伐他汀與腸溶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其原因與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阻礙內源性膽固醇生成,從而提升降低LDL-C水平的效果,最終起到降脂的作用,改善血氣各項指標[8-9]。觀察組治療后斑塊厚度小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涂富蓮[10]的研究結果相類似。說明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斑塊厚度,其原因主要為對內皮功能產生顯著影響,從而提高NO的產生量,進而降低斑塊厚度。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瑞舒伐他汀與腸溶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具有較高安全性。其原因主要為瑞舒伐他汀可使LDL-C水平顯著下降,進而減少心血管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藥物應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可明顯改善血氣指標,減小頸動脈斑塊厚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陳靜,李永成.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5,35(10):942-945.
[2] 于志丹.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9(24):94-95.
[3] 駱瑜,熊瑋,楊純玉,等.miRNA-126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穩(wěn)定性的關系[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5,32(08):705-707.
[4] 彭光耀,牛紅梅.普羅布考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5,5(28):166-167.
[5] 謝堅,張虹橋,章成國,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作用的比較[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28(1):37-41.
[6] 肖國輝,黃春華.阿托伐他汀鈣與瑞舒伐他汀鈣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療效對比[J].海峽藥學,2015,27(11):116-117.
[7] 馮雪茹,張婧薇,劉梅林,等.瑞舒伐他汀對中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內中膜厚度和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4,42(3):247-253.
[8] 王新廣,張志敏,杜國峰,等.松齡血脈康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H型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觀察[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 12(10):884-887.
[9] 姜積軍,徐彤,張貴林,等.瑞舒伐他汀對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4,46(5):325-327.
[10] 涂富蓮.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8):20-22.
R543.4
B
1671-8194(2017)11-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