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盧山
郭民:捷達,中國“好伙計”的背后
□本刊記者 盧山
25年時間,捷達給中國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皮實,耐用,可靠,省心。這些形容詞用在任何一款車身上,都是難得的贊美。但是把它們全部用在捷達身上,也毫不為過。
如果用一款車來概括中國家用車發(fā)展的30年歷史,那一定是捷達。中國消費者對捷達的親密程度,可以從對它的擬人化稱呼中體會一二。朋友、伙伴、伙計……這些昵稱的背后,是消費者對捷達喜愛和信賴。
2016年,是一汽-大眾成立25周年的日子,也是捷達在中國誕生25周年的生日。如果說,捷達構建了中國人對第一代家用車的認識世界。那么,打造捷達一款車的,又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又是如何理解捷達和走過的這25年歷史?
郭民的職業(yè)生涯伴隨了捷達從第一代、第二代到現(xiàn)在的第三代,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作為第一代汽車人,郭民親身經歷了一汽-大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焊接工藝、結構匹配,到質量控制,郭民見證了捷達車型在長春基地的整個生產周期。
25年時間,捷達給中國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皮實,耐用,可靠,省心。這些形容詞用在任何一款車身上,都是難得的贊美。但是把它們全部用在捷達身上,也毫不為過。
為什么捷達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能夠25年如一日的堅持這樣的品質?郭民認為,捷達是一汽-大眾的精神基石。捷達的可靠體現(xiàn)了一汽-大眾的企業(yè)文化、體系能力、員工的敬業(yè)精神。
“在老捷達即將EOP(停產)的時候,我問那些出租司機,如果這款車現(xiàn)在不生產了,你有什么看法。很多司機說,這么好的車停產太可惜了。可見用戶對捷達還是非常眷戀、非常認可?!?/p>
如今,全新捷達已經接替老捷達成了新一代“國民車”,對于這款新捷達,老郭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從生產數(shù)據(jù)來看,新捷達增加了54個零件;增加了五十多臺設備,其中機器人增加14臺,增加了25個工位。這些投入換來的就是產品品質的提升,一汽-大眾是特別重視產品的內在品質的,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我們也同樣投入了很多、做了很多工作?!?/p>
25年間,還有許許多多和郭民一樣的員工,他們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一汽-大眾。更對一汽-大眾和捷達懷揣著一份不可取代的情感。
“現(xiàn)在捷達車已經出到第三代了,我相信還會有第四代、第五代。因為它是基石,一汽-大眾更要把它做得盡善盡美,希望這款車能夠一直那么走下去,讓這個擁有25年歷史的產品系列持續(xù)地煥發(fā)出能量和力量!”郭民說。
郭民 高級工程師一汽-大眾轎車一廠焊裝車間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