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麗
(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鐵煤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700)
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探析
高偉麗
(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鐵煤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700)
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總結路徑管理經驗。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入選對象310例,據入院順序,結合患者及其家屬意愿,隨機對照分組,常規(guī)組(n=167)、路徑組(n=143)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路徑護理。結果路徑組恢復進食時間、臥床時間、經濟花費、路徑組術前未訪視、術前鎮(zhèn)定鎮(zhèn)靜藥物、術后并發(fā)癥、延遲出院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膽結石圍手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膽石癥;膽結石;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石癥,我國是世界三大結石高發(fā)地區(qū)之一,總體發(fā)病率可達5%,在兩廣地區(qū)發(fā)病率可達15%~20%,且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水質量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膽結石發(fā)病率仍呈上升趨勢。手術是治療膽結石的主要方法,LC是首選術式,技術基本成熟,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下床早、住院時間短,被廣大患者廣泛接受[1]。但因慢性膽囊炎、腹腔粘連等原因,LC手術難度仍較大,迄今為止仍是重大并發(fā)癥高發(fā)的術式之一,膽瘺等并發(fā)癥甚至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術后發(fā)熱、發(fā)熱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居高不下,腹腔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也較高,影響整體獲益[2]。臨床護理是醫(yī)療服務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LC并發(fā)癥是可以預防或減輕危害的[3]??茖W的管理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必經之路,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是護理管理理念,被認為是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醫(yī)療服務,已得到廣泛應用,但LC路徑脫離率高[4],關于其是否可用于護理路徑尚存在爭議,現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擇期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擇期LC術;②認知精神正常;③未聯合其他術式;④術前基本明確診斷,非腹腔鏡探查性操作;⑤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②急診,并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膽源性感染誘發(fā)的急性胰腺炎;③ASA≥Ⅳ級。共入選對象310例,其中男130例、女180例,年齡35~74歲、平均(48.5±9.6)歲。慢性膽囊炎242例,病程6個月~13年、平均(7.4±1.5)年。中轉開腹危險因素:有腹腔手術史13例,膽囊過大(>50 cm3)184例,膽囊壁厚度過大(>4 mm)103例,頸部結石嵌頓24例。單發(fā)結石78例,其余均為多發(fā)結石,數量1-6個、平均(3.4±1.5)個月。超重或肥胖26例。ASAⅠ62例、Ⅱ級201例、Ⅲ級47例。受教育年限(6.2±1.5)年。家屬支持:完全支持224例、支持76例、不支持10例。據入院順序,結合患者及其家屬意愿,隨機對照分組,常規(guī)組(n=167)、路徑組(n=143)對象年齡、性別、中轉開腹風險、麻醉風險等級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由護士長、醫(yī)師通過術前評估、術后訪視制定護理計劃,護士落實長期或臨時醫(yī)囑。
1.2.2 路徑組:制定落實LC路徑。①術前護理:a.入院首日,采樣送檢聯系相關科室,進行三大常規(guī)、輸血四項、肝腎功能、電解質、蛋白質、凝血功能、病毒、心電等檢查,部分患者聯合心肺功能、超聲心動檢查,半日內完成;b.了解病史,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基礎疾病,胰島素控制血糖、聯合用藥控制高血壓;對癥治療,包括鎮(zhèn)靜、鎮(zhèn)痛、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糾正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肝腎功能不良者給予器官保護資治療;c.安排術后康復術前訓練,包括床上大小便、有效咳嗽咳痰;d.術前夜,進行訪視,落實信息核對等基礎訪視,開展心理護理,焦慮者給予鎮(zhèn)靜催眠藥物,保障睡眠;e.術前做好皮膚準備,落實禁食水、腸道準備,留置胃管、尿管。進行手術相關基本宣教,手術前后相關安排以及注意事項。②術后:a.平臥6 h,換半坐臥位,吸氧,8 h轉入普通病房;b.術后常規(guī)應用補液、抗炎、抗生素;c.術后48 h內常規(guī)巡視,常規(guī)切口護理,更換敷料;d.發(fā)放1日清單,指導家屬、患者自我管理;e.術后18 h嘗試下床活動;f.48 h內恢復進食;g.術后3 d,隨訪,評估切口、引流、康復情況;h.置管者第4日,評估是否可拔管;i.3 d內每日復查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離子水平,若一般狀況較好,改為一般關注對象,安排出院;j.出院前,健康教育,告知分別在第1周、3個月、6個月復查,若出現發(fā)熱等異常,立即返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住院時間、恢復進食時間、臥床時間、總經濟花費。并發(fā)癥、延遲出院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以WPS xls數據表錄入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描述統計,采用柯爾莫哥羅夫-斯米爾諾夫(Kolmogorov-Sminmov)檢驗法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服從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若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統計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描述統計,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康復情況與花費:路徑組住院時間、恢復進食時間、臥床時間、經費花費分別為(4.1±0.5)d、(14.3±1.5)h、(22.2±6.2)h、(30.8±6.2)千元,常規(guī)組則為(4.4±0.7)d、(20.5±1.3)h、(29.6±8.7)h、(34.4±5.3)千元。路徑組恢復進食時間、臥床時間、經濟花費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事件:路徑組術前未訪視、術前鎮(zhèn)定鎮(zhèn)靜藥物、術后并發(fā)癥、延遲出院率分別為0.0%、1.4%、8.4%、9.1%、16.8%低于常規(guī)組4.8%、8.4%、16.2%、26.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路徑組術中藥物干預率8.4%,對照組10.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的LC圍術期護理計劃由醫(yī)師、護士長制定,這種護理內容管理存在漏洞,制定計劃者并不了解患者的所有情況,對于細節(jié)問題把握不到位,護理的重點放在重大問題,如合并基礎疾病者術前護理要求遵醫(yī)囑用藥治療[5]。護理路徑有望解決常規(guī)護理內容細節(jié)不足等問題,將普遍性的共性護理問題制度化,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盡可能控制風險。
本次研究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組,盡管路徑組住院時間無明顯縮短,但恢復進食時間、臥床時間更短、經濟花費更少,術后并發(fā)癥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更低(P<0.05),證實路徑確實可控制風險,改善患者預后。路徑中重視術前訪視、術前健康教育,術后重視及早下床活動、恢復腸道進食,以小時為單位,明確這些護理的落實時間,而不是之前的無論何時手術,都以日為單位給予護理[6]。大量報道顯示,及早下床活動、恢復腸道進食有助于腸道功能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7-8]。
綜上所述:在膽結石圍手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1] 李映良,段中華,王正富,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21):39-41.
[2] 陳煌樣.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10):22-23.
[3] 郭瑩.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天津護理,2014,22(3):274-275.
[4] 劉德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給予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資料回顧[J].當代醫(yī)學,2016,22(14):118-119.
[5] 鄧維娜,楊通林.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9(11):850-851.
[6] 王瓊,楊紅霞.護理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對提高手術配合質量的分析[J].中華醫(yī)學感染學雜志,2013,23(12):2908-2909.
[7] 馮雯,范一宏,呂賓.慢傳輸型便秘發(fā)病機制的研究[J].胃腸病學,2012,17(5):311-314.
[8] 黃峰,彭杰.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道手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5,21(24):101-102.
R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27-0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