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靈平
摘要:“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改變過去教師單純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狀況,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tǒng)一,發(fā)揮出最大效益。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學案導學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改變過去教師單純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狀況,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tǒng)一,發(fā)揮出最大效益。其中,學案的設計在整個學案導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設計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那么,怎樣設計導學案,以提高它在課堂中的實效性呢?筆者通過三年的實踐,有了一些感悟及思考。
一、學案設計要有針對性,開放性、啟發(fā)性和可操作性
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具體的學習目標設計,已涵蓋了“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學案進行必要的學習、探究、訓練、檢測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題海。因此,學案設計必須明確每一個學案題目訓練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學生哪一方面的知識,形成哪一方面的技能,教師要做到目標明確,切忌隨意安置,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也要有開放性和啟發(fā)性,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只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層設計,難易適中,才能增加學案的可操作性。
學案題目的設計可分為三個層次:
1、基礎訓練題:結合學習內容,選編基礎性較強的習題,題目要能體現學生對本節(jié)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題量控制在50%左右,難度在0.8-1.0之間。
2、小型綜合題:結合學習內容,選編綜合性較小的習題,題目要能體現學生對本節(jié)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規(guī)律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完成。題量控制在30%左右,難度在0.5~0.8之間.
3、拓展訓練題:結合學習內容,選編一至兩道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的綜合性較強的習題,體現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可以讓學生通過課上合作探究后完成。題量控制在20%左右,難度在0.3-0.5之間。
二、學案設計要“突出課型特征”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種類的課型,如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練習課,它們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點,承載著不同的微觀功能,課型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學案設計的多樣化。
聽說課就要根據聽說課的類型來編寫,聽說課的設計遵循聽說課的原則,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按照先聽、后說、再聽、再說、運用、課外聽的教學步驟進行。具體可分為如下操作程序:①詞匯,短語和句型演練;②聽力訓練;③進行“conversation practice”④“survey and report”等。
閱讀課就要根據閱讀課的教學類型來編寫,①閱讀前:提供背景知識,提供重點單詞,對于重點短語我們讓學生通過字典對其用法及其相關短語做出歸納拓展,并造出一到兩個例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②閱讀中:先快速閱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精讀細讀,深入了解文章的細節(jié),并在這些過程中掌握閱讀技巧和策略。③閱讀后:利用信息轉化活動把文章內容用圖式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然后口頭復述主要內容。
對于寫作課:①我們先讓學生對作文話題盡量做發(fā)散思考寫出自己思維的題綱;②把信息圖式化,把內容組織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③把主題句和每段的中心句寫好;④檢查,可分為自查和互查,包括內容的互相修正。
總的來說,課型的學案設計應該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立足學科特點,根據不同年級的學情、不同的教學任務來設計。
三、設計學案時要注意因材施教
設計學案內容時應針對優(yōu)、中、差三類學生設置問題,進行訓練要各有側重,使學生通過學案能夠落實基礎知識,拓展知識面和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學案任務的設計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夠吃得飽,對于程度弱一些的學生能夠消化好,使學生的差異在尊重中得到發(fā)展,都能按規(guī)定的時間,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案內容。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到努力的快樂,從而產生持久學習的熱情。教師也要善于捕捉不同層次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學案提高學習效率和產生學習興趣。例如讓程度弱一些的學生識記本課單詞、短語或是能夠熟讀對話進行基本的交流等,程度較好的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自創(chuàng)情景對話,或是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短文等。
四、學案設計應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
在設計學案的過程中,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究和學習。因此在英語學案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對西方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快更準確地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這樣學生才能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英語,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樣的預習設計不呆板,趣味性強。更會增添課堂的活躍氣氛。
當然,文化滲透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如閱讀小短文、發(fā)放旅游小冊子、查閱地圖冊、觀看視頻短片、分享照片等;途徑也可以多樣,如通過教師介紹獲得知識,或者通過學生討論,分享式、參與式地獲取信息。
在學案設計的探索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取得進步,如學生自學能力增強,學習興趣更濃,分層教學的優(yōu)越性更得到凸顯,課堂效率得到提高。在教師問卷調查中,教師對學案普遍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學案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使教師從純粹的講課中解放出來,教學效果更顯著。當然,學案設計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學案和其他教輔資料共同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不斷地去解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