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
每一次的教學活動能否取得預定的效果,歸根到底將取決與學生這一主體參與的態(tài)度、狀態(tài)和程度。如果沒有絕大多數(shù)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的投入,沒有學生自始至終地動手、動腦,教師的教學目標、計劃乃至費時費力所做的實踐活動都將流于形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品德課堂學習效率呢?最根本的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擁有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中國論文
一、設置目標,培養(yǎng)參與意識
明確教學目標,使教與學雙邊活動有了中心,有了方向,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動機,幫助學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如將教學大綱變?yōu)閷W習大綱、教案變?yōu)榻贪笇W案一體化,讓學生自我描繪知識樹或知識網。同時教師要增加情感的投入,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可以把學生參與課堂情況納入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范圍,每節(jié)課都對學生發(fā)言情況進行登記與統(tǒng)計,定期進行評比;及時反饋調節(jié),積極評價,讓學生體會成功,自我肯定,正向強化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我參與意識。
二、倡導民主,營造參與氛圍
1、要求學生參與課前準備。對于品德課堂教學來說,良好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fā)揮主體作用的首要保證,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注意,啟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思維。
以《人人遵守交通法規(guī)》一文為例,教學前首先下發(fā)有關的交通法規(guī)的資料、圖片,要求學生自學,了解圖片的內容,以便上課時交流。其次要求學生回家時注意路上有多少紅綠燈,十字路口遇紅綠燈該怎么辦,別人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路上有一些什么交通標志,它們各代表什么意思。最后要求學生想想自己是怎樣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路上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情況怎么樣等等。做好記錄,以便課堂上交流討論。
2、轉化角色,讓學生當“老師”上臺發(fā)表見解。品德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某個同學對某個問題的解法特別新穎,對某個問題有獨特的見解,或者對較淺顯易懂,且學生具有豐富感性經驗的內容,這時就完全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
例如《助人為樂》一課中,學生在回憶自己助人和受助的事例時,我分別請了四個同學來講解,他們結合自身經驗,講得繪聲繪色。這種做法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指導實踐,形成參與動力
1、激發(fā)學生質疑,培養(yǎng)參與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因此教師在品德課堂教學上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做到認真善意對待,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做到三思而后問,多思而后問,問后再多思,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的參與積極性。
2、指導學生動手實踐,提高參與度。首先,應當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品德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設計的時候,應當考慮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種能使學生喜愛的學習情境。
其次,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整個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自由的思考,使學生在親自體驗和創(chuàng)新過程中自主探究,將探究活動由部分擴展到整體,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比如:《廢物利用》一課中,一學生用各種瓜子皮粘了十二生肖,還粘得活靈活現(xiàn),很逼真。她的展示令全班學生驚訝,在學生的要求下,她主動給我們講了制作方法,博得師生的陣陣掌聲。這掌聲正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評價。
四、參與評價,強化參與意識
品德課堂教學開放教學評價,首先要給予學生評價的機會,即重視評價對象對評價過程的參與,不應讓他們完全處于“被告”和“受審”的被動地位。評價中可采取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己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讓學生自己來品頭論足。這既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看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滿足學生對自己的成果得到別人肯定的愉悅。
讓學生參與品德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通過自身實踐,真正探索總結出一套對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只要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就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時代需要的、有鮮明個性的、有獨立思考精神、勇于開拓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