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紅霞
摘 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知識學習過程與情緒情感發(fā)展過程是緊密相連的。數學學科,邏輯嚴密抽象性強,如果不注意興趣的引入和情緒的調節(jié),學生勢必覺得數學枯燥乏味,從而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情緒調節(jié)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潤滑劑。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學習; 情緒調節(ji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B-0016-01
情緒是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與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情緒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所有的情緒感受是可以接納的,我們認為對的與錯的實際是由不同情緒引發(fā)的行為,好的情緒帶來好的行為。作為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舒緩他們的消極情緒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微技巧:
一、制定合理的目標
教師需要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目標,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進而升華情感,產生有效的“正遷移”。
尤其是數學復習課,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的積累、技能的運用等方面的差距明顯,教師更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目標有清晰的認識,能以一個或兩個相對大的問題激發(fā)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講解《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一課時,建構知識的聯系、構建知識網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
一次教學觀摩,一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請回憶五種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挑出你認為最重要的圖形,說出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說明。就這樣一個大問題,讓不同層次的都有話可說:最弱的關注某一類圖形,雖然是單一的,但對這類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來龍去脈理解得更透徹;稍微高一點的,把五年級所學的三類圖形打通,發(fā)現平行四邊形是基礎;再高一層次的,能聯系三年級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來思考,縱向打通,建構完整的網絡。就是這樣一個話題,讓不同的學生都開口。當不同的孩子都有精彩可以展示的時候,他們的情緒開始興奮,變得會傾聽、交流、思考和創(chuàng)造。
二、接納學生的感受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腦皮層上“動力定型”的維持和破壞,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動得到維持和發(fā)展,人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因此,在面對學習時,無論學生表現出多大的畏難情緒,作為老師,都不應該否定甚至是嘲諷,而應該接納學生的感受,用語言舒緩他的緊張、害怕情緒。往往這時我會說:“這道題是有點難,慢慢想,老師對你有信心。”“你看起來遇到了困難,老師就在你身邊,隨時愿意提供幫助。”往往這樣一兩句話,學生像獲得了正能量,愿意把題目再讀一讀、想一想,無論是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過程都能溫暖孩子的心田、振奮精神。即使面對課堂做小動作,我們也應理智應對,可以悄悄地走到學生身邊,說:“老師知道你有點想玩,但是現在是上課,這塊橡皮老師先幫你收起來?!蔽蚁脒@樣處理,學生會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與期望。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就算學生的行為有所偏差,我們都要不遺余力地愛他們、幫助他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感受被教師接納,教師的真情就會被學生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建立牢不可破的聯系,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三、肯定學生的努力
調查顯示,教師的評價方式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情緒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否定、片面、簡單的評價方式會在無形中加重學生數學學習的消極情緒。特別是那些成績不夠好、對自己不夠自信的學生,教師更要對他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偏見;多一些贊許,少一些奚落,讓他們享受到溫暖的陽光,從而克服對數學學習的緊張焦慮情緒。我班上就有這么一個男孩,不僅書寫速度慢,而且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每天的課堂作業(yè)都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對他遲交作業(yè)或不交作業(yè)已經見怪不怪。
有一次,在我快下班的時候,他把作業(yè)本送到我辦公室來了。我很詫異:“這么晚了,班上還沒有放學嗎?”他回答:“放學了?!蔽覇枺骸澳悄阍趺礇]走?”他說:“我留下來補作業(yè)的?!蔽遗呐乃募绨蛘f:“不簡單?。]有等老師說就自覺留下來補好作業(yè)送到老師辦公室,你是唯一一個。不錯!希望明天能早點兒送來?!彼π?。此后,他雖然依舊很少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交作業(yè),但每次他都能自覺補好作業(yè)送到我辦公室,有時是放學時,有時是下午下課時。就這樣,日復一日,每天通過作業(yè)達到了復習鞏固的目的,在單元練習時他竟然考了八十幾分。我在全班表揚他:“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他的作業(yè)速度不快,但無論多晚,當天的課堂作業(yè)他都會寫好送到我辦公室來,今天的成績就是他努力的最好證明!”羅丹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學生受到了鼓勵,就會精神振奮,好的想法可能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地冒出來。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一點一滴的努力,讓他們總是生活在“希望”中,這樣他們的潛能才會被激發(fā),才會出現奇跡。
數學教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也是在情緒情感參與下進行的傳感活動。要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從學習情緒情感上下功夫,這是一條漫長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鮑明.“情緒調節(jié)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