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道路橋梁在推進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交通運輸量日益加大的當下,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成為道路管理部門需要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簡要分析了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道路橋梁;沉降;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U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67-2
0 引言
道路橋梁沉降段作為整個道路工程的關鍵部分,其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尤為重要。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一旦出現搭板斷裂、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嚴重影響道路橋梁的正常通行能力。故此,文章首先探討了道路橋梁路基路面出現沉降的危害,之后就路基路面出現沉降的機理以及施工技術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旨在為提高道路橋梁的整體安全與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1 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
道路橋梁作為基礎的交通運輸設施,在促進社會與經濟發(fā)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在道路橋梁的施工以及使用過程中,路基路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問題,影響過往車輛的安全,甚至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道路橋梁出現沉降問題還會導致行車出現跳車現象,加大橋梁結構的損傷,破壞橋面結合縫與路面。所以,加強對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的分析,提高其施工質量,對保障道路橋梁的暢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道路橋梁路基路面出現沉降的機理
2.1 臺背地基發(fā)生變形的機理
溝壑地段由于土壤空隙較大,地基強度偏低,含水量偏高,壓縮性較大等特點,所以是道路橋梁結構易發(fā)生地基變形的地段,溝壑地段填筑的路基極易產生大幅度變形。橋頭段相較于普通路段,其填筑的路堤會增加5-10cm的高度,這無疑增加了基底的附加應力,導致地基出現沉降問題。當不改變填土容重,增加填土高度會加大地基沉降變形的概率。
2.2 路堤沉降變形的原因
一般采用黏性土作為道路橋梁臺背的回填施工材質,臺背土方壓實的難度與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及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一旦土體壓實度和密實度出現較大偏差,則會對土方的含水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增加路堤沉降變形的概率。施工質量不達標的道路橋梁投入使用后,加上外界荷載及路堤自重的影響,會逐漸提升路基的密實性,在一定時期內產生路堤填土現象。與混凝土澆筑的橋臺剛性相比,土體自身的彈塑性,加上較高的臺背填土有較強的柔性,其剛性較差,不同材質構成的橋臺受到外界荷載的重壓會出現不同的塑性累積變形。
2.3 橋頭搭板設置不合理
路基橋頭搭板產生的彈性支撐的落腳點在牛腿上,部分路基土體靠近橋臺處,其所承受的應力較小,造成受力不均勻。從縱向層面來說,隨著外界荷載的不斷變化,會導致路基應力出現兩個峰值,一個在外界荷載作用的位置;另一個在搭板支承的路基端。車輛荷載是不斷移動變化的,到達搭板末端時會加大末端處的路基承受應力,增加路基的塑性變形程度,使搭板末端出現過量沉降問題。此外,因為路基沉降量核算不精確,造成板后路基與搭板間在發(fā)生較大的路基沉降變形時出現較大的縱向坡度差,影響道路橋梁的安全行車[1]。
3 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分析
3.1 搭板設置的要點
3.1.1 設置方法
第一,車輛荷載會導致路基路面剛度與厚度的變化,增加了搭板施工作業(yè)的難度。在設置搭板時應精確其位置,保障其與路面頂面處于同一平行線上,使橋面層底標高與搭板頂面標高一致。第二,為了進一步有效解決路基和橋梁間的過渡問題,應將搭板頂面與正常路段路基頂面標高相一致。同時,確定搭板與橋臺連接處的標高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實際施工時要對比搭板與路面連接端的標高,確保其高于原設計的標高,進而產生預留反向坡,坡度大小應結合道路橋梁間的沉降差來確定。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路線縱斷面的平順,準確核算路基沉降差,進而精確預留反向坡的坡度。
3.1.2 連接橋臺與搭板
①錨栓:在橋臺上面設置搭板的近臺端,為了防止搭板沿縱向滑移,一般在搭板和臺背間布設水平拉桿和豎直錨栓,以提高橋頭處的平整度。豎直的錨栓可能會破壞搭板或牛腿,應盡量保持水平拉桿與限制位移方向的一致性,減少破壞。②支座:在搭板近臺端下方鋪設1-2cm厚的油氈墊層。選用板式橡膠的支座,一般選用規(guī)格為150mm×150mm×(21~38)mm,并控制其間距在80cm左右。③倒角:將牛腿上邊緣和近臺端上緣制作成倒角,有效降低搭板轉動對道路路基路面結構產生的損傷。④填縫材料:為了防止雨水滲入縫隙破壞道路內部結構,應選用合格的材料填充在搭板與橋臺連接處的填縫間,并灌入稀釋的瀝青,確??p隙的密實度符合要求。
3.1.3 搭板及其頂層的施工要點
混凝土搭板的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行業(yè)及國家標準要求進行,確保混凝土的平整度與表面坡度符合設計要求,建設出優(yōu)質的道路橋梁工程。通常道路橋梁的路面還需要壓路機壓實,搭板與路面頂層距離較小的基層比較容易壓碎,或形成薄層,所以應控制二者的間距小于10cm,在底面層鋪瀝青混凝土時需清除已鋪好的水泥碎石基層,確保臺背回填強度滿足要求。
3.2 地基處理
由于溝壑地段土壤空隙大、含水量高,可以與強度較大并富含有機物的黏性土層之間進行換土,換土深度由軟層厚度確定。若填土高度小于4m,則應開挖0.6m的深度;如果填土高度大于4m,則應開挖1m以上。當黏土開挖翻曬到一定程度開始進行回填并密實,并在回填土上層留出0.6m用于石灰土的密實回填,有效防止沉降變形。
橋背軟弱地基的施工質量與橋頭跳車問題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必須處理好。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改善地基原油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載力,縮減路堤與橋臺間的沉降差,降低沉降變形概率,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現錯臺問題。另外,高路堤修筑在厚度較大的軟土層地基時,軟土層地基會因為填入填充材料發(fā)生側向擠動現象,增加對基樁的壓力,導致橋臺轉動或出現水平位移。上述現象會損壞支座和伸縮縫,嚴重時會損壞橋臺和橋面。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應減輕回填材料,增強地基剛性,利用基樁制約地基地側向流動。
3.3 填筑臺后
地基沉降與路面路基本體上的壓縮變形是橋梁引道發(fā)生路堤沉降的主要形式,一般位于路面上的壓縮變形影響較小,不予考慮。從時間維度劃分路堤沉降主要有次同結、同結和瞬時沉降3種形式。其中前兩種沉降方式會嚴重影響橋頭跳車。同時,路堤沉降還會受到填筑材料及其質量的影響,輕型材料可有效減輕地基沉降,降低壓縮變形,壓實后的材料會提高壓縮模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反復荷載產生的累積變形,所以必須嚴格選用臺背材料與填筑方法。
3.4 后期養(yǎng)護
道路橋梁投入使用后會長期受到高負荷的壓力,進而產生多種問題,且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微小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逐漸擴大,嚴重危害道路橋梁的使用安全。所以嚴格控制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施工質量后,還要加強后期的養(yǎng)護工作,定期對路基路面進行檢測,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并從路基的防護坡、排水系統(tǒng),以及路基路面的檢查與修復等情況來進行實際的養(yǎng)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道路橋梁路基路面的施工過程中沉降問題難以避免,應利用合理的施工技術,將道路橋梁路基路面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延長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確保行車安全。同時,道路管理部門應加大監(jiān)察力度,科學養(yǎng)護道路橋梁,增強道路橋梁的通行能力,為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 考 文 獻
[1] 沈義.道路橋梁工程項目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淺述[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03):101-103.
[2] 鄭光輝.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J].交通標準化,2014(04).
[3] 李逢晟.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12).
[4] 楊友國.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08).
[5] 馬麗莎,尹曄.當前路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探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07).
[6] 陳棟.公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06).
[7] 王靜.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J].內蒙古公路,201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