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蔚
摘 要:用伏特表和電流表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其誤差分析的方法很多,差不多囊括了高中物理實驗誤差分析的所有方法。但不管用哪種方法來分析,學生基本上都是當時能聽懂,時間不長就淡忘。反復多次,達成度還是很低,最終只能死記結論。反思原因有以下幾點:①誤差分析是實驗研究的一個難點;②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如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不強;③學習方式被動接受,能力沒有發(fā)展等?;谝陨纤伎迹P者嘗試搭建平臺,提供學習資源,設置有階梯的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分析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合作學習;探索;試驗系統(tǒng)誤差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32-2
1 設置有階梯的系列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誤差產生的原因
誤差產生的原因是比較誤差大小的基礎,通過設置物理情景,分解難度,擴大學生參與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發(fā)言、表現、相互交流及評價的機會。
問題一:用伏安法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有圖1、圖2所示的兩種實驗電路,測量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問題二:理論依據中的電流和電壓應是電源的外電壓和總電流,但考慮到電流表和電壓表均不是理想電表,圖1、圖2所示的兩種實驗電路中分別是哪只表測量的不是外電壓或總電流?
問題三:圖1、圖2所示的兩種實驗電路的誤差來源分別有哪些?
2 在合作中探究解疑,緊扣誤差來源利用計算法分析誤差大小
兩種實驗電路,誤差分別來源于電壓表的內阻不是無窮大和電流表的內阻不為零。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脫節(jié)(初中電路中的電表都是理想電表)及分析能力的局限性,單靠某個同學的獨立思考,一般無法流暢地分析下去。通過小組互動,在合作中質疑、探究、解疑,往往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質疑:考慮與不考慮電表內阻的影響,結果有什么不同?
探究:在不考慮電路中電表的內阻影響時,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U1+I1r ①
同理可得圖2測量值和真實值的關系是:
r測>r真 E測=E真
3 在合作中開放教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理解等效電源
情景一:廢舊手機電池(學生一般都認為這就是和干電池類似的一種電池)。要求合作小組打開電池的外包裝,觀察內部結構(由一個電源和一個電路組成),目的讓學生對“等效電源”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情景二:應用“等效電源”思想比較誤差大小。
有了“等效電源”的概念,結合上述探究過程的體驗,比較誤差大小。
探究1:引導學生分析:圖1如果把電壓表和電源等效成一個電源,如圖3 所示,那么電流表的示數則是等效電源的總電流,而電壓表測的是路端電壓。根據電源斷路時,其兩極的電壓在數值上等于電動勢,則等效電動勢為電壓表RV的電壓E等=,等效內電阻是電壓表的內阻和電源的內阻的并聯(lián)值r等=。
探究2:為了證實上述等效,引導學生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計算等效電動勢和等效內阻。圖1中考慮電壓表的內阻RV,設滑動變阻器和電流表的阻值和為R,則外電阻為RRV/
同理,圖2可將電流表的內阻看成是電源的內阻,如圖4所示,等效成一個內阻為r+RA,電動勢仍為E的等效電源,所測的電動勢為等效電源的電動勢,所測的內阻為等效電源的內阻,顯然E測=E,r測=r+RA>r 。
探究3:圖2電動勢測量值等于真實值,為什么還選用圖1電路?
一般情況下有RV>>r真,所以圖1中由于電壓表內阻不是∞而產生的相對誤差很小,故測電動勢和內電阻通常選用圖1。而圖2中安培表內阻RA和電源內阻相比較大,電源內阻測量誤差較大,圖2這種電路只適宜測量高內阻電源;或者,當電流表內阻RA已知,且RA與電池內阻的數量級相當,那么也可以選用圖2所示電路,最后可用r真=r測-RA算出電池內阻。
4 在合作中,注重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能力
描點作圖是實驗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考慮到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別,讓學習小組分別用測量值和真實值描點作圖,如圖3和圖4所示。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圖線的縱軸截距表示電動勢,圖線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電源內電阻,由此可分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誤差。
圖1所示電路,當外電路短路時,電壓表中電流為零,故電流表的讀數就是電路的總電流,即測量值的圖線和真實值的圖線的I軸截距相同,如圖3所示。當電壓表的示數為某值U時,電流表的讀數IA小于電路中的總電流I總。從圖中可以看出E測 圖2所示電路,當電流表讀數I=0時,電壓表的讀數就是電源的路端電壓,而當電流表的讀數為某值I時,電壓表的讀數比真實值小,如圖4所示,可見E測=E真,而r測>r真。 在理解了誤差產生的原因之后還可以采用特殊值法來分析,進一步提升分析能力。 “特殊值”的原理是:電源斷路時,其外電壓在數值上等于電動勢,而電源短路時,其電流等于電動勢與內電阻的比。通過取電流為零與外電壓為零,對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對應比較,可迅速找出測量值與真實值的關系。 兩種電路測量值的方程均為E測=U+IrI測 5 結束語 基于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具有建構意義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方式的更新和思維方式的有效訓練,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益和質量,有助于學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guī)律,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意志、個性、科學態(tài)度均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促進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