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何
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中,著名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以家風嚴格而著稱。謝覺哉在湖南老家的原配妻子何敦秀育有四男三女,參加革命后和女紅軍戰(zhàn)士王定國育有五男二女,加上后來代撫養(yǎng)的侄兒女、孫兒女們,不下三四十人。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建國后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謝覺哉處理家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家風,值得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
理智處理與老家妻子和家庭的關系
謝覺哉1884年生于湖南寧鄉(xiāng),是清朝的末代秀才。1899年,15歲的謝覺哉結婚了。原配夫人何敦秀長謝覺哉5歲。這是中國農村典型的傳統(tǒng)婚姻。何敦秀出身中醫(yī)世家,父親是前清舉人,當過清朝官員,家教敦厚。謝覺哉參加革命后,顛沛流離,出生入死,家里生活就完全靠30畝水田。從1921年致何敦秀的書信之后,除一封給岳父的祝壽信外,謝覺哉未再給家鄉(xiāng)寫信。盡管家里遭到敵人的多次迫害,但何敦秀仍舊頑強支撐著。
1937年春,謝覺哉到延安后,十年來首次給何敦秀寫信,贊她是位“不平凡的女子”。謝覺哉流露出對于自己在外參加革命、無法照顧妻子的愧疚之情:“家庭生活兒女婚嫁的事,我從來沒有管過,現(xiàn)在更來不及管。這副繁重的擔子,壓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壓老了罷!我呢,連物質上給你的幫助,都很少很少,這是對不起你的事!”謝覺哉坦言:“……可惜得很,我雖敬愛你,卻不能喊你做同志,因為社會制度的原因,使得我倆的精神隔離開了,因而也把我倆的形體隔離開了”。
在信中,謝覺哉用一首五言長詩表現(xiàn)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家鄉(xiāng)時入夢,風景依稀中。園韭綠如褥,庭松蒼似龍。稚子已逾冠,雛孫正應門。別離何足惜,貴不負初衷。國破家寧在,貌衰心尚童。偶因朔風便,一紙當告存?!边@些詩句表現(xiàn)了謝覺哉舍小家為大家、不忘初心方始終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動。何敦秀完整地保留這謝覺哉的這些家書。
一個月之后,在組織的安排下,謝覺哉、王定國在蘭州舉行了婚禮。1939年何敦秀六十大壽之際,謝覺哉寫信給她祝壽,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寫滿了四張大紙:“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結婚了,那天,不記得誰在房里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進去,說是什么‘大事?,F(xiàn)在我倆的孫男女都已十多歲了,你看時間過得多么快!”
新中國成立后,何敦秀開始多次要求進北京。謝老難以答應這個要求。在謝老看來,戰(zhàn)爭阻隔、革命需要已經使得前一段婚姻歸于終結了。在何敦秀提出進京要求后,他先是不予回答,待她由生氣轉而冷靜些了之后,再從多個方面慢慢開導她。1951年9月,謝覺哉給何敦秀寫去最后一封親筆信,針對她提出要來北京的要求,明確表示:“我的意見,你不來北京為好。理由如下:第一、我們離開了二十多年,我在外又有了家。你如來,很不好處置,要發(fā)生糾紛。現(xiàn)是新世界,和舊世界不一樣。你我都是上七十的人了,經不起煩惱,對我不好,對你也不好……第二,經過了一年,家鄉(xiāng)當已知道我是在做‘工,而不是在做‘官。共產黨是一種特別的人,他不能多拿一個錢,他的生活不能比一般人高。第三,你現(xiàn)在的眼睛,不要望著我,要望著孫子們,他們才是有前途的。我們的希望就是后代。第四,我快七十了,我的先輩、家人都沒活上六十的。你如記及我,當作我早已死了就是。第五,我們不是再不能見面了。我并非下決心不回湖南。不過要有事才能回,因為我們是以身許國的共產黨人。第六,晚輩和親戚都說到生活困難,我都不能給他們滿意的答復。國家有政策,能做事的有事做,孩子讀書有公費。應該看清楚些,體會著新世界的事物?!敝x覺哉理智、平和地處理了新社會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家庭關系。
謝老給兒子的十二字勉勵詞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湖南老家的二兒子謝放,帶上大哥賣掉一只母豬換來的盤纏,只身離開了老家。經過一段艱難的行程,謝放終于來到了延水河邊的寶塔山下。謝老見我走到革命隊伍中來了,感到特別高興,并且告誡謝放說:“來延安不是為了掙錢養(yǎng)家,而是要下定決心干一輩子革命,要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p>
謝放是個從小在南方農村長大的青年,過慣了散漫的生活,剛開始不但適應不了陜北的生活習慣,而且對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工作要求也都缺乏認識。一次,謝放到父親的住處去談思想。謝放說:“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都不如我想象的,怎么辦?誰知真正干革命有這么難?!敝x老嚴肅地對謝放說:“你要經常保持積極性,阻力、不諒解、碰釘子是對你的磨練。革命沒有順利的事,很順利又何必要你呢?”謝老又說:“宴安、享樂,沒有人來責備,環(huán)境順利是消蝕積極性的,這在無遠見與無修養(yǎng)之人,容易被卷進去?!敝x老還說:“革命是考驗人的。一個人是真革命,還是假革命,主要不是看嘴上的表白,而要看實際行動。你現(xiàn)在還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但要經受艱難環(huán)境的考驗,而且要到生死關頭去考驗。并且還不能只考驗一次,革命天天都在考驗人?!苯又?,謝老回憶起長征時的戰(zhàn)斗生活,告訴謝放要向長征路上英勇犧牲的同志學習,要向那些經過長征考驗、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流血流汗的同志學習。
1944年10月,黨中央決定由王震、王首道率領三五九旅一部和中央機關部分于部,從延安出發(fā)南下開辟湖湘革命根據(jù)地。謝放感到這是父親常說的“到生死關頭去考驗”的極好機會,便一面向自己的領導提出要求,同時又請父親寫推薦信。謝老完全支持兒子的行動,上級也批準了謝放的請求。臨行前,謝放去向父親告別。謝老滿懷深情地在謝放的手冊上題了十二個字:“不懼,會想,能群,守紀,勤學,強身?!辈⒄Z重心長地說:“江南千千萬萬群眾在盼望著去解放他們,我們曾經在那些地方戰(zhàn)斗過。這回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派部隊去建立根據(jù)地,任務很艱巨,付出的代價也將會是相當大的?!?/p>
南下大軍由延安出發(fā)后,戰(zhàn)斗頻繁,艱險備嘗,而謝放也經受了實際斗爭的考驗。1945年國共“雙十”協(xié)定后,謝老從一個領導同志的口中知道了謝放的情況,高興地給謝放寫來了信和詩。詩說:“念爾征途遠,經年未得書。初投班子筆,曾絕太真據(jù)。饑病一呼起,槍囊萬里俱。這番經歷后,甘苦竟何如?!?
1946年初夏,當南下大軍從中原突圍返回延安時,幾乎每天都要作戰(zhàn),還得爬過六月尚有積雪的太白山。謝放和戰(zhàn)友們一道憑著紅心鐵腳板,夜行晝伏,終于在9月回到了黨中央的所在地延安??偨Y會上,王震司令員說:“謝老的兒子始終沒有退縮?!敝x老聽了,知道謝放真正有進步,欣慰之中賦詩作勉:“歷時二十二個月,走路一萬幾千里。喜你過家沒通信,亦未中途離戰(zhàn)營。險阻備嘗識真?zhèn)?,真理跟前看死生。這番經歷應珍視,困學同時更勉行?!边@首詩,實際上是謝老對兒子這段經歷的檢查總結。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體錢
1962年,謝老語重心長地對子女們說:“有這樣兩句唐詩:‘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體錢。詩中的第一句倒有點像我的現(xiàn)在了。人老了,身體不健康,應該退休還鄉(xiāng)了。現(xiàn)在人民還有不能安生的,我們每月卻領高工資,這都是人民身上來的,因而不能不有點慚愧。”夫人王定國總想讓謝老吃穿得好一點,謝老總是說:“我們的吃穿已經很好了,再好就要過分。”
謝老有次出外視察,被安排住在一個高級招待所里。他很是不安,心中掛念著許多衣食住行尚有困難的群眾,并很感慨地寫了兩句詩:“愿速化為千廣廈,九州男女盡歡顏。”謝老說:“因為住在這樣好的房子里,不能不想起許多人還是住的破爛房子、甚至沒有房子住的問題。我們與群眾比,不能走的太遠;忘記過去,走得太遠,是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是會妨礙人民內部的團結和經濟建設的發(fā)展的。”
謝覺哉有句名言:“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边@在他的家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62年3月8日《致兒女》的家書中,謝覺哉以自己和王定國的經歷告誡兒女們“不論吃的、住的、穿的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們要看過去,看別人”。他諄諄教導子女:“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當廣大人民還十分困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該感到不安,而絕不應該感到不足。”教育子女在學會知足的同時,要把精力放到服務群眾上來。這從另一個角度體現(xiàn)了謝覺哉的拳拳情懷,以及謝氏家風的養(yǎng)成與傳承。
謝老教育子女一定要艱苦樸素,想到人民。有一次,謝老的一個兒子上街沒有買到皮鞋,回到家里便埋怨國家生產皮鞋太少,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謝老在家信說:‘我記得一九三七年黨派我去蘭州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搞統(tǒng)戰(zhàn)工作,公家給我買了一雙皮鞋。到北京為了接待外賓,才買第二雙,那時我已快七十歲了。你們小小年紀就穿皮鞋,且已穿過不止一雙。我國出產皮鞋并不多,皮鞋供應怎能不緊張!”謝老還說:“我們是艱苦中來的,現(xiàn)在還有成千成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有的一家住在一間房子里,農村中老百姓有的吃不到油,城市居民也只能供應三五兩油。我們要多想想他們,要盡快改變這種狀況才行?!?/p>
還有一次,謝覺哉的一個女兒請人代買火車票,由于沒有溝通好而買重了。謝老批評女兒說:“是我有警衛(wèi)員害了你們,害了你們連車站的門向東向西和買票的排隊情況都不知道?!苯M織上分配給他的小汽車,凡是為私事動用的,謝老每次都付了車費。為了防止子女產生特殊感,公家配給謝老親的小汽車,他是從不讓他們使用的。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兒女偶然用了車,非常生氣地對他們說:“國家給我的汽車是工作時才使用的,你們沒有權力叫司機開我的車外出?!敝x老對王定國說:“你外出也不能動用我的車,只能在我因公外出時搭車?!?/p>
為使子女永遠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謝老多次提醒子女要向本單位領導爭取多下基層鍛煉。謝老聽說要組織人下農村,就特地把50多歲的謝放叫到身邊,對他說:“你雖是農村長大,又經過了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考驗,但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來,你常住城市、機關,這樣不好,況且也五十多了,今后下去的機會可能更少了。這次需要人下去,你無論如何要爭取去干一年,要同戰(zhàn)爭年代一樣,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對保持革命晚節(jié)有好處?!敝x放遵照父親的叮囑,到河北省衡水地區(qū)鍛煉了一年。
1963年,謝老湖南寧鄉(xiāng)的一個兒媳帶著小孫女來北京看望謝老。一天早上,小孫女昏迷不醒,送到兒童醫(yī)院診斷,是急性腦膜炎。謝老只說了句“送進醫(yī)院就是了”后,仍然繼續(xù)埋頭修改他的一個救災報告。謝老的秘書吉世霖見謝老這樣不動聲色,有點急了。他沒有驚動服務人員和負責生活保衛(wèi)的秘書同志,獨自一人到兒童醫(yī)院,向醫(yī)生們叮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搶救!”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孫女總算保住了命,母女安全地回湖南家鄉(xiāng)去了。
還有一次,謝老在北戴河避暑,參加一個中央會議。一天,細雨蒙蒙,海面和沙灘上仍有不少游泳的人。忽然,遠處傳來了呼救聲。原來是謝老家的一個八歲小男孩溺水了。當大家把生命垂危的孩子搶救上岸時,謝老卻還坐在一塊大海石上思考著什么。醫(yī)生緊張搶救,大家都忘記了饑餓與疲勞。就在此刻,謝老要大師傅給他提前開飯,說七點鐘要去參加中央會議的小組討論。謝老那從容自若的神情,使人感到這個海灘上、這個家庭里,一切都是那樣的寧靜、平淡。對別人的骨肉,別人的疾苦,謝老是那樣的關切,那樣的愛護;而對于自己的骨肉,卻是那樣坦然處之,那樣的沉靜淡漠。看不出他有什么沖動,更沒有為自己家屬而用領導干部的特權,甚至連機關人員也不驚動與打擾。
謝老在北京當部長,兒子在老家務農
謝老一生造福于人民,對大眾卻毫無奢求。他模范地遵守黨紀國法,堅決地抵制資產階級特權思想,是個名副其實的社會公仆。
謝老要求自己極其嚴格。他第一次去舊居,湖南寧鄉(xiāng)縣委考慮他家里客人多,計劃安排一個廚師幫助照顧生活。謝老當即婉言拒絕,并說飯菜要像平日一樣,要家里人自己辦。那時農村里供應油、肉已有一些緊張,謝老囑咐在家務農的兒子“不要去排隊為我買油買肉”,“沒油菜也可以吃,只要有鹽就行了”,“農民吃什么我也吃什么”。他要求寧縣縣委對他不要有任何特殊。
建國伊始,謝老擔任了第一任內務部長。對于托請辦事、找工作的家人,謝老也總是回絕。1949年10月,謝覺哉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的消息傳到偏僻的家鄉(xiāng)后,鄉(xiāng)親們議論著:窮山溝里出了個大官。于是家里人也都想著去北京找個好差事。謝覺哉回信道:“你們會說我這個官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掙錢的官)?!薄肮佟倍弧敖埂?,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危為安。謝覺哉還在信中寫下一首詩:“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謝覺哉同村的雇農),起得早來睡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p>
對其子女和親屬,謝老同樣是極其嚴格的。當時在湖南寧鄉(xiāng)的二兒子謝子谷到了北京,要求他安排工作。在新政權剛成立、政府工作人員缺乏的條件下,安排一個人的工作并非難事。但謝老卻說:“全國剛剛解放,上頭下頭,下頭更需要人,你有文化,還是回家鄉(xiāng)去工作好?!敝x子谷遵照謝老的囑咐,回到縣里便獻身于黨的教育事業(yè)。以后,謝老在家務農的大兒子謝廉伯也提到過工作要求,謝老給他的答復是:“作田人還是要的?!彼泻芏嘤H戚在家務農,但從沒有出面為他們安排過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初,謝老的一個妹夫寫信要求幫助安排工作,謝老一直沒有應允。妹夫后來又當面提出,謝老幽默地答復說:“你要我安排你的工作,除非我回來當老百姓,你來當部長?!?/p>
1963年冬,謝老舊居附近一塊山上的樹木很快就要被人亂砍光了。謝老的一個兒媳和一個孫媳也砍了幾株。公社考慮到她們是出于有氣砍樹,又是偶犯,經過批評教育以后,決定不按亂砍濫伐的性質處理。謝老知道后,非常生氣,立即指出:“我的兒媳、孫媳違章砍樹,應同樣按亂砍濫伐處理,要沒收,要罰款,并要她們在社員代表會上社員大會土檢討,不只檢討一次,還要檢討無數(shù)次,一直檢討到他們栽的樹長到一兩丈高,群眾不要他們檢討時,才不檢討?!睘榱诉@事,謝老又把在家鄉(xiāng)工作的兒子、孫子叫到北京,要他們帶著檢討書和罰款,從生產隊一直檢討到縣里。謝老的兒子和孫子,完全按謝老的要求做了。事情傳開后,廣大干部群眾無不敬佩,成了一次潛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