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存弟
摘要:司馬遷曾經(jīng)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庇纱丝梢钥吹贸龅赖聦τ谝粋€人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之便,樹立德育意識。牢記,德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從一個國家的長遠發(fā)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應該被漠視,只能加強。對與語文教育而言,課程教育中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課程改革方案更明確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的目標,并相應得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設置教學目標。
以“文德武備”的目標去培養(yǎng)中國的下一代,去加強中國的素質教育,勢必從小處做起。德育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加強,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更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必須德育教育,使之擁有寶貴的品德。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性學科,在素質教育的體系中,擔負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因此許多人將它割裂開來。事實上,德育教育與語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共性。語文教育之所以能夠成為德育教育的載體,是由它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它具備母語的教育優(yōu)勢;其次它跨度時間長,教育內容廣泛;語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和詩意也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一個國家的長遠發(fā)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應該被漠視,只能加強。特別是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既然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而促進小學生思想品質的提高,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一、重點解讀文章中心句,深掘主題,升華思想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這篇文章的靈魂,文中的字、詞、句、段、篇是圍繞這個中心而服務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地抓住這些能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詞句或句子,引導學生細細品悟。如果學生在這當中理解得越透徹,學生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就越大。如果教學《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這個中心句中,讓學生討論,抓住“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接受任務”,“修路過程中,愛國主意精神是他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和“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三個重點,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中心的重點詞句,讓學生分析、理解、品悟。首先理解第一個重點: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藐視,如句子:有一家報子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這句話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張鐵路任務壓力之大。外國報紙稱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生,實際是他們瞧不起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是對中國人的蔑視和嘲笑,在他們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是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國人才能完成這個工程。同時也隱含說明京張鐵路沿線地理環(huán)境惡劣,修筑鐵路的工程十分艱巨。課文這樣寫,更能反襯出詹天佑為國分憂的愛國主義品質。第二重點,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子充分表現(xiàn)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國爭氣的堅定決心。再從“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計劃提早兩年。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京張鐵路提前兩年全線竣工,用鐵一樣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消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通過理性、品悟,學生的心中早已站立了一個活脫脫的光輝人物———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并在交流感想中信誓旦旦地說,從此要努力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的繁榮富強。這樣,便收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精心指導朗讀,升華道德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者要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得通過語言在朗讀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不論是精讀課文還是自讀課文的教學,都要重視讀。這樣,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加強朗讀課文,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點燃學生愛憎的火花,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想作者所想,愛作者所愛,憎作者所憎。
以閱讀教學為重點,豐富教學方式?!白x”是感覺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采取“填鴨式”教學,重視教師講而忽視學生在接觸、閱讀文本過程中的自我體驗。小學生年紀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有趣的方式、方法。而朗讀正是提高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記憶力,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梢圆扇》磸屠首x、背誦的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學會辨別錯與對。
三、以課外實踐活動為平臺,滲透德育教育
安彩虹認為,“課外實踐是鞏固教師德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有的學生《學生守則》背的滾瓜爛熟,在實際中卻沒有以正確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那么會背一些理論也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語文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得到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安彩虹.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體會.現(xiàn)代閱讀[J].2012年6月.第6期)可以陪孩子一起在周末、假期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諸如去敬老院參加義演,培養(yǎng)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使其學會關系他人;參加博物館等了解地方、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yǎng)其熱愛祖國的情感;植樹節(jié)植樹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共建綠色家園的意識;諸如以上的課外實踐活動最后也都可以讓學生以日記、作文、實踐報告的形式記載下來。在參與與寫作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精選的很多內容都從不同的層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有心人,善于利用課文內容及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把德育教育貫穿在聽、說、讀、寫等環(huán)節(jié)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質,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駱東艷.談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J].德育探索.2008,8.
[2] 安彩虹.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體會[J].現(xiàn)代閱讀.2012,6(6).
[3] 康桂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德育在線[J].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