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碩士研究生,即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簡稱碩士生,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考上了碩士,讀碩士等,正是指碩士研究生。本科之后的深造課程,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該學科科研教學的能力。
【關鍵詞】:培養(yǎng);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研究生;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是法學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學科,在我國屬于法學學科中的二級學科,只在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層次中開設單獨的學科專業(yè)。二級學科“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國憲法學、比較憲法學、中國行政法學、比較行政法學。其中中國憲法學方向主要研究中國憲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和在中國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具體問題;比較憲法學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的憲法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和憲法案例,既作國別性的研究,亦作比較性的研究;中國行政法學方向主要研究中國行政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和實踐問題;比較行政法學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的憲法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和重大案例,既作國別性的研究,亦作比較性的研究。主要培養(yǎng)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的理論研究人才、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師及實際部門的高級研究人員。
一、培養(yǎng)目標
為適應我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高層次法律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兼具研究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法律人才。具體要求是:
1.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敬業(yè)精神,遵守法律和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立志為祖國的法制建設和發(fā)展服務。
2.掌握本門學科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學科科學研究工作、法學教學工作的能力或獨立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包括律師、法官、公務員、企業(yè)法務人員和教師等)的專門技術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國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學科的外文文獻,并具有初步撰寫外文科研論文的能力。
二、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一)基礎性知識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熟悉法學的基本理論,并能合理運用法學理論分析法律現(xiàn)象和法律問題;應熟練掌握法學的基本研究方法,養(yǎng)成法律人的法律思維,熟練運用法律推理、解釋和論證方法;應當具有撰寫起訴狀、答辯狀、判決書、仲裁裁決書等法律文書以及相關公文的寫作能力;應掌握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
(二)專業(yè)性知識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系統(tǒng)而牢固地掌握所在學科方向的專業(yè)知識;深入理解與研究方向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能夠把握自己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tài)和最新進展;能夠熟練運用法學研究方法,并能圍繞自己的研究領域獨立從事一定的學術研究。
(三)工具性知識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熟悉各種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yè)的外文文獻和資料。
三、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學術素養(yǎng)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熱愛法學專業(yè),形成牢固的守法觀念和尊重程序的意識;具有獨立的學術人格和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崇尚科學精神,對法學有濃厚的興趣;具有將一般性法學理論觀點上升為系統(tǒng)法學理論體系的修養(yǎng)及能力;能夠將法律思維方法和學術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各項法學研究過程中。法學碩士生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yè)操守,養(yǎng)成良好的法律職業(yè)倫理,潛心法學理論素養(yǎng)的積淀,學習目的和動機端正,具有為國家發(fā)展和社會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和責任感。
(二)學術道德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樹立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擁護憲法,遵守國家法律,誠實守信,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法學碩士生應當恪守學術規(guī)范,崇尚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學風嚴謹,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摒棄抄襲剽竊,切忌弄虛作假,避免粗制濫造和重復研究,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努力成為優(yōu)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
四、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
(一)獲取知識的能力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具備運用多種科研工具獲取知識以及運用外語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閱讀本學科領域主流、經典、前沿的專業(yè)主文獻,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具有通過法律實踐、學術交流、文獻檢索等其他途徑獲取知識的良好能力;熟練掌握法學研究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科學研究的能力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能運用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等基本原理分析法律現(xiàn)象,提出和解決問題;具有中國問題意識和解決中國法律問題的能力;具備自主地查閱、搜集、處理、歸納學術資料和信息的能力,能追蹤學科知識前沿,具有較強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具備撰寫和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的能力;具備初步發(fā)現(xiàn)和辨別學術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學專業(yè)領域的理論知識對相關的法律現(xiàn)象和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三)工作實踐的能力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或其他專業(yè)技術和社會服務的素質和潛力,應當具備綜合應用法律專業(yè)知識判斷、分析和處理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設計、組織、實施實證性調查研究的能力,能與法律實務部門建立緊密聯(lián)系;具備良好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能完成基本的法律接待、法律談判和法律咨詢等實際業(yè)務。
(四)學術交流的能力
作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學碩士生,應當具有較強的學術交流能力,能熟練運用法律專業(yè)術語進行學術交流,具備與各法律實務部門接洽、聯(lián)系的技巧和能力,積極參與各種學術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交流能力和學術水平。
碩士是一個介于學士及博士之間的研究生學位(Post-Graduate),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礎的獨立的思考能力。碩士研究生正常畢業(yè)并達到學位授予要求以后授予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yǎng)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參考文獻:
[1]陳立.武夷山.促進交叉學科研究述評[J].科學管理研究.2006.(1).
[2]孫國祥.張書琴中國法學本科教育的矛盾性展開與破解[J].當代法學.2009 (2) :147一153
[3]冀祥德.論中國法科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之轉型—從以培養(yǎng)法學碩士為主轉向以法律碩士為主[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 (5 ) :141一151
[4]曹義孫.中國法學教育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研究CTS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 (11) : 59一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