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匯集了各類優(yōu)秀藝術文化作品的大花園,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音樂差異明顯,因地理、文化、語言、民俗等因素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具地域風格的樂曲。而二胡作為使用較廣泛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也因南北方的地域差異形成了多樣的曲風。本文欲選取兩個不同風格的典型二胡曲目進行對比,來探討南北方二胡曲風之差異。
【關鍵詞】:南北方;地域;《一枝花》;《江南春色》
二胡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傳播開來的一種樂器,但它在經(jīng)歷數(shù)年的社會變遷和數(shù)代樂人的完善后,已發(fā)展得極具表現(xiàn)力,可適用于演奏各地方的音樂。我國南北方因地理環(huán)境、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的不同,二胡曲風也具有顯著差異,可廣泛意義上劃分為南派、北派這兩大派別。
一、南、北派曲風概述
(一)南派——“嗲”氣
南方二胡曲風多柔美溫和、小輕細雅,音質細膩,重視左手技巧,宛如蜻蜓點水般靈動絲微。旋律多級進,以小三度和大二度的音程為主,曲調(diào)委婉悠揚,宛如天色朦朧的煙波里風韻十足的江南水鄉(xiāng)女子在品一杯茗茶般優(yōu)雅。旋律的線條起伏不大,如小溪流水般流暢纏綿,節(jié)奏較平穩(wěn)。裝飾音多且復雜,加花處理較普遍,大都靈活輕巧、富有彈性,棱角性不強,帶著一股“嗲”勁。江南的二胡曲多運用G調(diào)(5 2弦)和D調(diào)(1 5弦),運弓均勻平穩(wěn),滾揉運用頻繁。
(二)北派——“沖”勁
北方二胡曲風熱情奔放、豪爽粗獷,音質渾厚,重視右手運弓的扎實飽滿、大氣強勁,如北方漢子的剛烈豪邁。旋律多跳進,常見四度、五度的音程,音域開闊,音樂常有戲劇性的特征,舒展高亢。音頭較為明顯,運弓較硬,有爆發(fā)力,棱角性強?;舴群艽?,滑柔壓柔的運用較為普遍,體現(xiàn)出濃郁的北方地域性風格特征。北派有著一股“沖”勁,因其直率奔放的曲風需要演奏者的動作大氣磅礴,所以它擅于表現(xiàn)夸張、激昂的音樂作品。
二、《江南春色》曲風特征
(一)旋律及音色
引子如小橋流水般潺潺涌出,以幾個音符相同的 拉開春之歌的序幕,歌聲由遠及近,安靜美好。隨后泛音的介入仿佛小鳥在枝頭報春鳴喜,音色晶瑩剔透。中板中段“點面結合”,既有弓子輕巧彈跳的俏皮,又有一問一答般“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柔情,旋律婉轉悠揚,音色溫暖亮麗。中板結尾部分不同于北方直接剛硬的打音,更體現(xiàn)出江南獨有的“吳儂軟語”風格,江南絲竹般空曠而清澈的擬聲給主題部分的結束畫了點睛之筆??彀宀煌诒狈降臐娎奔ち?,更顯得平穩(wěn)活潑。旋律走勢環(huán)環(huán)相扣,都在五聲音階的調(diào)式布局中完成,三度以內(nèi)的十六分音符層層疊加,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二)滑音、裝飾音與揉弦
滑音以中板第一小節(jié)為典型動機,形成細膩柔美的同音異指慢滑,呼吸和情緒隨著小三度的上下滑音一起一伏。江南是吳語方言使用區(qū),這一帶的特點是語言音調(diào)變化小,有很多接近二三度的滑腔,因此也有了與語言風格相對應的江南曲風特征;全曲中不乏裝飾音的廣泛使用:小顫音相較北方顯得俏皮靈巧、溫和而富有彈性。打音多為遲到的打音,等主干音穩(wěn)定后再緩緩道來,不像北方生猛爽朗的直接打音,江南更含蓄也更顯靈動慧巧。墊音也為江南曲風即興演奏的一大特色,它與文化一體化中的江南絲竹是互通的。一般常墊大二度和小二度,為加花變奏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趣味性;南派常用滾揉,使用揉速稍快、揉幅稍深的揉弦技巧,以起到為聲音潤色的作用,從而表現(xiàn)南方作品優(yōu)美委婉、干凈清新的風格。
三、《一枝花》曲風特征
(一)風格與結構
全曲共由散板、慢板和快板三個部分組成,散起、中承、快轉、散合的結構特征將音樂情緒層層推進,以G徵調(diào)式貫穿。《一枝花》是由魯西南嗩吶曲改編移植而成,故民族管樂的氣息處理被廣泛借鑒,墜琴的聲腔化語言和地方曲調(diào)完美融合,多段式的結構框架把每個音符的處理都賦予了深刻內(nèi)涵。
散板包含了風格各異的演奏手法,無論是由弱到強、由強突弱,都極富戲劇化和濃郁的地方風味,營造出悲壯大氣的氛圍。從開篇第一個音就開門見山地表現(xiàn)出山東人豪邁爽朗的性格,音色通透有力。半音的來回更替、循環(huán)往復擬聲出哭腔的音調(diào),剛柔并濟、虛實相間的旋律對比可以模仿人的嘆息聲??鋸埖牧Χ葘Ρ蕊@得整個樂段的樂句層次鮮明,色彩明暗和情緒收放等對比也屢見不鮮。
慢板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著重刻畫內(nèi)心,兩拍一呼吸,內(nèi)外弦樂句的演奏語氣有些微變化,前后十小節(jié)有互相呼應的感覺。后半部分抑揚頓挫,著重音樂情緒的表現(xiàn),此時的音樂情緒要大于它本身的旋律。音區(qū)不斷地上行,豪放大氣的演奏方式和飽滿通透的音色將旋律推向高潮,最后四小節(jié)以平靜深情的弱奏方式結束了主題樂段。
快板共5個樂句,前四個樂句都構成了方整型對比樂句,從慢起漸快到隨后的第二樂句152拍再到第四樂句160拍的速度進行,激烈歡騰的旋律氛圍急劇升溫。不同于南曲的快板,北曲更顯得濃烈亢奮、歡暢淋漓。
(二)音樂表現(xiàn)
1.左手技巧
懸腕滑揉:借鑒自山東墜胡,保留了民樂的質樸性,是本曲最有代表性的技法?;喾却?,從中高音“re”的甩腔到中音“#fa”,破壞了傳統(tǒng)的小三度音程,具有強有力的爆發(fā)力,轉位后兩音形成大三度。
特定音:全曲多#fa、#do,體現(xiàn)了變徵在山東鼓吹樂的主要地位。散板中多同音型重復,可由演奏者掌控不同風格的輕、重、緩、急處理,增強了音樂的線條對比度,體現(xiàn)了民間曲藝的靈活和自由性。
2.右手技巧
長短弓:北曲飽滿強韌的音色全靠弓子的分配運用來達到氣勢磅礴的音樂感染力。在本曲爽朗灑脫的音樂框架下,長音時右手隨時準備著樂句連貫間減弱或漸強的處理,短音時弓子干脆利落,有顆粒型,但又充滿了張力。
波弓:介于連弓與頓弓之間,一弓多音,藕斷絲連的奏法是本曲的一大特點。波弓既要保證整弓的音律在一個頻道上,又要保證每個音都聽起來獨具特色,從而體現(xiàn)如泣如訴、蕩氣回腸的特征,引發(fā)聽者悲切凄楚的共鳴。
四、小結
地理意義的南北方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割線,而南北方二胡派別大致是分界線以北、以南的這些地區(qū),但不可一概而論。事實上,南派二胡主要是指江浙滬、中南、西南等省份地區(qū);北派二胡包含眾多音樂風格,但大體上又特征相同,主要包括地理意義上的北方和中原各省。南北方的二胡曲風雖差異較大,但也有融會貫通之處,它們共同促成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同樣都是中華藝術大觀園中的瑰寶。
對南北方二胡曲風的認知是區(qū)分不同流派,演奏不同風格作品的必要前提。我們在了解二胡的南北方曲風差異時,要抓住南方的“精、細”和北方的“狂、帥”特點,先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旋律結構,再了解風格特征和音樂技巧,從而更好地把握作品內(nèi)涵精髓,為二胡地域性作品的演繹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李聶. 二胡曲《一枝花》的曲式結構及演奏分析[J]. 音樂時空,2015,(02):98+106.
[2]劉炎昌. 論南北方二胡風格的差異[J]. 大眾文藝,2014,(18):137-138.
[3]于基厚. 二胡曲《一枝花》藝術特征與演奏要訣[J]. 黃河之聲,2014,(16):37.
[4]李曉紅. 地域性二胡演奏技巧與特征分析[J]. 大眾文藝,2014,(10):138.
[5]李祖勝. 江南風格二胡曲的演奏技法及其文化闡釋[J]. 藝苑,2009,(0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