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O世紀早期中國音樂家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時,嘗試著將中國的古典詩詞與音樂結合起來。以黃自、趙元任、青主、應尚能、劉雪庵、賀綠汀、冼星海和黎英海等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選用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了眾多藝術歌曲。其中,黃自創(chuàng)作的《點絳唇· 賦登樓》是一首既具有民族風格,又富于浪漫主義氣息;既充滿寬廣的音樂氣勢,又富有明朗樂觀的情愫的歌曲作品 本文以盛唱不衰的藝術歌曲 《點絳唇·賦登樓》為例,通過對該作品的詩詞、音樂結構、和聲特征、詩詞與音樂的融合及演唱技巧的深入剖析,為歌者準確地把握作品創(chuàng)作內涵,以憾人的藝術感染力生動地演繹作品提供借鑒。
【關鍵詞】:黃自;點絳唇·賦登樓;音樂句法結構
一、詞的結構和詞風特點
詞興起于隋代,經過唐代三百年的發(fā)展,到了溫庭筠時代已經根深苗壯。晚唐、五代時期的人稱其為“曲子詞”,這也是當時的歌詞,按照歌曲的音律節(jié)拍寫作(也稱“倚聲填詞”)并與器樂配合。后來因為樂譜的失傳,詞也逐漸和音樂分離,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詞在宋代的發(fā)展進入了繁榮鼎盛的階段。并以宋稱,這更說明了它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詞的段落叫“闕”、“遍”或“片”。最初詞大都是小令(五十八字以內的詞),—般只有—段,故稱為一闕詞。后來發(fā)展到一首詞不止一段,并根據詞的段數(shù)多少,可分為四類:只有—段的稱為“單調”,往往是小令;有兩段的稱為“雙調”,第一段叫上闕(前段、上片),第二段叫下闕(后段、下片);有三段的稱為“三疊”;有四段的稱為“四疊”,分別稱其為第一、二、三、四闕(段、片)。其中雙調是最為常見的形式,其次是小令;三疊、四疊罕用。最初詞的題材比較側重于兒女之情,詞語間委婉而華麗。該詞風盛行于唐代,五代間更為流行。王灼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這一特殊的時間段,他的詞學觀以藝術和政治作為雙重標準。當時,他對詞的創(chuàng)作有三種理解:一是認為詩、詞同源,詩、詞在地位上同等重要;二是認為先詞后樂,《碧雞漫志》卷一中:“或日,古人因事作歌,抒寫一時之意,意盡則止,故歌無定句。因其喜怒哀樂,聲則不同,故句無定聲”;三是認為先情志后聲律,《碧雞漫志》卷一中:“聲依永,律和聲”,“有心則有詩,有詩則有歌,有歌則有聲律,有聲律則有樂歌”。他通過詩詞來抒發(fā)人內心的情感,并賦予了它們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
二、黃自詩詞創(chuàng)作的特點
黃自(1904~ 1938)中國作曲家,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1916年進入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西方音樂,參加學校樂隊、合唱隊,并學習了鋼琴和聲樂,1924年赴美國學習心理學,1926年進入奧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8年開始在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29年畢業(yè),并獲得音樂學士學位。畢業(yè)作品管弦樂序曲《懷舊》曾在學院演出,這是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交響音樂作品。1929年回國后任教于滬江大學。1930年任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作曲理論教授兼教務主任。1931年起創(chuàng)作了多首抗戰(zhàn)歌曲,如《抗敵歌》、《旗正飄飄》等。1934年與蕭友梅等人創(chuàng)辦《音樂雜志》,1937年辭去教職,專事編寫專業(yè)教材。他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九十多首作品,體裁形式多樣,有獨唱曲、合唱曲、清唱劇、鋼琴曲、室內樂、管弦樂等。其中最重要而且數(shù)量最多的是聲樂作品。黃自自幼喜歡古詩詞,他曾說:“我小的時候,最喜歡讀白樂天的《琵琶行》。當時年幼,連字的意義都不能完全了解,更談不到什么領略詩中深意。我喜歡它,只因為它的音節(jié)鏗鏘,念起來非常好聽。州 由于幼年的喜愛,古詩詞也成他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題材。他曾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自居易的《花非花》、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王灼的《點絳唇·賦登樓》等詩河為內容,并進行譜曲。黃自注重詩詞節(jié)律與歌曲節(jié)奏的結合,用音樂表達詩詞所要體現(xiàn)的意境和情感。他在作品的曲式結構、調式滑l生的布局、和聲的構成與處理等方面,既借鑒了西方音樂技法,又注重對民族化和聲的探索,將西方音樂技法和中國特有的民族風格特點融合在一起。他的創(chuàng)作注重用音樂刻畫人物內心的細致感受,音樂語言優(yōu)雅、清新、細膩而富于溫情。但他反對過分崇拜西洋音樂,主張學習西洋音樂里的好方法,用這些方法來整理和研究中國的舊樂和民謠,通過選用中國的詩詞作品來作曲,這一做法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民族色彩,其中《點絳唇·賦登樓》歌曲中就包含了許多民族風格的音調。
三、《點絳唇·賦登樓》詞意和結構分析
《點絳唇·賦登樓》以春天為題,春天代表著希望與溫暖。因為兩宋是個戰(zhàn)亂頻繁的時期,面對山河破碎、國家頹敗的局勢,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景象的描繪,讓眾多愛國之士對春天這般美好的事物留戀不已,但因春天的短暫,讓人不由自主地對它戀戀不舍,“試來把酒留春住”,此處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寫到“問春無語”,只有西山雨潺潺。詩人懷著一顆憂愁的心登高望遠,看見連綿起伏的山峰和浩淼的煙波,不愿放美好的春色遠去?!饵c絳唇·賦登樓》其中“點絳唇”是詞牌名,這首詞屬于雙調,全詞可以分為上片(或稱上闕)和下片(或稱下闕)。按照字數(shù)的多少,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詞中較為常見的情況是:前后闕的字數(shù)不完全相同,平仄格式稍有變化,但是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
[1]子玲.歌唱語音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宋承憲.歌唱咬字訓練與十三轍[M].中央民族大學出
版社.1998
[3]周篤文.宋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