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聞人,張鮮明是“新新聞報道”的積極倡導(dǎo)者。他因以詩歌寫新聞并發(fā)表在省報頭版頭條,而成為中國“新聞詩”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為詩人、作家,張鮮明是先鋒文學(xué)的探索者。他的創(chuàng)作,因濃郁的超現(xiàn)實主義色彩和魔幻風(fēng)格而引人注目。
人如其名,在你接觸張鮮明作品的一瞬間,都能感覺到他身上鮮明的特色:荒誕、奇崛,想象之翼延伸至無可觸及之處。我不敢給他打上荒誕派的標簽,但其作品絕對是別具一格的,你一定會被他詩中的離奇與魔幻所吸引。而詩如其人,同時作為攝影師的他擅長將破碎的意象取景于同一框架之中,經(jīng)他之手再重構(gòu)一個幻象世界。一首詩,一張照片,每個意象都在他取定的框架中來回撞擊,直至擊中你的心窩。初看其詩,你會在其布置的迷魂陣中找不到方向,細細讀來卻發(fā)現(xiàn)其實暗藏洶涌。
我不敢說張鮮明的詩我都能逐一解讀,深究其意,他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詩人。他的詩集《暗風(fēng)景》是他獨立而完整的內(nèi)心世界的宣告與獨白,“暗風(fēng)景”本身就是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寫照。我們處在黑暗的籠罩之下卻也并非全黑,各式姿態(tài)的靈魂無枝可棲。在灰暗覆蓋下的風(fēng)景里,只有某些細節(jié)或碎片顯現(xiàn),你無從拼湊亦無法揣摩,只有不斷去擦拭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他從日常寫入的“幻鄉(xiāng)”,到與身體對話的“身體記”,再到“我的神”、“驚悚”進入他所營造的超越現(xiàn)實的魔幻世界,再回歸到情感,記錄和“親人”的記憶與印象,最后上升到“世界”,尋找生活乃至世界的真實本質(zhì)。
極其夸張的想象力是張鮮明詩歌最鮮明的特點,他的每一個文字都在扭曲、變形,呈現(xiàn)出類似“格爾尼卡”似的驚悚幻覺,而在其詩集《暗風(fēng)景》中變形最極致的就是《身體記》。他的詩讀來頗具玩味,他將每個意象隨意放置在空間的任一位置,任其想象肆意延長。在《身體記》中他試圖將各個部位分裂,并賦予其主體性從而為自己發(fā)聲:
一個黑色球狀物
倒懸在
天花板上
多么熟悉的后腦勺,多么熟悉的發(fā)型
啊,那竟然是我的腦袋!
白森森的喉管
噴著血,以幸災(zāi)樂禍的腔調(diào)
發(fā)出尖叫:
“快來看啊,腦袋壓得身體
哇哇大哭!”
“要腦袋干什么呢?
無頭才能一身輕??!”
捧著腦袋的軀體
突然明白過來
——《身體哇哇大哭》
這里將腦袋從主體部分中分離出來,懸掛在天花板上,暗示著自我的不統(tǒng)一、不和諧。腦袋與軀體的割裂也將意味著靈魂與身體的分離,承載著自我思想與情感的“腦袋”被軀體所拋棄,這也暗示了現(xiàn)代人類精神被物質(zhì)遮蔽的狀況。靈魂對于現(xiàn)實來說實在是過于沉重,才會“壓得身體哇哇大哭”。也是因為靈魂的高度令現(xiàn)實無法企及,“軀體”才會想擺脫“腦袋”。詩人無法向赤裸裸的現(xiàn)實妥協(xié),也不愿放棄精神追求。而詩中卻以反諷的方式表示“無頭才能一身輕”,這暗示了現(xiàn)實生活大多數(shù)人為了生存、為了錢權(quán)而丟棄夢想的狀況,與現(xiàn)實對抗其過程是艱難且沉重的。而你又是否愿意以這么一具無頭身存活于世?
《把腦袋關(guān)起來》則清晰地講述了靈魂被禁錮在現(xiàn)實生活中,腿拉著“腦袋”朝“辦公室”的方向走去,“長得像電腦的甲殼蟲”、“穿山甲披著文件做的衣裳”,他們合伙把“腦袋”禁錮在某處。思想的被圍困,你以為是外界現(xiàn)實的壓迫,或許是受其影響,但究其根源還是因為自己迷失。當靈魂無枝可棲時,你為何不選擇漂浮于空中,萬物皆空,空即是你的載體與容身之處。正是由于靈魂總是棲息在某一狹小的物之上,才會被這有限之物給限制直至消失。我們總擅長推卸責(zé)任,以為精神的無所依托是受外界的影響,卻沒覺得原來是自己心中所念不夠堅定。
張鮮明在現(xiàn)實的牢籠中囚禁多年后,也終于擺脫身體的禁錮,開始追求他自己的心靈世界,能決定、改變命運的永遠只有自己。張鮮明體內(nèi)蘊藏著一種原始沖動,這種沖動迫使他終于在壓迫下奮起反抗,而他的詩歌就是他的武器。身體的變形與扭曲給人制造一種驚悚的假象,當變形到極致時,真正的意義則顯示其中?!赌懘蟆分写竽懙貙⑺纳眢w變形為一只巨大的飛鳥,“雙臂生出一些鸰和羽毛”,夢見“腦袋長出了巨大的尖喙”,“膽子大得幾乎要包住天空”,最后他變成一只鳥“站在天空的某個云朵之上”?!澳懽印比绾文艽蟮健鞍√炜铡?,也只能在夢中。在生活里緊繃的身體與靈魂,也只有在夢里才能緩下節(jié)奏,投入無限的思考與幻想中。張鮮明的想象力如詩中所說已經(jīng)像飛鳥般直入云端,他的許多詩句皆來自他的夢境,似乎想借想象之翼超越現(xiàn)實,或許這樣才能更接近上帝。
他把自我藏在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里,通過不斷的分解來挖掘靈魂想要表達的意義。詩人就是如此,把自身所體驗的道理藏進每個你所熟悉的日常意象里,看似毫不相干、天馬行空的幾句話語,都是他想傳遞給文字面前的你的暗號。
張鮮明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擠壓下,在現(xiàn)實與靈魂的夾縫中,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分崩離析的割裂,每一部分都是張鮮明,但張鮮明似乎卻再也得不到每一部分的融合統(tǒng)一。在《凌遲》一篇中我能感受到他強烈的無所依附感:
看不見柱子,看不見繩子,看不見刀子
可我確實被綁縛著
在接受一場凌遲
不見血,不疼痛
只有嗖嗖的切割聲
從頭發(fā)到腳趾
我的每一個器官
正化作羽毛
飛去
我分崩,我離析
我身輕如燕
我是一粒虛擬的
塵埃
我依然活著
你卻找不到我
我也不知道,我跟你
跟這個世界
還有什么關(guān)系
所以,一切都輕松了——
咱們不用再打招呼
也不用說再見
在生活與工作中,“我”被割裂,主體逐漸消失。“柱子”、“繩子”、“刀子”,“我”被這些象征著規(guī)則、權(quán)力與壓迫的東西限制在無形的空間中,這種“不見血”、“不疼痛”的壓迫感讓每一部分“我”都在離“我”而去,直到什么也不剩。作為肉身的驅(qū)殼雖依舊“在”,而每一個靈魂所依附的細小分子已然不“存在”了。我與你的聯(lián)系,甚至我與“我”的聯(lián)系似乎都被現(xiàn)實的虛偽所阻隔?!拔摇鄙眢w的每個部分都在分裂中對抗,終有一天會失去控制直至爆炸!張鮮明用他獨特的視角將主體的彌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個《身體記》都是張鮮明自身的分裂過程。他把自我一點點解剖給你們看,或許能在你的身上找到一些自我存在的明證與聯(lián)系??墒钱斔纸馔曜晕遥?,也就消失了。
我的腳窩很深
我在我的腳窩里
嚎叫
——《腳窩》
在名為《驚悚》的一章中,由《腳窩》打頭表現(xiàn)自己的精神狀況?!澳_窩”代表了張鮮明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內(nèi)心世界猶如深不可測的漩渦,你無法去猜透或看透。他寫詩是從生里來,往死里去的,誰都無法復(fù)制。他“嚎叫”,卻也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嚎叫”。在我看來,張鮮明就是一個存在于幻覺中的夢中人。現(xiàn)實與夢境的交織錯亂、界限不明,讓他眼前不斷出現(xiàn)扭曲的幻象,而存在本身的荒誕無常讓他對這幻象信以為真。究竟是現(xiàn)實為真,還是夢境為真?你在他的世界里已然找不到分明的界限,也許不分界限地將現(xiàn)實夢境糅合才是詩人想要的。
張鮮明的魔幻化處理使日常對象重新被賦予新的意義,你看,人人都會在《換臉》中找到自己的面具:
有一天,我的臉
被風(fēng)吹破了
這張臉已經(jīng)舊得像破襪子
縫縫補補有什么用?
干脆定制一個新的,最好是
犀牛皮的
這個世界風(fēng)沙太大
再加上冷雨如箭
臉太薄了
不行
牛皮要變成臉
需要很厚的脂粉和油彩
還需要將它描畫得英俊而生動
這不僅要舍得投資
而且要十分用心
看來,人的一生
得拿出許多精力
用在臉上
這是一次臉的變形,臉不再是臉,而是人類偽裝自己的張張面具。原本真實的你被周遭環(huán)境摧殘破壞,直至你終于發(fā)現(xiàn)不帶面具無法在這世上生存。于是你開始一次又一次換上新的面具,不斷粉飾你的新面孔,真實的你在一張張假面下終于被遺忘。當生活不斷給你打擊與毀滅,你又會如何抉擇?是撕下假面的偽裝任憑風(fēng)沙冷雨打磨堅硬,還是繼續(xù)換上面具向現(xiàn)實妥協(xié)?
張鮮明的詩歌總給人一種驚悚感,這種刻意被制造出來的驚悚源于對存在本身的懷疑。他知道直接的大白話是無法沖擊人心的,只有直接而裸露的驚悚、緊張感才能引起人的感官刺激。說白了,以驚悚造成陌生你才會去思考他真正想說什么。他戴上魔幻、驚悚、夢境的面具為讀者編織出一個迷魂陣,將真正想說的話藏在陣里,借此以篩選預(yù)期讀者。你只有揭開層層面具,將他破碎的意象一點點重組起來,才能看清他的真實面孔。而生活的本質(zhì)不正是如此?你沒有目的地、隨波逐流地去尋找些什么,卻在這過程里迷失了自己。張鮮明試圖以這樣的方式讓你看清這生活、這人、這世界的本質(zhì)。
張鮮明在報社工作的身份,又加上詩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經(jīng),使得他的靈與肉似乎永遠處于分離狀態(tài)。他的詩中常常出現(xiàn)辦公室、文件等意象,現(xiàn)實給他的沉重打擊迫使他對靈魂愈加渴望,并時刻保持警惕、保護狀態(tài)。當肉身的負載荷重達到極點時,他便產(chǎn)生了一種拋棄肉身保留靈魂的念頭。辦公室繁瑣的工作對詩人來說就是一種束縛,日積月累的規(guī)則捆綁最后會形成一種習(xí)慣無法擺脫:
繩子咬著我
進入我的骨頭
進入我的心
成為我的一部分
即使把它取下
我依然保持
被綁縛的姿勢
我一邊詛咒
一邊思念那繩子
就像皮膚想念衣裳
《繩子咬著我》中寫了被繩子困住的我逐漸習(xí)慣繩子的束縛,繩子如同社會規(guī)則與體制給人們帶來的是壓迫與緊張。肉身與規(guī)則開始融為一體,而靈魂不是被綁縛,就是被迫脫離。壓迫由有形變?yōu)闊o形,直到成為你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在被圍困時抱怨體制的殘酷與不公,也會在脫離體制后覺得無可依托,這有一種類似斯德哥爾摩癥的傾向,說來既可悲又可憐!
在經(jīng)歷了一場奇幻扭曲的身體變形記之后,最讓我驚慌不已的還是《驚悚》篇中的《賣命》?!顿u命》是張鮮明的一個夢境,不知當時夢醒后的他是否脊背發(fā)涼。所有變形的身體器官都在這個售賣人體器官的空間里聚集起來,“我”被“引路人”指引著前來“賣命”。在現(xiàn)實生活的社會分配與角色扮演中,我們某一部分的器官功能都在被無限放大,索然無味的工作體制不就如這空間?而我們的特殊功能被明碼標價供人挑選。那個看起來是精神導(dǎo)師的“引路人”,不就是被我們以幻象遮蔽了的所謂“希望”和“意義”。這在世者少不了為了所謂的“地位”而出賣自己人格、尊嚴甚至肉身的人。張鮮明以這樣赤裸而驚悚詭譎的夢境給人沉重的一擊,實在是讓人毛骨悚然。你這一生,又在為誰“賣命”?
張鮮明在這殘酷現(xiàn)實之中試圖超越現(xiàn)實,將自己的整個生命體揉入所有詩歌文字當中。也許有人能從他這汲取些什么得以存活,也許又是形同陌路。他一直在分裂自己以探求存在的深淵,也一直在為靈魂堅守著。我仿佛能看到他那滿是憂郁又堅定不移的眼睛在向我訴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