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圍繞深度閱讀的指導路徑展開。南京市科利華中學自2014年以來,將閱讀拓展課正式排入課表,語文組老師在指導策略的探索、閱讀支架的提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確立了立路標、配任務、給方法的指導路徑,即先給定路標,明確閱讀的方向;再設計任務或任務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然后提供閱讀方法或閱讀工具,支持學生順利完成閱讀目標。下面呈現(xiàn)一些他們的討論,供讀者參考。此組文章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重點自籌課題“基于DELC的初中生深度閱讀路線的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編號:E-b/2015/07)階段性成果。
學期初,我接到一個小初銜接的公開課任務,正好是有關名著閱讀的同課異構。剛拿到課題,我非常迷惘,不知從何入手。后來與上課班級老師交流后,了解到學生已經(jīng)完整讀完《西游記》,本次閱讀指導課我就準備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最初,我的設計是由學生講自己感興趣的“西游”故事入手,然后給出經(jīng)典片段“三打白骨精”的縮減版和原著,讓學生比較兩個版本的優(yōu)劣。學生也許會普遍感覺原著寫得更好,更吸引人,并體會到原著中有不同人物的細致描寫,曲折豐富的情節(jié),豐富多彩的場景。然后帶著學生重點品讀,進行批注,完成下面三個環(huán)節(jié):1.讀原著中的片段,就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疑問;2.體會在這一情境中不同人的不同表現(xiàn)并探究原因;3.賞析人物的描寫方法及妙處。重點品讀之后進行讀法指導。精讀是初中名著閱讀方法之一,通過投影概念和要求,教授學生“精讀”的方法,進一步深讀《西游記》。
但是試上后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的設計存在很大問題。因為是整本名著的閱讀,而我只是帶著學生閱讀其中的片段,這顯然有點頭重腳輕,格局太小,整本書的閱讀與一篇文章的閱讀畢竟有區(qū)別;另外,我的想法是通過方法講解指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在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我明顯發(fā)現(xiàn)我的方法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小學乃至初中的學生,因為年齡層次和閱讀經(jīng)驗的限制,深度閱讀沒有目標引領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提供路標式的指導迫在眉睫。
于是我便進行了第二種設計?!段饔斡洝肥且徊抗诺湫≌f,而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那么以人物為突破口,也許可以挖掘出小說更豐富的內(nèi)涵,從而達到深讀的要求。但是《西游記》中人物眾多,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要落實到選擇什么樣的人物作為“路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我覺得如果選擇孫悟空或者唐僧這一類重要人物,確實會比較好操作一些,但是對于讀者而言,這兩個人物在書中太突出了,也是作者傾盡筆墨去塑造的人物,已有的解讀也非常精彩到位,所以這一類人物往往不易解讀出新意。
那么還有哪些人物值得品讀?我突然想到,我在大學時特別愛看張愛玲的小說,初讀也只是滿足于讀懂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等到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張愛玲及其作品,論文的切入點落在了人物分析這個角度上,但是同樣的問題擺在面前,思慮再三,我決定選擇張愛玲筆下的男性形象作為研究對象。
為何作此選擇?我當時的考慮是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光芒四射,非常具有魅力,每一部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都很突出,大多數(shù)讀者都能感受到。相比之下,她筆下的男性形象不僅少而且顯得黯然失色。翻看張愛玲的經(jīng)歷你會發(fā)現(xiàn),在她的一生中,男性在她的記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都不是那么光彩,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在她的小說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所以我覺得鎖定這些貌似黯淡無光的男性形象恰恰可以引領我們走進張愛玲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進一步品讀作品的內(nèi)涵。
這一發(fā)現(xiàn)使我豁然開朗,用同樣的逆向思維方式,我想到了可以選擇大多數(shù)讀者可能會忽略的《西游記》中取經(jīng)團隊的小人物八戒、沙僧進行深度解析品讀,課題就定為“小人物也有春天”。從公開課上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確實不錯,學生探究的興趣特濃。
在初讀作品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抓住小說中的一類人物,通過解讀這一類人物,勾連書中相關內(nèi)容,進一步挖掘名著的內(nèi)涵,從而提升他的閱讀品質(zhì)。那么,如何才能鎖定一類人物呢?
還是回到前面的課例。因為是小初銜接的活動,我個人的設想是既要兼顧六年級學生本身的特點,又必須體現(xiàn)出初中有別于小學的對深度閱讀的要求。我確定的路標是鎖定一類人物,主要方法就是求同存異再求同,然后指導學生讀出主旨之外更深的內(nèi)涵。具體操作如下:
(1)完成這兩個人物的“身世圖譜”
豬八戒:本是天蓬元帥。后因調(diào)戲嫦娥被貶下凡間,被唐僧收為徒弟,法號“悟能”,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后被封為“凈壇使者”。
沙僧:本是卷簾大將。后因失手打破琉璃盞,被貶下凡間,被唐僧收為徒弟,法號“悟凈”,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從填空的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人物的共同點:一開始都是神仙出身,但是因為犯錯被貶成妖怪,最后被唐僧收為徒弟,歷經(jīng)磨難,取得真經(jīng),獲得成功。
(2)感知兩個人物的成長與蛻變
從書中摘選的相關語段分析這兩個人物的成長和蛻變,得出這樣的結論:沙僧和八戒雖然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差異較大,豬八戒之前貪、色、奸、私,沙僧之前兇、惡、丑,在磨難中成長,最終都展現(xiàn)出人的一面。我覺得與其說他們是神,是妖,還不如說他們更像人,他們戰(zhàn)勝了人性中的弱點,不斷完善自我,展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
(3)聯(lián)想遷移讀出自己
在解讀了這一類人物之后,還需引導學生在他們身上讀出自我。小說看似寫的是幻想中的神魔世界,卻能從中找到真實生活的影子,悟出真的道理。所以在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生命體驗,請學生來說一說自己或者別人類似的經(jīng)歷。課的最后,我是這樣總結的:“這堂課,老師和大家一起研讀了《西游記》中的兩個小人物,明白了小人物如果想迎來人生的春天,必須克服困難,改變自我。同時告訴我們,讀這本名著除了關注主要人物之外還需關注這些小人物,他們身上具有人的特質(zhì),他們的經(jīng)歷也是我們?nèi)松膶懻?。”同時留了一個課后作業(yè):運用課堂所學,尋找《西游記》中與白龍馬相關的內(nèi)容,給這個小人物做角色拼圖。
從以上的課例可以看出,教師尋找教學突破口,可從一些往往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入手。在這節(jié)課上,我鎖定的是一類不太受關注的小人物,讀出隱藏在人物背后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
要想實現(xiàn)整本書的深度閱讀,學生首先要通讀全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再進行深度閱讀指導。鎖定一類人物,可以進行人物拼圖,也可以構建人物關系圖,以此為基點,探究作品較為隱含、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當然這一類人物的選擇往往需要下點功夫,不妨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選擇那些容易被忽略卻又蘊含豐富內(nèi)涵的某一類人物形象,進行深度閱讀。
(作者單位:南京市科利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