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護理模式在盆底重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盆底重建手術的96例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應用品管圈護理模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護理模式在盆底重建手術患者中應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管圈護理;盆底;重建手術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qc circle applic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nursing mode effect. Methods analysis during March 2015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of 96 patients of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8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should be managed supplies circle care nursing mod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nursing mode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QCC nursing;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品管圈護理模式是由相關人員組成專業(yè)的團隊,通過共同協(xié)作,運用品管手法,解決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持續(xù)的提高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模式[1]。本文結合我院盆底重建手術的患者資料,分析品管圈護理模式在盆底重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盆底重建手術的96例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患者。對照組48例患者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56.28±2.06)歲。觀察組48例患者年齡50~66歲,平均年齡(55.11±1.7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品管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入院當天 由護士長、護士組成品管圈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進行活動內容相關培訓,分析盆底重建術常見護理問題,并制定有效預防護理措施。依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表,規(guī)定每一項計劃的負責人[2]。入院當天給予患者簡單易懂的入院宣教,使患者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了解手術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告知術前準備的重要性,促進患者的積極配合。每天進行評估,掌握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1.2.2入院1~2 d 與患者主動溝通,了解患者的精神壓力,使患者明確不良情緒會增加負擔,導致疾病加重,降低免疫功能,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指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保證術前睡眠質量。
1.2.3術前護理 術前講解手術常見并發(fā)癥和預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擔憂,增加患者對手術成功的自信心。
1.2.4術后護理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針對性的并發(fā)癥預防護理。依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早期活動,床上進行四肢活動,床下指導患者進行輕微活動。告知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和感染發(fā)生的早期征象,便于有效預防和及早發(fā)現(xiàn)。
1.2.5實施事項 每天護理人員對照護理計劃表,標注執(zhí)行和未執(zhí)行的相應內容。品管圈組長每天評估護理計劃落實情況,督促護理計劃的實施和跟進,并互相交流,鞏固護理知識。針對存在的問題共同分析尋找原因,并及時提出整改措施,以循環(huán)持續(xù)改進為目標,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盆底功能障礙和重建術的知識,做到及時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盆底重建術的目的是修復和重建盆底損傷,促進盆底組織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從而使患者盆底功能恢復。該手術的預后效果與臨床護理有直接的關系,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過于簡單,不能充分發(fā)揮護理干預的作用[3]。本文采用品管圈護理模式,提高護理人員對盆底重建術相關知識的了解,并且有效預防了護理遺漏疏忽的發(fā)生,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并可以盡早的給予相應措施干預。
品管圈護理模式的實施使護理措施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保證了護理質量,并且利于護理人員之間的協(xié)調,彌補了傳統(tǒng)護理的不足。同時使患者積極的配合各項護理措施,并加強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減少了護理糾紛的發(fā)生,提高了護理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出,品管圈護理模式的應用,促進了盆底重建術患者的順利康復,提高了護理滿意度,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術后預后效果,實現(xiàn)了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利香,李旺君.淺議\"品管圈\"活動在護理環(huán)節(jié)質量檢查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11,6(1):255-256.
[2]黃小梅,田清燕,冼群,等.品質圈活動在口服藥樣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3(5):53-54.
[3]歐利芳,楊萍,曾滿萍,等.品質圈活動在老年性白內障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1):76-77.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