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治療習慣性便秘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習慣性便秘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以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治療,對照組35例以莫沙比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糞便干結、排便時間、排便間隔)各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排便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治療習慣性便秘療效顯著,可以明顯改善患者便秘臨床癥狀,提高排便質量,并且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自擬養(yǎng)血潤腸膏;習慣性便秘;莫沙必利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加之社會壓力較大,習慣性便秘的發(fā)病率不上升,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1]。臨床治療通常給予西藥治療,從而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導致腸功能紊亂,使病情加重,所以臨床合理的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同時習慣性便秘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在臨床上多見于老年人,多指長期、慢性的功能性便秘,以虛性便秘多見。本文作者結合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習慣性便秘患者臨床資料,均采用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治療,臨床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70例習慣性便秘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18~38歲,平均年齡(34.51±1.09)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2.54±3.55)年。治療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15~43歲,平均年齡(36.18±1.02)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1.88±3.7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口服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2 w為1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其他藥物。
1.2.2治療組 給予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取黃芪30 g、黨參15 g、白術15 g、當歸12 g、枳實15 g、熟地15 g、火麻仁20 g、玄參15 g、肉蓯蓉20 g、生首烏20 g、炙甘草5 g,上藥加水浸泡,文火煎煮1 h,濾汁濃縮加蜂蜜適量收膏,每包20 ml。早、晚餐前溫服,1包/次。2 w為1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其他藥物。
1.3療效判定標準
1.3.1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評定 治愈:2 d內排便1次,便質轉軟,便通暢,停藥后維持3個月無復發(fā);好轉:3 d內排便,便質轉軟,排便欠暢,其他癥狀部分消失,臨床癥狀緩解;未愈:癥狀無改善。
1.3.2癥狀評分 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不影響生活;2分:癥狀明顯,但可以忍受。3分:癥狀嚴重,影響生活,難以忍受。糞便干結、排便時間、排便間隔3項分別依據(jù)癥狀記1、2、3分。
1.3.3排便質量 1級:排便質量高,排便次數(shù)正常,排便過程無異常。2級:排便質量比較高,出現(xiàn)次數(shù)減少、或者排便稀、或者排便過程伴腸鳴。3級:排便質量差,出現(xiàn)排便次數(shù)減少、排便稀、或者排便伴腸鳴。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組患者(糞便干結、排便時間、排便間隔)各臨床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臨床患者排便質量對比 治療組排便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習慣性便秘多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減少(即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質硬和(或)排便困難,可伴脘腹脹滿、左下腹疼痛、氣虛乏力等癥狀。屬祖國醫(yī)學\"便秘\"之\"虛秘\"范疇[2],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與結腸傳輸功能改變、直腸及肛門括約肌排便功能受阻有關。祖國醫(yī)學認為,其病變屬大腸傳導失常,與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全身氣血陰陽之盛衰密切相關。氣虛則大腸運化、傳導失司,無力推動糞便排出;血虛則腸失濡潤,通降失司。猶如無水行舟,致虛者更虛,秘者愈秘。治療上,宜補中益氣、養(yǎng)血潤澡。李中梓認為\"法當補養(yǎng)氣血,使津液生則便自通\",《景岳全書》曰:\"凡老人、虛人、產后、病后便秘者不可輕用芒硝、大黃、巴豆、牽牛、芫花、大戟等藥及承氣、神芎等劑,雖今日暫得通快,而重虛其虛,而致根本日竭,則明日之結必將更甚,愈無可用之藥矣,朱丹溪認為虛證便秘\"宜以藥滑之,不可妄以峻利藥逐之\"[3]。
本研究所用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中黃芪性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黨參、白術補氣健脾,三者合用,共奏益氣之功,使腸道運化有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血不足,方中熟地、生首烏、當歸能養(yǎng)血潤腸以增水行舟;火麻仁味甘平,歸脾、胃、大腸經,內含脂肪油,可潤腸通便;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達到清降潤燥之功;枳實破氣下行;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血、潤腸通便之功。本研究將藥物制成膏劑,易于保存,服用便捷,療效確切,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總而言之,益氣養(yǎng)血潤腸膏治療習慣性便秘臨床療效確切,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排便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94.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 2013,武漢)[J].胃腸病學,2013,18(10):605.
[3]陳瑞超,佟瑤,李玉剛,等.增液八珍湯治療習慣性便秘[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1):135-136.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