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親體肝移植患兒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并發(fā)多種感染,為更好的護理患兒,采取有效地護理管理措施準確把握并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對策,以降低肝移植的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親體肝移植患兒家屬對輪狀病毒感染相關因素知識的知曉,為制定相關對策降低醫(yī)院感染提供依據。結果 患兒家屬每次洗手時間>15 s的占60.00%,知道六步洗手法的家屬占56.00%,不同學歷的患兒家長輪狀病毒相關知識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并且患兒家屬對輪狀病毒感染知識缺乏。結論 針對目前患兒家屬的認知現狀,醫(yī)院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加大手衛(wèi)生的培訓,以期有的放矢地實施對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夠正確地對患兒進行護理,預防肝移植患兒感染以達到減少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
關鍵詞:輪狀病毒;親體肝移植;醫(yī)院感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兒為親體肝移植手術患者,年齡5個月~3歲,住院5 d以上,被調查家屬均每天24 h陪伴患兒。采用便利取樣方式選取2015年6月~12月我院符合納入標準的住院患兒家屬50名。
1.2方法 采用調查者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相關調查。問卷內容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一般資料:包括患兒家屬的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等;②對手衛(wèi)生相關知識的認知及不洗手的原因,手衛(wèi)生知識的認知包括手衛(wèi)生的作用、正確的洗手方法、洗手時間、洗手時機的選擇等;③對輪狀病毒的概念、預防、傳播途徑等共10道題。均為單選題選對1個得1分,選錯不計分。總分為10分,知識掌握程度得分0~5為不了解,6~8為部分了解,9~10為了解。本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由調查者對接受調查的患兒家屬逐一發(fā)放問卷,解釋調查目的及填寫方法,當場填寫結束后,再由調查員面對面進行核對,保證沒有缺項、誤填后,當場收回調查表,實際發(fā)調查表50份,有效回收問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統(tǒng)計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使用的主要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頻數和構成比統(tǒng)計。
2 結果
2.1患兒家屬一般情況 男性13人,女性37人,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28.81±5.36)歲,中位數29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36名,初中及以下14名。
2.2住院患兒家屬對手衛(wèi)生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見表1。
2.3肝移植患兒家長輪狀病毒感染知識掌握狀況,知識平均分為(7.55±1.52)分,其中不了解的3人占6%,得分是(4.66±0.05),部分了解的34人占68%,得分是(7.73±1.14),了解的13人占26%,得分是(9.39±0.57)。
2.4不同特征家長在護理知識得分上的比較,以一般資料的不同特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的患兒家長護理知識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子女年齡、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得分無顯著差(P>0.05)。 見表2、表3。
3 討論
3.1患兒家屬對手衛(wèi)生的認知現狀不理想,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陪護家屬手衛(wèi)生知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對勤洗手有利于患兒健康的認知率達92.00%,但知道每次洗手時間>15 s的占60.00%,知道六步洗手法的家屬占56.00%。而且家屬對接觸患兒的幾個重要洗手時機的認知率不高,洗手指征的認知情況對于接觸患者體液或排泄物后以及大小便后應該洗手的判斷,正確率均在90.00%。但是接觸其他患兒、進入病房后抱患兒前后及接觸病房物品前后應該洗手的判斷,正確率比較低。雖然護士在入院宣教時對患兒家屬已常規(guī)做了手衛(wèi)生知識的宣教,但正確洗手方法及實際洗手的情況并不樂觀,說明醫(yī)護人員在家屬手衛(wèi)生對預防醫(yī)院感染的重要性宣傳上還停留在表面,在醫(yī)院感染方面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研究結果也認為手衛(wèi)生是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保障患者和醫(yī)務人員安全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1-2]。因此加大家屬的健康教育力度是醫(yī)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3.2家屬輪狀病毒感染知識缺乏,從結果中可見,不同學歷的患兒家長輪狀病毒相關知識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本科以上患兒家長與初中及以下的患兒家長得分有明顯差異。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學歷的家長對知識的理解、熟記以及掌握程度有所不同。而且本調查顯示家屬對于輪狀病毒的概念及傳染途徑不是很清楚,因為家屬主要把重心放在肝移植相關知識上,對于輪狀病毒的感染不是很了解,也不認為輪狀病毒感染會對手術預后存在哪些危害,并且只有36%的家屬對于如何處理輪狀病毒患兒的嘔吐物及腹瀉物回答正確,患兒家屬對于輪狀病毒感染后的患兒護理知識嚴重缺乏。其實輪狀病毒(rotavirus,RV)是嬰幼兒急性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它在外界環(huán)境中不易自行滅活,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在醫(yī)院病房內發(fā)生交叉感染。而且親體肝移植小兒免疫功能又比正常兒童低下,住院時間長,就更易造成住院患兒的交叉感染,因此家屬的相關感染知識的具備有利于患兒的康復。
4 對策
4.1做好消毒隔離措施 對于符合輪狀病毒診斷標準的患兒,安置在同一病房,物品專人專用。保持病房內環(huán)境衛(wèi)生,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保持空氣潔凈。開窗通風2次/d,物體表面及地面用含氯消毒劑消毒2次/d,紫外線消毒2次/d。加強醫(yī)護人員家屬手的消毒,要求醫(yī)護人員接觸患兒前后洗手,治療車上、病房走廊配備快速手消毒劑,認真完成無菌技術操作,降低住院患兒院內感染的風險。護理人員要告知家長輪狀病毒感染途徑等,提高患兒家長的認識,做好疾病的預防,教會家長糞便、剩余食物處理及餐具的消毒方法,要求家長處理患兒大便后要洗手、患兒之間不共用玩具,不串病房作客。實踐證明,單純的培訓學習可能暫時提高手衛(wèi)生的自覺性,對原有生活習慣或固有觀念的改變并不容易[3]。因此我們不僅要告知家屬很多疾病大多是直接或間接通過手傳播,正確的洗手是防止醫(y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還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及習慣,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示范,根據患者家屬的知識文化水平不僅要正確演示六步洗手法,詳細進行現場指導,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加深家屬的理解和認識。
4.2醫(yī)院感染管理貫穿于整個護理管理程序中,清潔、消毒工作是控制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嚴格執(zhí)行器官移植病房要求,控制感染途徑,盡量為其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護士長要加強對保潔人員的日常監(jiān)管和督導檢查,查看清潔與消毒工作是否落實,消毒頻次,物體表面、地面、床單元的清潔狀況及抹布、拖布的使用保存等是否規(guī)范,及時與主管部門溝通,共同督導持續(xù)改進。同時加強對護士醫(y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使護士熟練掌握無菌技術,熟知各種儀器、各部件消毒滅菌的知識和方法,熟悉隔離標準及應采取的隔離技術。發(fā)現或疑有感染時,應立即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4.3加大家屬的健康教育力度,主動提供傳染病相關知識及個人防護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家屬對感染性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利用病房各種途徑如宣傳欄、圖片、網絡等宣傳RV性腸炎的疾病知識、感染途徑等,提高患兒家長對RV性腸炎的認識,消除家長的恐懼心理。
4.4加大無陪護的宣傳力度,轉變患兒家屬的陪護觀念,肝移植病房收治的主要是進行肝臟移植的患者,患者各年齡段均有,尤其是親體肝移植患兒年齡普遍較小,且缺乏自理能力,多有家屬24 h陪護,但本身肝移植患者術后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家屬留陪雖是表達親情的一種方式,但其弊大于利,既不利于病房管理,更是增加了感染傳染病的機會。
參考文獻:
[1]牛蘭云,郭玉沽.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0,8(4C):1114-1115.
[2]陳小華,徐奕曼,王慶玲.急診患者家屬洗手行為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7C):1893-1894.
[3]孫美農,干玎竹,丁小英,等.產婦手衛(wèi)生知識培訓前后洗手行為及效果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75-76.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