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澎濤
摘要:初中生物課程的特點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為多媒體化教學實現(xiàn)提供了可能。將多媒體教學與生物教學有機結合,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優(yōu)越性。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生物教學,既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生物;多媒體;教學;設計
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動畫、模擬等手段為—體,尤其適合用于初中生物教學。隨著中學生物教材改革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生物教改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課堂教學過程是信息轉化過程,是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獲取教育信息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主要通過聽覺獲得,視覺方面獲取僅限于書本和黑板等靜態(tài)的內容,因此,為了能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的獲取知識,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和應用是生物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生物教改的必然結果。
一、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勢
多種媒體教學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其主要優(yōu)勢表現(xiàn)在:
1、使教學內容更豐富。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在生物圈中,任何有生命的個體,都屬于它研究的范疇,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書本、掛圖、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授信息,這樣的信息來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體課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信息,這些資料信息的獲取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從書本、圖片獲得,有的是從視頻、網上、聲音或自制動畫得到的。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學方法更加地靈活多樣。例如,一張“動物百科全書”光盤有幾千種動物的資料,包括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地理分布、動物的形態(tài)、食性以及叫聲行為等,根據教學的需要選取相關的信息進行編輯,創(chuàng)設學生需要的情景,在課堂上就能生動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學內容。
2、是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輕松愉快。在傳統(tǒng)的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除了攜帶教案、掛圖以及模型等煩瑣的教具外,還要書寫大量的板書,教學過程顯得繁重。而多媒體課件能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將它應用于生物學課堂教學,它那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問題情景的設置,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不隨意注意,而且可以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
3、是多媒體課件促使學生更自主地探討知識,學習更主動。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內容、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教學中無法實踐的難題,通過利用多媒體的模擬,以具體、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更自主去探討知識,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4、是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難點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認識能力和思維有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教學難點也較多。例如“花的受精過程”,可以設計成一個動畫過程:一個黃色的花粉粒從屏幕外飄落到柱頭上,靜止一會兒,開始萌發(fā),花粉管先伸出一點點,隨后慢慢地生長、伸長,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兩個精子也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往下移動,并隨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而伸入到胚囊。接著兩個精子從花粉管出來,分別與卵細胞和兩個極核融合,此時,旁邊的注字改為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又進行兩次閃爍。在這—過程中,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直觀,所以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就變得比較容易。
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要在學生“學”上下功夫。現(xiàn)代教學觀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教要著眼于學生的“學”,“教”要為“學”服務。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有些概念、原理的學習理解是較困難的。而利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就能幫助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例如,講毛細血管、靜脈、動脈時,我用投影片顯示三種血管的形態(tài)、結構,然后讓學生識圖、區(qū)別、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你一言,我一語,最后自己總結出這三種血管的概念。這一節(jié)基本由學生自學完成,課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代替了嚴肅死板的教學,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使其主體作用得到了發(fā)揮。同時,通過識圖、辨圖、對比、類比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且經過思維活動后,便于學生由瞬時記憶形成短時記憶,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長時記憶。以前用傳統(tǒng)媒體講授完一個原理或生物活動后,若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學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過電影、動畫等動態(tài)的畫面,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揚長避短,適時適度。在教學中,要使每種多媒體發(fā)揮出它的特長、優(yōu)勢,要想做到選擇出最佳多媒體或幾種多媒體最優(yōu)組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有一個適時適度的問題。在講授“生命的起源”一節(jié)時,我曾采用語言跟多媒體結合的兩種方式,結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生命起源動畫片。在這種方式中,語言與電教媒體被分成了兩塊,在電教媒體中傳授的知識,學生已通過教師的語言初步掌握,多教媒體在這里只起對教師的語言證實和具體化的作用。后來我利用語言指導學生觀看動畫,教師充當“解說員”、“導游員”的角色。在這種方式中,多媒體中介紹的、傳授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從觀察中獲得的,而教師的語言起到的是強調、提示、點撥、點題的作用,是一言兩語,但因是在關鍵處說出,無異于畫龍點睛,給學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這種結合方式還能達到師與生、教與學“雙邊”活動的目的。
生物學科的教學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并且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