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明達中學 李新紅
基本圖形:讓輔助線的添加更自然
——從“銳角三角函數”的單元復習課談起
☉江蘇省鹽城市明達中學 李新紅
“銳角三角函數”屬于初中幾何學習的核心內容,相關題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于是,筆者在進行完本章的新授課教學以后,選取了三個典型的例題,既復習了本章的核心內容,又重點關注了輔助線的添加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進行簡單說明,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例1如圖1,在△ABC中,D為AB的中點,DC⊥AC,且∠BCD=30°,求∠CDA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例2如圖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BC,AD∥BC,BC>AD,AD=2,AB=4,點E在AB上,將△CBE沿CE翻折,點B恰好與點D重合,求∠BCE的余弦值.
圖1
圖2
例3如圖3,在Rt△ABC中,∠ACB=90°,AB=13,CD∥AB,點E為射線CD上一動點(不與點C重合),連接AE,交BC于點F,∠BAE的平分線交BC于點G.
圖3
當AC=5時,連接EG,若△AEG為直角三角形,求BG的長.
例1:
分析:求∠CD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直角三角形存在,需要求出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①題干中沒有出現長度,設未知數是關鍵;②D為AB的中點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解:如圖4,取BC的中點E,連接DE,設DE=k.
因為D為AB的中點,DC⊥AC,所以DE∥AC且∠CDE=90°.
圖4
所以AC=2k.
在Rt△ACD中:
基本圖形:在分析中提到條件“D為AB的中點”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所以在解決過程中構造了“三角形中位線”的基本圖形,使得問題順利解決.
例2:
分析1:求∠BCE的余弦值←具備直角三角形←根據條件直接求(略).
分析2:求∠BCE的余弦值←雖然具備直角三角形,但已知條件中的長度不在此直角三角形中←需要將∠BCE進行“轉移”,即等角代換←題干中的“翻折”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解:連接BD,根據軸對稱的性質得:BD⊥CE(如圖5).
因為∠BCE+∠CEB=90°,∠ABD+∠CEB=90°,所以∠BCE=∠ABD.
圖5
基本圖形:分析1中的直接求,計算量較大,分析2中的方法則較簡單,關鍵是抓住了“翻折”的性質:對稱點的連線和對稱軸垂直,進而將所求角順利轉移,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主要構造了“中垂線”的基本圖形.
例3:
分析:此題中,由于直角頂點不確定,所以需要分類討論.
解:延長AG交CD于點K.
第一種情況:當點G為直角頂點(如圖6),即EG⊥AK時:
圖6
由于CD∥AB,AG平分∠BAE,所以∠FAG=∠GAB=∠EKG,所以△AEK為等腰三角形.
由于EG⊥AK,所以點G為AK的中點.
由于CD∥AB,所以G也為BC的中點.
第二種情況:當點E為直角頂點(如圖7),即EG⊥AE時:
圖7
過點G作GN⊥AB,此時可以得到△AGB也為等腰三角形,所以BN=AB=
在Rt△ACB和Rt△BNG中:
基本圖形:“延長AG交CD于點K”是為了構造相似的基本圖形(A型圖或X型圖),第一種情況中很自然就產生了“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基本圖形,第二種情況中添加的輔助線主要是為了構造“角平分線”的基本圖形.
練習1:如圖8,點D是Rt△ABC的斜邊AC的中點,CE垂直BD的延長線于點E,其中AB=15,cosA=,則∠DCE的正弦值為_______.
圖8
圖9
練習2:如圖9,在Rt△ABC中,AB=2,BC=1,∠A=30°.請你添加喜歡的輔助線,求出tan15°的值.
說明:練習1和練習2主要是為了考查銳角的三個三角函數的求法,同時練習2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同的添加輔助線的方式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
1.單元復習課:以夯實基礎知識為首要目的
新授課完成后的單元復習課的定位是什么?顯然,不同于中考復習中的章節(jié)復習課或專題復習課,應該以夯實基礎知識為首要目的.于是,筆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精選三個典型例題,圍繞計算銳角的三個三角函數值展開,以核心概念為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例1、例2以簡單計算為主,例3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且方法也比較多,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突出應用銳角三角函數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2.基本圖形:讓輔助線的添加更自然
輔助線被大多數學生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攔路虎,更有學生說:“如果告訴我輔助線如何添加,這些題目我都會做.”如何使學生感到輔助線不是“神來之筆”或“帽子里跑出來的兔子”呢?筆者感覺加強學生對基本圖形的積累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比如在本節(jié)課的問題解決中主要用到了相似的基本圖形、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基本圖形、角平分線的基本圖形、軸對稱的基本圖形、中位線的基本圖形等.可以看出,上述基本圖形來源于課本中基本的判定定理或性質定理的“圖形語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沒有進行絲毫的變式,不會加深學生的負擔,因此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嘗試,歡迎更多的一線教師參與進來,不當之處,敬請指正.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