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摘要:現(xiàn)階段農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還處于一個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雖然各學校逐漸意識到進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認識上的誤區(qū)和其它條件的限制使這一局面的扭轉還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加強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對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將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對策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不僅是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考驗。教學方式由教師單向“灌輸”向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合作學習轉變,在教學中更傾向于知識獲得的過程而不只注重結果。不是課堂越安靜,學生越遵守紀律越好,而是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想問、敢問、會問,學生的質疑越多,說明學生思考的問題越多,學生想探究的問題越多,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也會越多,要使一系列的問題迎刃而解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這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小學教育科研為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搭建了一個平臺。
中小學教育科研作為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越來越受到各學校的重視。然而這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對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認識上的誤區(qū),所以使教育科研在某種程度上不是按照其本身的應有之意在發(fā)展,而是作為一種“異化”的產物,扭曲了其真正的意義。尤其,對于農村的中小學教師來說,由于自身所處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與外界的交流機會較少,所獲得的現(xiàn)代化的信息也非常有限,依然把教育科研看作是一個非?!吧衩亍钡氖挛铮X得只有那些專家學者才有資格進行科學研究,教育科研離自己簡直是遙不可及的事,從而使教育科研被擱置在一個遺忘的角落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改變以往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教師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從而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意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現(xiàn)狀
1、學校領導的認識存在偏頗。學校領導作為主抓各項工作的負責人,在工作的安排與決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而其對教育科研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該校的科研開展情況。然而,在“教學第一”、“學生成績第一”的思想意識的引領下,似乎其它一切工作都要為其讓路,學生成績成了主導一切的指揮棒。學生成績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主導因素,分數(shù)上去了就代表了學校的一切。又由于一直對教育科研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教育科研與教學無多大關系,甚至認為搞科研是在浪費時間,因而對其重視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2、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敬畏”。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構成了他們工作的主旋律,考試成績是評價一個學生的主要標準,分數(shù)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主要標尺,在這一因素的主導下,使多數(shù)教師認為其它工作都與己無關,學生的其它素質再高,如果成績上不去也不能說明問題。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也使農村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一詞一聽起來就敬而遠之,認為自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條件。近些年來,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也促使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始對教育科研萌生了興趣,然而由于認識上的誤區(qū)使教育科研仍處于弱勢地位。
3、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在師資水平、教學設備的配置、學習資源的獲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教師在接受先進教育理念、獲得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由于條件的局限性,多數(shù)學校還只能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很少能介入課堂教學中。教育科研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多方面的投入,即使進行教育科研,多數(shù)也只能成為一個空架子,沒有條件去具體實施?;蛘邽榱藨读耸逻M行簡單操作,簡化程序,從而使教育科研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從理論上的遙不可及到實踐條件的限制,更加淡化了其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了專家學者的專利,成了研究人員的專項內容。
4、教師教育科研知識的欠缺。農村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科研方面還處于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教師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對教育科研知之甚少,對教育科研具體做什么不是十分了解,對于應該怎樣做就更不清楚,對于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的關系也了解不多。多數(shù)教師認為只要把教學工作搞好了就可以,其它的都可以放在次要位置。部分教師即使意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只是處于摸索過程中,教師在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科研方法的運用上都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二、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對策
1、加強各??蒲蓄I導小組的建設。各中小學要成立專門的教育科研領導小組,由專人負責,定期召開教育科研會議進行研討,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研究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正如目前一些學校在教學中實行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方式一樣,把教育科研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并成為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使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并重,齊頭并進,齊抓共管,以教育科研來促進教學,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教育科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研,使二者緊密結合起來,體現(xiàn)雙重實效性。實現(xiàn)“以研促教,以研興?!?,提升教育科研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從而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
2、扭轉教師的認識誤區(qū)。教育科研對每一個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項課題研究的過程,把每一項小課題的研究綜合到一起就是一項大課題,只是教師本身沒有意識到。所以要通過各種模式的培訓、學習加深教師對教育科研的了解,讓農村中小學教師意識到教育科研離自己并不遙遠,伸手可得,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典型性問題都可以作為一項課題進行研究。一項課題研究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方案設計、具體實施、解決問題、反思與總結、推廣應用的過程。每個教師只是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研究,推而廣之,其他教師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從而使其研究具有推廣價值,而且教師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探討,共同學習提高,以期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為教育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3、加大對教育科研的投入。進行教育科研,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方面做過哪些研究,吸取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同時要有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和突破,這些多數(shù)要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同時還要查閱相關書籍,或者進行具體實際調查等來完成,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進行,這也是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多數(shù)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化的資源設備數(shù)量有限,而且多數(shù)教師對現(xiàn)代化技術的運用也不熟練,而使大量的教學資源被“浪費”。除了教學用書以外,其它的教師讀本有限,缺乏對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深入了解,對教育理論前沿問題的掌握也存在一定難度,缺乏問題意識,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只是隨便套用現(xiàn)成的理論,重復別人的模式,因而總是“人云亦云”。所以,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書籍資料,創(chuàng)造與名校教師學習、交流、探討的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在比較與反思中謀求學校的發(fā)展和進步。
4、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有限,本身在獲取知識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應該加強對其培訓,通過學習,使農村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知道應該怎樣進行教育科研,提高對教育科研的認識,意識到教育科研并不是脫離教學的單項進行,也并不是教學的負擔,而應是教學和科研同時進行,科研可以促進教學,教學又為科研提供了實踐的場所,兩者互促互進。有些教師想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可是由于本身知識有限,覺得無從下手。例如,有的教師說,其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使他們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他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進行教育科研,如何通過教育科研來促進教學,可是由于條件所限,對教育科研的了解不深,不知道怎樣具體操作,又缺少這方面的專家指導,所以一直處于困惑狀態(tài)。各學校應根據具體情況,定期選派教師到外面去學習,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回來后與全校教師交流、探討、學習,或者是邀請一些專家到學校來進行講座指導,各校可根據實際向專家現(xiàn)場提問,教師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講出來,大家共同分享問題解決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