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群
摘 要: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學會閱讀是中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或者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進行標記,從而進行閱讀學習的一種方法。本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重點闡明了批注式閱讀的含義、批注式閱讀對于中學生的積極作用及教師如何教授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技巧等。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批注式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感知美、對美的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更好讓展現閱讀中的美好世界。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我學習的條件下,對閱讀文章以眉批、旁批、夾批、勾圈描畫等方式向外界傳達在讀過這篇文章后的最真切的感受,可以實現人與人、人與文本、文本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從閱讀的本質上來說,這樣的效果才應該是真正的閱讀所產生的。
1.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含義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溝通探討出的結晶,即對于教材中的閱讀題材的理解及疑問,通常是在文章周邊將自己的想法寫上去,表達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獨特理解。因為涉及閱讀文章,根據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科特點,在閱讀這一塊,注重的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批注式閱讀也不例外。所以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輔助學生,主要靠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思維發(fā)展能力。
批注式閱讀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教師由主體轉變成輔助者,這是語文閱讀教育的一大改進。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都是以老師為課堂的中心,學生以聽為主,這種方式著實不夠優(yōu)秀,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批注式閱讀教學則在實質上提升了,學生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對文章進行各方面的批注和理解,將自己的想法如實地記錄在文章周圍,不僅有利于吸收文章的知識,而且有利于日后的復習。
2.批注式閱讀教學對于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意義
初中生是一群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年齡特征,導致他們的求知欲非常強烈,他們渴望了解這個世界,而閱讀無疑是最直接的辦法,所以他們的閱讀欲特別強。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這就為批注式閱讀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當然,實行批注式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對中學生的積極意義如下:
2.1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句俗語可以說是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積極作用的概括,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來說,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地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但是,與其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如讓學生主動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批注式閱讀教學講求的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要學生主動學,主動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是人與文章之間的溝通,學生所做的批注可以是對文章的理解,可以是由此產生的感悟,也可以是由此聯(lián)想到的與文章有關的內容等,這就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因為學習范圍更廣泛,使得學生更能開發(fā)大腦,從而真正領略閱讀之美,提高閱讀修養(yǎng)。
2.2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自古以來,讀和寫都是不分家的。閱歷廣了好文章自然手到擒來。寫作和閱讀可以說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兩項,只有二者兼顧好,才能提高語文水平。中學生的語文水準說高也不高,說低也不低,正處于過渡期間,因此,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要求更是要嚴格。而批注式閱讀可以做到二者兼顧,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首先,批注式閱讀本身就要求閱讀者深入閱讀。其次,動筆標注的時候鍛煉了寫作能力,無論是對文章的感悟抑或是借此聯(lián)想到的內容,日積月累,必定會增強讀者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感受主人公的內心時,看著主人公慢慢長大,我想讀者一定會想要寫一段話,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寫下的感受,就是未來寫相關的作文素材。
2.3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批注式閱讀教學要求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同時不斷學習,從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所有一切都更新得很快,因此,未來的人才也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3.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教授的閱讀技巧
3.1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
利用初中生好奇的特點,將文章內容合理地融入情景,根據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寫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中孔乙己寫茴香豆的“茴”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出來,其他學生根據該情景,重新體會文章內容,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
3.2充分發(fā)揮多元化閱讀方式。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這樣不利于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不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引進多元化的閱讀方式,發(fā)揮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反客為主,成為課堂的主體。當學生遇到一些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就需要教師答疑解惑,與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不僅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使得兩者之間互相學習,如學生可以學到新的閱讀技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方案。例如:在讀《傷仲永》這篇文章時,學生對“傷”這個字理解不了,這時老師就可以根據內容講述相關知識,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4.結語
作為教育者,筆者認為應該增強學生這方面的閱讀能力。在批注式閱讀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應該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方法給予學生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批注式閱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學生不僅學到閱讀知識,而且學到自學方法,更拓寬視野,增強自主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燕.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5(30):82.
[2]韋鵬.批注式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4(3):78.
[3]羅時敏.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和技能指導[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