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云健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一中學
學案導學“明日課,今日說”
——探究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屈云健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一中學
高三一輪復習在化學學科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復習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概念,掌握知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就需要對一輪復習教學產生足夠的重視。
學案導學;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下面就我校在高三復習備考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我對高三一輪復習的一些淺顯認識總結如下;做好一輪復習工作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將零碎的化學知識進行加工整理,使之網絡化、規(guī)律化;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分析、思考、歸納,以便夯實雙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輪復習以梳理知識、分章節(jié)復習全部化學知識為主。學生要重視基礎緊跟學校的教學計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邊復習邊總結。這幾年的高考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考察,基礎越扎實的同學一般來說學習成績更好,我們特別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復習。
現(xiàn)在山東高考題向全國卷靠攏的趨勢明顯,因此研究山東卷與全國卷的考試說明與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以最新的考綱和考試動向為依據,以強化雙基和培養(yǎng)學科能力為重點。我們現(xiàn)在復習到氧化還原反應就以氧化還原部分為例介紹我們的復習方法。
(1)細心研究考試說明和歷年考試題考題對2016年高考題進行預測
例如:2014年山東30⑵為測定鍍層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鋼制品表面的鋁鍍層,當反應轉移6mol電子時,所得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為mol。
2015年山東利用鈷渣[含Co(OH)3、Fe(OH)3等]制備鈷氧化物的工藝流程如下:
Co(OH)3溶解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鐵渣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在空氣中煅燒CoC2O4生成鈷氧化物和CO2,測得充分煅燒后固體質量為2.41g,CO2的體積為1.344L(標準狀況),則鈷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015年全國卷8.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質子數均為10NA
B.2L0.5mol/L亞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兩種數為2NA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時,生成0.1mol氧氣轉移的電子數為0.2NA
D.密閉容器中2molNO與1mol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
2015年全國卷12.2013年3月我國科學家報道了如圖所示鋰離子電池體系。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___
A.a為電池的正極;B.電池充電反應為LiMn2O4=Li1-xMn2O4+xLi;C.放電時,a極鋰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D.放電時,溶液中Li+從b向a遷移。
(2)結合“三案”,抓主干知識,夯實基礎
結合高考要求和我校的學情,我們設計了課前預習案------確定課堂探究主題。
課堂探究案------對考點、重點和難點進行處理。
課后鞏固案------對學生容易出錯疑惑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強化。
學案的編制我們采取的策略:“廣集資料,限量用題,選題求精,重在落實”。杜絕偏、難、怪。(結果:教師辛苦,學生也辛苦)
學校要求:80%的學生得到80%的分數,鼓士氣,樹信心。
(3)處理好學案與教材的地位問題:高度重視
長期以來,進入高三復習,備考主要依賴于各種復習資料,填寫學案、無限量做題成為主旋律,而教材卻成為“配料”、“藥引子”,成了名符其實的“教輔”。
而山東高考化學試題堅持“依綱不離本”的原則,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學生脫離課本而應該高度重視(我們采用課前3分鐘閱讀措施很好的解決了學生不看課本問題)。
(4)加強學科內教研,利用好研討課和“明日課,今日說”活動
具體做法:對于研討課每周安排一位老師對下一周要講的內容上一堂示范課,課后針對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討,拿出具體解決方案,其他老師在上課時就避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避免了走彎路提高了課堂效率。“明日課,今日說”活動是每周四下午為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統(tǒng)籌安排下周所講內容。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的商討、研究,互聽互學,揚長避短。根據研討后在課堂上就要幫助學生總結規(guī)律,構建知識網絡.
(5)總結規(guī)律,構建知識網絡
首先要注意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梳理,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系統(tǒng)記憶”。其次,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知識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題型規(guī)律等),提高復習的實用性。再次,要充分利用圖表和對比的方法進行復習。
每一周結束,我們會安排學生反思自己不會的地方,并印一些本周內做過的曾經出錯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測試,檢查學生糾錯的落實情況,給學生樹立信心。對于不是很理想的學生老師要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幫助他們改變不好的做法,使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接下來的學習。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