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元
莊河市林業(yè)技術工作總站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初探
賈志元
莊河市林業(yè)技術工作總站
通過對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的調查研究,參考國內外防護林、經濟林的效益評價方法,最終篩選建立適合本地區(qū)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設定14個一級評估、22個二級評估指標,對二級指標逐項量化賦值,分類匯總,得出三大效益的量化數值。為客觀數值量化評價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或者類似林分綜合效益提供有益參考。
果水兼用林;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工程,是大連水源地可持續(xù)綠色發(fā)展的項目。針對現階段對栗樹尤其是以水源涵養(yǎng)和果品原料兼用的栗樹“果水兼用林”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不多,評價指標體系也不夠完善的現狀,從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三個方面研究建立起評價指標框架體系,直觀量化的評價,以便為“果水兼用林”以及類似的林業(yè)工程建設考量評價提供參考。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項目建設工程,共涉及莊河市21個鄉(xiāng)鎮(zhèn),重點集中在碧流河、朱家隈子水庫、英那河、轉角樓水庫等大連市飲用水源地的上游和周邊的塔嶺、蓉花山等14個鄉(xiāng)鎮(zhèn)。從2006年起,借助大連市飲用水源地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契機開始建設,到2015年,10年時間里栽植栗樹果水(果品原料、水源涵養(yǎng))兼用林6663.4公頃,年產栗果199.91萬公斤,每年為水源地直接增收經濟效益價值0.183億元人民幣,產生生態(tài)效益價值1.14億元人民幣?;厩闆r見表1。
大連市是一個缺水城市,莊河市碧流河等是大連市的水源地,水源地周邊的“水區(qū)”農民高達35萬人之多,占莊河全市農村總人口的50%。多年來,為了保證大連市供水的水質安全,采取了封山禁牧,限制養(yǎng)蠶、養(yǎng)殖業(yè)規(guī)模,控制外來企業(yè)項目在當地落戶等措施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表1 大連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調查統(tǒng)計表
在大連水源地建設營造栗樹“果水兼用林”是破解“水區(qū)”民眾既要發(fā)展致富,又要加強水資源地環(huán)境保護這一對“保護-發(fā)展”矛盾的實際舉措,較好地解決了長久困擾莊河市“水區(qū)”人民資源保護和產業(yè)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是關乎大連市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民生發(fā)展的一件大事,是適地適樹又適合民情的綠色發(fā)展工程。如何客觀準確、量化全面的評價這一綠色發(fā)展工程建設,意義尤為重大。
表2
表3
表4
2.1 效益評價項目指標確定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工程建設效益評價指標主要分為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三大方面,重點是生態(tài)和經濟效益兩項,每項一級指標下分若干二級指標。
2.1.1 生態(tài)效益評價指標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生態(tài)效益評價二級指標(C27-C41)計算方法見表2。
2.1.2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經濟效益評價二級指標(C42-C46)計算方法見表3。
2.1.3 社會效益評價指標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社會效益評價二級指標(C47-C48)計算方法見表4。
2.2 評價指標技術經濟參考值量定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工程建設效益評價技術經濟參考指標見表5。
表5
3.1 測算結果
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工程建設效益評價指標、代碼結果計算值見表6。
從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三大方面,每個方面再分指標類別,每個指標類別再細劃一級評估指標、二級評估指標。共設定11個類別,14個一級評估指標,22個二級評估指標,研究將二級指標逐項細化核算出量化數值,然后分別逐級向上一級分類匯總,最終得出三大效益的量化數值,直觀用數值定量評價大連市水源地栗樹果水兼用林效益。
3.2 效益評價分析
3.2.1 生態(tài)效益評價分析
栗樹既可做為經濟林,又可以做用材林、防護林的造林樹種,生長快,適應性強,枝葉茂密樹冠龐大。大面積栽植栗樹,不但收獲了栗果,還可保持水土,起到環(huán)境綠化的作用,增加森林覆蓋率,促進生態(tài)效益良性循環(huán)。規(guī)劃區(qū)內64座大中型水庫將因此得到保護,并促進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風沙、洪澇和干旱等自然災害得到緩解或減免,水土流失大面積減少。經評價,2015年底大連水源地果水兼用林防護的生態(tài)效益價值為1.14億元。其中,保育土壤效益為0.19億元;林分涵養(yǎng)水源效益為0.02億元;林分固碳釋氧效益為0.89億元。詳見測算結果表。
3.2.1.1 保護基礎設施效益
保護基礎設施效益即為果水林的防護價值:0.033億元。
3.2.1.2 保育土壤效益
每年保育土壤效益為0.19億元,其中固土效益為0.023億元,保肥效益為0.165億元。
3.2.1.3 涵養(yǎng)水源效益
林分涵養(yǎng)水源效益為0.02億元,其中林分調節(jié)水量效益為0.016億元,林分凈化水質效益為0.005億元。
3.2.1.4 固碳釋氧效益
林分固碳釋氧效益為0.90億元,其中林分固碳效益為0.244億元,林分釋氧效益為0.652億元。
3.2.2 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經濟效益評價分別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其中,間接經濟效益中的環(huán)境凈化美化效益測算方法為:環(huán)境效益=森林旅游直接效益+吸引外資效益,由于調查數據的限制,暫不測算。單算直接經濟效益分析評價。
表6
項目實施至2015年,6663.4公頃栗樹逐步進入穩(wěn)產期,每年可產果品199.91萬公斤,按現在價格計算,每年能為大連市水源地農民增收果品產值0.099億元人民幣,木材儲備效益為0.026億元,木材生產價值為0.032億元。合計每年取得的經濟效益為0.183億元。
3.2.2.1 木材儲備效益
果水兼用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有效地擴大現有森林資源面積和提高質量,使果水兼用林體系建設工程區(qū)成為巨大的“綠色銀行”。按照全國平均林分生長量水平計算,工程區(qū)每年因工程實施而增加的森林蓄積量將達7956立方米,按照60%的出材率、每立方米木材價格540元計算,森林年木材儲備價值將達0.026億元/年。
根據下式計算:C43=(V后-V前)÷n×K出×C木材:
(得(97955-18392)/10*60%*540=2577841.2元/年)
3.2.2.2 年木材生產效益
2015年木材產量為5997.4立方米,木材生產效益為0.032億元。
3.2.2.3 果品產品效益
2015果品產品產量199.91萬斤,價值為0.099億元。
3.2.3 社會效益分析
由于調查數據的局限,暫時沒有形成量化的數據分析,待以后補充調查完善。
[1]國家林業(yè)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成效評估技術方案,2001.3.
[2]王競紅.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初探.林業(yè)科技,2007,3:61-62.
[3]王曉毳等.五佛山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評價.遼寧林業(yè)科技,2009,3∶23-26.
[4]楊軍.大連市森林資源現狀與分析.遼寧林業(yè)科技,2009,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