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里霜
摘 要:在這個“葛優(yōu)躺”與“女排精神”共生的時代,在這個網(wǎng)紅與偶像合二為一的時代。青少年們作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當前急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12年后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奪冠,對激勵大學生重塑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關鍵詞: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青少年;激勵
一、里約奧運女排奪冠對青少年起激勵作用的原因
1.國人普遍有女排情結
中國人喜歡中國女排,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女排取得過舉世矚目的“五連冠”佳績,也不全是出于對排球的喜愛,更多的是中國女排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和自信心。相比輝煌的“五連冠”,不畏強敵、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更能激勵國人、鼓舞國人。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冠軍起,這種感動一直綿延了35年。當時正是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各行各業(yè)的人們,競相為民族騰飛和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奮斗。有媒體報道,“某工廠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跡之后,每天早來晚走,精心操作,班產量天天超額完成計劃”,“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后,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這些如今聽來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卻是歷史的真實。[1]
2.各種媒體成為奧運會有效宣傳平臺
2016年8月21日,央視一套和五套同時對里約奧運女子排球決賽進行直播,收視率高達70%,收視率甚至超過春晚。當惠若琪拿下最后得分時,整個中國都沸騰了,在電視機前歡呼、尖叫。同一時刻,我們的微博和朋友圈被中國女排奪冠的消息刷屏了,幾乎全是“女排把觀眾打哭了”,“祝賀女排時隔12年再奪冠”。前面,因演員王寶強離婚事件,里約奧運會的關注度一度被碾壓。直到中國女排3-1勝塞爾維亞,拿下里約奧運會金牌,女排奪冠新聞才占據(jù)頭條?!芭艎Z金”一度以114萬次登上微博實時熱搜榜榜首,#中國排球夢之隊#的標簽被使用超過2.6億次。說明中國女排的感染力之大,女排精神才是當今社會所期盼的。中國女排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她們頑強拼搏、刻苦鍛煉、努力進取,值得國人學習,倍受國人尊敬。
3.中國女排是既有顏值又有實力的青春偶像
青少年對體育偶像的選擇與崇拜,主要基于體育明星偶像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體育精神及對偶像英雄主義風貌的追隨。[2]既有金牌,又有精神面貌,非這屆年輕的女排姑娘們莫屬。的確,我們不應只執(zhí)著于金牌,我們更尊重每個運動員的努力,更敬佩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
主攻手朱婷用實力和堅持告訴觀眾,沒有什么是一個扣球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個,還不行,那就三個。隊長惠若琪頂住壓力全力扣殺,老將魏秋月用盡全力飛身救球,其他90后甚至95后女排姑娘們,也都特別果敢和頑強,拼盡自己全力去爭取每一分。12名隊員平均身高188.5cm,賽場上,她們是為國爭光的英雄;生活里,她們顏值逆天。
二、里約奧運會女排奪冠對青少年的激勵作用
1.激發(fā)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
一般相對于單人項目,像中國女排這種團體項目更能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決賽覆蓋面大,不僅現(xiàn)場到處是吶喊歡呼的國人,而且電視機前更有億萬觀眾在加油助威。在決賽場上都是實力水平高的隊伍,若缺少了頑強堅持、為國爭光的精神,女排姑娘們也無從克服困難勇奪金牌。論技術實力,中國女排姑娘未必是最好的,但她們以永不服輸拼搏到底的精氣面貌,戰(zhàn)勝了自己也征服了對手。無論是賽場上女排堅定而篤定的眼神,還是獲勝后喜悅的心情、激動的眼淚。都源自她們對祖國深沉的愛,為國爭光的自豪。在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年代,希望這屆奧運會所帶來的愛國熱情,可以激勵所有青少年用實際行動,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梢约罡嗟那嗌倌隉釔垠w育、關心體育、參與體育活動。
2.激發(fā)集體主義和協(xié)作精神
排球作為集體項目,需要隊友間的配合,更需要彼此之間的默契。集體主義的重要性在里約奧運女排奪冠的道路上就表現(xiàn)的很充分。在這支年輕隊伍中,大部分隊員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缺少大賽經(jīng)驗,身體素質相比歐美運動員也處于劣勢。但在最后3場對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的比賽中,12名隊員輪番上陣,頂住了對手的強攻。在決賽時,朱婷作為中國女排得分主力。對手全力阻礙。不過關鍵時刻惠若琪、劉曉彤、徐云麗站出來了,多點進攻,有效分擔朱婷的壓力。加上自由人林莉等隊員的配合,才會有反擊機會。正如郎平在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運動員時說:“我每一次重扣的成功,無不包含著同伴們的努力,我是代表集體領獎的”。[3]當今社會是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女排的集體主義精神為青少年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提供了生動的事例。
3.激發(fā)頑強拼搏和工匠精神
世上根本沒有什么洪荒之力,只有咬牙堅持。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分一分地頂,靠著頑強拼搏的那股力量,靠著迎難而上的那股決心,挑戰(zhàn)所有的不可能。無論落后多少分、無論有多少噓聲,依然完成了絕地反擊。三十五年來,中國女排就算狀態(tài)不佳,就算實力不占上風,就算知道不會贏,也絕不后退、不動搖、還是會竭盡全力。生于和平年代,從小被父母寵溺的青少年們,承受壓力能力差。要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要經(jīng)受住一切考驗。不管成功與失敗,我們都要堅持到底。讓每一個青少年,用行動去傳承這種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另外,傳承女排精神的關鍵在行動,要向女排們學習,那種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一件事情的“工匠精神”,學習她們刻苦鉆研、認真練習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劉穎余.珍惜女排正能量[N].工人日報,2015-9-12.
[2]馬瑞,沈建華,湯強.青少年體育明星偶像選擇的文化透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2).
[3]章茹,趙林萍.論“女排精神”弘揚與大學生價值觀重塑[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2(12).
(作者單位:西安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