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黃迎春 彭南海 王新穎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2)
?
經(jīng)皮內(nèi)鏡下胃/空腸造口管固定裝置的設計及應用
李培 黃迎春 彭南海 王新穎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2)
經(jīng)皮內(nèi)鏡下胃/空腸造口術; 造瘺管; 管道固定; 護理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ic / jejunostomy; Stoma; Pipeline fixation; Nursing
經(jīng)皮內(nèi)鏡下胃/空腸造口術(PEG/J)是在內(nèi)鏡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放置胃和空腸造瘺管,以達到胃腸營養(yǎng)和/或減壓的目的。主要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不能自行進食、需要長期營養(yǎng)支持及留置鼻胃管超過1個月或無法耐受鼻飼導管等患者[1]。PEG/J管體外長約20 cm,尾端的“Y”型接頭較沉,活動時會引起牽拉疼痛、肉芽生長,需妥善固定。導管需要每日送入并拉出2~3 cm,以防止發(fā)生包埋綜合征。傳統(tǒng)的固定方法是將膠布直接貼于導管和皮膚上,由于反復粘貼,膠布會留下印跡,皮膚敏感者容易破潰;導管上殘留膠布印跡,不及時清理易滋生細菌;需要每日更換膠布,增加了病人費用;固定不牢,每天需更換數(shù)次。鑒此,我科對PEG/J導管固定裝置進行了改良,經(jīng)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采用3M抗過敏膠布剪成4 cm×3 cm大小的長方形,折疊后使用剪刀在中間分別剪兩次,棉線或頭皮針(減掉針頭)1根,約8 cm,將棉線從膠布中間的縫隙穿出即可。見圖1。
注:1.3M抗過敏膠布;2.棉線圖1 PEG/J導管固定裝置示意圖
PEG/J導管消毒換藥移動后,將導管放于合適的位置,將修剪好的3M抗過敏膠布后的貼紙撕下,將棉線從膠布中間的縫隙穿出,貼于距離導管口8~10 cm導管下方的皮膚上,將棉線系于PEG/J導管上。每次需要移動導管時,將棉線解開,處理后將棉線再系于PEG/J導管上。改進的固定裝置一般可使用5 d,還可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在尾端再加一固定裝置。
(1)能夠妥善固定PEG/J導管,減少牽拉疼痛等不適,減少摩擦導致肉芽生長的發(fā)生率。(2)減少每日更換膠布固定而殘留的膠布印跡及護士清洗膠布印跡的工作量,減少了皮膚損傷機會。(3)制作簡單、方便,經(jīng)濟實用。
[1] 黃迎春,王新穎,彭南海.PEG/J管在癌性腸梗阻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J].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2014,21(2):126-128.
李培(1985-),女,江蘇徐州,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黃迎春,E-mail:ptwk_hyc@sina.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22.039
2016-03-03)
國家專利: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1520135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