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卓
【摘要】以和諧為本,就是希望教師能夠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推進高中政治教育進程。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tài)、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fā)展的關系。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以和諧為本,就是以知識、學生、教師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真誠,熱情和良好親切的互動教學模式,以此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我國高中政治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以和諧為本;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發(fā)展
以和諧為本,就是希望教師能夠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推進高中政治教育進程。以和諧為本,就是以知識、學生、教師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真誠,熱情和良好親切的互動教學模式,以此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我國高中政治教學的發(fā)展。
一、建立和諧班級,制造和諧氛圍
1、創(chuàng)建良好的規(guī)章制度
俗話說得好“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當我們開始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就要把講臺當稱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教師可以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這之前,就一定要先給學生班級制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只有確立好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底線,教師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對待自己的課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這樣的做法更能夠體現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規(guī)章制度,一個班級,一個集體,為了維持良好的秩序,也需要一個合理的班級班規(guī),這樣人們的生活才能得到更有序的進行。
2、老師對待學生誠信、正直
教師不僅僅是站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人,也是學生們人生中重要的人生向導,所以教師在授課中應該對學生做到誠實守信,剛正不阿,不欺騙學生,不偏向于某個學生,不能在教授政治知識的時候主觀色彩太濃,導致學生失去主觀判斷。應該嚴格按照書本上的教學理念,通過自己的專業(yè)教學,能夠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自己獨立思考,做到一視同仁,允許有自己的見解和獨到的看法,這也是政治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3、學生對待老師敬重、關懷
教師是一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職業(yè),嘔心瀝血地給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應該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既要尊重、敬重,又要在課后對老師處以適當的關懷。在知識上應該多向老師提問,課堂上做到舉一反三,努力地完成教師布置得課后作業(yè),在課堂上也應該認真聽講,不交頭接耳,不在課堂上搗亂或者隨便發(fā)言。教師和學生應該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如果有政治觀念上的沖突也應該求同存異,這也是教師教授政治知識的一個重要的目的。
二、樹立和諧理念,培養(yǎng)和諧人格
1、與人為善
在政治學習中,學生應該做到與同學、家人、朋友、老師等人保持良好的關系,這也是和諧相處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在我們平時的相處中,與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是占據了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比例,所以學生應該學習怎樣和人友善地相處,在適當的距離表達對人的善意和理解,做到不隨意傷人,禁止學生之間出現毆打、謾罵等行為,在學習生活中應該多多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一個三觀端正的好青年,除了教師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識來影響和引導學生之外,還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反省,相互學習和、相互借鑒和相互影響來完成建立良好品格這一重要步驟。
2、富于創(chuàng)造
在我國現代社會中,復制和模仿的山寨品簡直層出不窮,不管是思想或者物品上,都成為各種低端營銷的狂歡,各種消極思想通過媒體的夸張渲染傳播出來,高中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他們身處網絡,接觸網絡上的各種牛鬼蛇神,所以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一定的體現,良好的政治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如何用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去解決當前發(fā)生的事情,如何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正在發(fā)展中的事件,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通過實踐,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證或者實踐,這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而不會隨波逐流。
三、創(chuàng)新和諧教育,培養(yǎng)和諧人才
1、與社會和諧相處
與社會和諧相處,就是與人和諧相處,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和諧為本的政治政策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種美好社會,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中外歷史上都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進入21世紀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全局出發(fā),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任務,并將其作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十六大報告第一次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重要目標提出,進一步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離不開以和諧社為本的政治教學任務。
2、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這是和諧社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所以在我們在進行以和諧為本的政治教學的時候,要了解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現代學生應該具備的政治素養(yǎng),教師可以帶學生經常出去大自然,或者介紹祖國的大好山河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也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有的覺悟,讓學生懂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也是離不開教師以和諧為本的教學理念,而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這一方面的內容往往是缺失的,為了推動現代教學的發(fā)展,與時俱進,培養(yǎng)現代教育優(yōu)秀共產主義班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四、結語
在我國的現代教育中,離不開“和諧”二字,當我們的教育步入一個新時代的時候,就要更加與時俱進,走在新時代教育的前沿,以和諧為本的教育理念應該貫穿于整個高中政治教學的始末,培養(yǎng)新時代的教育人才是我們目前應該重視的問題。傳統教育固然有可取之處,但是新時代教育方法不失為一種進步,把傳統的教育和新時代的方法結合在一起,才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知識理念,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先進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 ?莉.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后進生[J]. 文學教育:上, 2011(08).
[2] 童明明. 語文教學上的師生交往策略[J]. 現代閱讀: 教育版, 2011(13).
[3] 賀 ?清. 有效的小組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J]. 學苑教育, 2011(14).
[4] 林冬英.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歷史教學[J]. 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2011(06).
[5] 霍彩霞. 論激勵機制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1(14).
[6] 老 ?酷. 平等的寓言[J]. 男生女生: 銀版, 2004(03).
[7] 肖海春. 寬容:英語教學中的智慧[J]. 考試周刊, 2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