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
購買農藥除草劑用于西瓜地之后,造成西瓜大面積減產。面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瓜農與售藥者對簿公堂。
錯打農藥 西瓜減產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瓜農趙興峰卻一臉沮喪。
作為河南省新鄉(xiāng)縣朗公廟鎮(zhèn)偏僻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趙興峰在本村已種植西瓜多年。憑借日積月累下來的經驗,加上土壤含沙質的有利條件,他種植的西瓜皮薄,口感甘甜,不僅每年的銷量不成問題,而且經濟收入也呈上升趨勢??伤f萬沒有想到,一次意外事件,險些讓他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2014年3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趙興峰精心種植的5畝多西瓜,生長態(tài)勢良好。不想一個月后,由于田內雜草瘋長,嚴重影響了瓜苗的健康成長。有鑒于此,趙興峰決定依然使用老辦法,用農藥除草劑根治這一“頑疾”。
除草劑是指可使雜草徹底地或選擇性地發(fā)生枯死的藥劑,又稱除莠劑,用以消滅或抑制植物生長的一類物質。常用的品種為有機化合物,可廣泛用于防治農田、果園、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鐵路線、河道、水庫、倉庫等地雜草、雜灌、雜樹等。
與趙興峰同村的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幾年前在本村開辦了一家超市,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系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為日用百貨。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夫婦倆還超范圍經營農藥化肥等。而趙興峰則常年在這里購買農藥、化肥等,兩家關系一直不錯。
2014年4月中旬的一天,趙興峰和往常一樣,前去薛海虹、李春友夫婦經營的超市購買西瓜地除草劑“鐘丁靈”。但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卻拿出另外一種除草劑“氟樂靈乳油”,并聲稱:“現(xiàn)在都用這種農藥,尤其是西瓜地使用效果很好。”
常年的鄉(xiāng)親,加上雙方的合作關系,趙興峰對薛海虹、李春友夫婦的大力推薦,沒有絲毫的懷疑,當即購買了一瓶“氟樂靈乳油”除草劑。但令人遺憾的是,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并未對該農藥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并告知趙興峰。
在自家西瓜地使用“氟樂靈乳油”除草劑三到五天后,趙興峰吃驚地發(fā)現(xiàn),瓜秧出現(xiàn)生長點肥大、鵝頭狀發(fā)黃、葉面皺縮、瓜秧發(fā)粗等異常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西瓜的正常生長。
“難道是農藥有問題?”帶著這一疑問,趙興峰找到薛海虹、李春友夫婦,但對方卻說:“別人用了這農藥都沒事,就你有事?肯定是你自作聰明使用方法不正確造成的?!?/p>
以前使用除草劑“鐘丁靈”效果非常明顯,可這次使用了“氟樂靈乳油”除草劑,卻出現(xiàn)了異常情況,這難道不是藥物的問題?趙興峰深知,再與薛海虹、李春友夫婦糾纏下去,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于是,他隨即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了這個事關瓜農切身利益的情況。
新鄉(xiāng)縣農牧局接到投訴后,迅速組成鑒定專家小組,認真對這次“西瓜生長異常事件”進行了現(xiàn)場調查,并于2014年5月16日出具《鑒定意見》。該意見稱,趙興峰所種植西瓜生長異常的現(xiàn)象為48%“氟樂靈乳油”不同程度藥害。西瓜病態(tài)是由“氟樂靈乳油”藥害造成的。
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損失,趙興峰還求助當?shù)剞r業(yè)專家,雖經市、縣兩級專家會診“解救”西瓜,但效果并不明顯,西瓜大面積減產已成定局,經濟損失亦不可避免。
之后,盡管經新鄉(xiāng)縣工商局、朗公廟鎮(zhèn)政府等部門積極協(xié)調,但趙興峰與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就賠償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公堂博弈 誰該擔責
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14年5月30日,趙興峰以原告身份,一紙訴狀將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告到新鄉(xiāng)縣人民法院,要求二被告賠償其因使用“氟樂靈乳油”造成西瓜減產的經濟損失兩萬元。
新鄉(xiāng)縣人民法院受理了這起特殊的產品責任糾紛案后,高度重視,特意邀請農業(yè)專家組成鑒定小組,于2014年6月18日到趙興峰的瓜地現(xiàn)場實地測產。因趙興峰之前有采摘情況,故只對當日瓜田現(xiàn)有產量進行測產。第二天,鑒定小組針對測產結果出具了鑒定意見:趙興峰田間現(xiàn)有西瓜畝產量為2987.43斤。
為進一步查明事實,2014年7月18日,法院再次組織本案原告趙興峰及被告薛海虹、李春友雙方,對正常情況下西瓜平均畝產量進行質證。根據(jù)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人證言相互印證,可以得出在正常情況下西瓜平均畝產量為8000斤。而對于已采摘瓜數(shù)量,趙興峰稱其已采瓜數(shù)量為13000斤,薛海虹、李春友稱趙興峰已采瓜數(shù)量為3萬斤,雙方無法形成一致意見。
根據(jù)以上查明的事實,新鄉(xiāng)縣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最終于2015年4月13日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認為,薛海虹、李春友經營的超市為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為日用百貨,并未取得農藥經營許可,也沒有與其經營的農藥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在向趙興峰出售“氟樂靈乳油”除草劑的過程中,也未正確說明農藥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項,沒有盡到告知義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
新鄉(xiāng)縣農牧局組成的鑒定專家小組對“趙興峰西瓜生長異常事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趙興峰所種植的西瓜生長異常的現(xiàn)象,正是系薛海虹、李春友出售的“氟樂靈乳油”不同程度藥害所致,故二被告薛海虹、李春友對趙興峰的損失存在過錯。
法院同時指出,趙興峰作為種植西瓜多年的農戶,對西瓜的種植、管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對西瓜田間使用的除草劑應當審慎選擇,而不是草率輕信盲從。根據(jù)趙興峰訴稱,其最初就是想購買常年用于西瓜地的“鐘丁靈”除草劑,但由于薛海虹、李春友處當時沒有該種農藥,加之薛海虹、李春友極力推薦的原因,他才選擇了以前沒有使用過的“氟樂靈乳油”除草劑,且購買及使用時,也沒有對“氟樂靈乳油”的用法用量進行充分的咨詢及了解,故趙興峰對其西瓜減產的損失負有過錯。
法院還認為,考量西瓜的正常生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西瓜種子的優(yōu)劣、土地的肥力、水利條件的便利、氣候的適宜、田間管理的質量等因素,只有保障上述各種因素才能保障西瓜的正常收成,而農藥的正確使用只是各種因素中的一個條件。根據(jù)原告趙興峰、被告薛海虹和李春友雙方的過錯程度及因錯誤使用農藥與造成西瓜減產的關聯(lián)程度,酌定由薛海虹、李春友對趙興峰西瓜減產的損失共負50%的責任,由趙興峰自負50%的責任。
關于趙興峰的西瓜減產損失如何計算的問題,法院經現(xiàn)場勘查,已得出在正常情況下西瓜平均畝產量為8000斤。雖然通過鑒定未取得趙興峰因受藥害造成西瓜減產或損失的具體數(shù)額,但在本院受理前,新鄉(xiāng)縣農牧局組織的專家小組已初步鑒定趙興峰的西瓜為使用“氟樂靈乳油”農藥,而受到不同程度藥害,且本院也邀請專家對趙興峰瓜地當日現(xiàn)有產量進行了測產。因此,趙興峰西瓜損失的數(shù)額的計算公式應為:[(正常情況下西瓜平均畝產量一現(xiàn)場測產時的畝產量)×趙興峰種植西瓜的畝數(shù)-測產時已采摘的西瓜數(shù)量]×西瓜的單價。
其中,正常情況下的西瓜平均畝產量為8000斤,根據(jù)2014年6月18日對趙興峰田間現(xiàn)有西瓜產量的測產,趙興峰現(xiàn)場測產時的畝產量為2987.43斤,種植的畝數(shù)為5.26畝。關于趙興峰已采摘西瓜的數(shù)量,因雙方分歧較大,無法取得一致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公平原則,取雙方所稱已采摘數(shù)量的中間值較為客觀,趙興峰稱其已采瓜數(shù)量為13000斤,薛海虹、李春友稱趙興峰已采瓜數(shù)量為3萬斤,故中間值為21500斤。
關于西瓜的單價,趙興峰所在地的村委會出具了本村早、中、晚三個階段西瓜售價分別為1.3元/斤、0.8元/斤、0.4元/斤的《證明》。村委會作為管理村內公共事務的基層自治組織,其對本村主要經濟作物西瓜單價作出的證明,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本院予以采信。為方便計算,取西瓜售價三個階段的平均值即0.83元/斤作為西瓜單價的計算標準。據(jù)此,趙興峰因錯誤使用薛海虹、李春友銷售的農藥造成其西瓜減產損失為[(8000斤一2987.43斤)×5.26畝-21500斤]×0.83元=4038.88元。
綜上,本院酌定薛海虹、李春友共同承擔趙興峰上述損失的50%即2019.44元,其他損失由趙興峰自負。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限薛海虹、李春友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趙興峰損失2019.44元;二,駁回趙興峰的其他訴訟請求。
終審判決 按錯擔責
接到一審法院送達的判決書后,趙興峰及薛海虹、李春友夫婦均表示不服,及時上訴到新鄉(xiāng)市中級人民法院。該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8月2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新鄉(xiāng)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相一致。據(jù)此,該院于2015年12月底向外公布了本案的終審判決結果。
法院重點指出,農業(yè)生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與天氣、土壤、肥料以及田間管理等因素存在密切關聯(lián),故一審法院根據(jù)本案實際,酌定雙方各承擔50%的責任與雙方的過錯程度相適應,本院依法予以維持。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雙方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09元,由趙興峰負擔59元,薛海虹、李春友負擔50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現(xiàn)實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偶爾會與經營者發(fā)生爭議,爭議發(fā)生后,消費者選擇何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便顯得至關重要。根據(jù)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fā)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xié)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jù)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雖然解決爭議的方式很多,但如果采取的方式不適當,就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后也未必能夠挽回遭受的損失。因此,依法維權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權衡利弊,采取合適的渠道或方式維權。如本案受害人采用了訴訟的方式,終于獲得了一部分賠償。
責任編輯:李愛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