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娟
【摘 要】探究性學習是小學課堂教學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使得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知識傳授為主,新課程頒布改變了這一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實踐教學中,并開展探究性學習。所以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學習到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給與學生無限的學習動力,而探究性學習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并且教師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共同分享對事物的情感以及體驗,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到語文知識技能。
例如在學習《長城和運河》這一課時,教師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有關長城和運河的相關圖片,給與學生更多的直觀感受,讓學生了解長城和運河這兩個民族奇跡,同時教師與學生分享了自身感受,并讓學生說說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知識,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學生也更愿意主動的探究本文的內容,掌握本文相關知識。
2.留足獨立探究時間,深化學生探究學習
獨立探究是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的探索學習,獲取語文知識。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學生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主動進行語文知識的構建,在構建過程中,將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合理的加工、整理,建立知識體系。獨立探究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能過多的參與,可以適當?shù)囊龑W生,幫助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獨立探究需要教師留足一定的時間,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知識構建,促進探究學習的深化。
例如在學習《九寨溝》時,教師采取學生獨立探究的方式進行,首先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本文主要的內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探究課件中的問題,如“九寨溝有哪些美麗風光”、“你喜歡哪些風景”等等,探究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探究,學生對本文有了整體的認識。
3.擺正教師的指導位置,重視教師獨特的作用
探究學習方式的開展,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提升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探究式學習存在無趣,甚至完全不開展“接受式學習”,探究時,教師沒有給與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自由的進行指導,這種方式雖然符合新課程中所提倡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忽略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給學生任何的指導。由于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也不同,在學習新知識和新事物時,有快慢、程度高低之分,所以探究式學習必須有教師的適當指導,啟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特別是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進行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更好開展探究式學習。
例如在學習《負荊請罪》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進行表演,由學生自主進行設計,在此過程中,教師沒有指導學生,而且由于學生沒有相關的編排經(jīng)驗,所以最后學生表演效果不好,無法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第一組學生演完之后,教師就指出了不足地方,讓學生進行完善,之后從第二組學生開始表演,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指導非常的重要。
4.采用多種探究形式,促進學生充分參與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獨立探究、小組探究以及全班探究三種,在開展探究學習過程中,應合理選擇探究的形式,充分考慮探究內容和探究目的,優(yōu)先采用獨立探究,若不能采用獨立探究,就采用小組探究,若不能采用小組探究,就采用全班探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針對一些疑難問題,應能夠敢于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另外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正,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狼和鹿》這一課時,教師采用就是探究性學習,首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主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狼和鹿的圖片,并讓學生說說“在你心目中狼和鹿是怎樣的形象”,以及“說出帶狼和鹿字的成語”,然后教師引出今天的課題,“本文中狼和鹿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之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并讓小組回報成果,完成匯報之后,教師再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本文的內容,若在此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教師應給與指導。
5.總結
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是小學語文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開展探究性學習,保證探究性學習方式科學、合理,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這對于學生以后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耿丹.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J].科技資訊,2015.0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