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房輝
一、發(fā)病原因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勞傷,或由腎虛而引起氣血運行失調,脈絡絀急,腰府失養(yǎng)所致的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腰痛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其發(fā)病率較高,國外有報告認為世界人口的80%患過腰背痛。
腰痛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外邪侵襲
或勞作汗出當風,衣裹冷濕,或冒雨著涼,或長夏之季,勞作于濕熱交蒸之處,寒濕、濕熱、暑熱等六淫邪毒乘勞作之虛,侵襲腰府,造成腰部經脈受阻,氣血不暢而發(fā)生腰痛。
2.外力因素
腰部持續(xù)用力,勞作太過,或長期體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當,摒氣閃挫,跌仆外傷,勞損腰府筋脈氣血,導致氣滯血瘀;或因久病入絡,氣血運行不暢,均可使腰部氣機壅滯,血絡瘀阻而生腰痛。
3.腎氣虧虛
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jié),或飲食有偏,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yǎng)腰府筋脈而發(fā)生腰痛。
二、臨床表現(xiàn)
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本病的基本臨床特征。因病理性質的不同,而有種種表現(xiàn)。發(fā)病多緩慢發(fā)病,病程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較短。疼痛性質有隱痛、脹痛、酸痛、濡痛、綿綿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喜按,腰痛拒按;冷痛,得熱則解,熱痛,遇熱更甚。腰痛與氣候變化有關,腰痛與氣候變化無關。腰痛勞累加重,休息緩解。腰痛影響功能活動,腰“轉搖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固定,腰痛放射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強、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
三、健身氣功運動處方
實踐證明,運動療法是防治腰痛較為有效的措施。它的防治原理主要是采用針對性的動作設計,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緩解腰部肌群的緊張、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恢復腰椎正常生理曲度,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等癥狀,從而達到舒經通絡,暢調氣血的防治作用。
健身氣功運動處方的具體內容為:
(一)運動內容
十二段錦:搖身晃海
準備動作,雙腿自然盤坐,雙手扶于膝上。雙眼目垂簾。上體左傾順時針繞轉6圈。第6圈結束后立身端坐,接著進行逆時針6圈。練習時要注意速度均勻。在上體繞轉時,要注意豎脊、收下頜,幅度不宜過大。同時,要注意“底盤”穩(wěn),兩膝不要抬起。
大舞:抻腰勢
本動作分為五動。首先,開步站立。第一動轉身:扣右腳擺左腳,上體左轉,合掌于胸前,微屈膝。第二動獨立:右腿自然伸直過程提起左膝,左腳尖放松。第三動蹬腿,左腳尖從下垂改為上蹺,并向前蹬出,目視前方。第四動前抻:右膝微屈,左腳于左前方30°落成左弓步;接著身體前傾45°,同時兩掌向前上方伸出,眼隨手走;兩臂伸直后回收下頜,目視前下方,右腳跟向后下方牽引,全身保持一定的張力;接下來左腳不動,右腳跟略抬起,重心前移,兩腿自然伸直,手臂帶動軀干繼續(xù)向前上方延展,使手臂,上體和右腿在一條直線上。第五動后坐:重心后移,右腳跟落地,右膝彎曲,上體后坐,蹺起左腳趾,全身呈抬頭,挺胸,塌腰,翹臀,使整個身體仿佛一條折線,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張力,雙掌合于膻中穴。五個動作完成后重復一遍。左勢兩遍完成后,右勢兩遍。
經常練習抻腰勢,可使腰椎骨保持彈性,預防腰椎間盤突出;同時,可使脊柱所有關節(jié)得到鍛煉,從而使腰部獲得更強的支撐力,減小發(fā)生腰扭傷、腰肌勞損的概率,堅持練習,還能促進各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及軟組織的氣血運行。
馬王堆導引術:鳥伸
兩腳開步,雙臂內旋后外旋前擺至腹前。接下來依次向前頂膝、頂髖、舒胸展腹,斜后方向上擺動,模仿鳥兒展翅起飛的動作與神態(tài)。然后俯身與地面平行,兩掌按于體前,抬頭目視前方。隨后,下頜內收,由腰椎、胸椎、頸椎節(jié)節(jié)蠕動伸展,雙手也隨動作前擺下按,然后抬頭目視前方。最后,上體緩緩起身成直立狀態(tài)。共做兩遍。
通過展臂前伸及體前屈動作,能夠有效緩解肩、頸部疲勞和不適感,也通過蠕動脊柱按摩任督二脈,有效調理脊柱,加強腰椎、頸椎、胸椎的生理功能。
八段錦:雙手攀足固腎腰
準備動作兩腳開步,雙手掌心向前直臂上舉。然后兩臂外旋屈肘下落于胸前,外旋至掌心向上,經腋下向下摩運,雙掌沿脊柱至臀部至兩足跟,經雙腳外側攀足后至于雙腳上方。最后隨吸氣直臂上舉,還原預備姿勢。一下一上為一遍,共做兩遍。
本式最大的特點在于將身體大范圍的進行拉伸。這樣可以有效的刺激脊柱、督脈和腰部、膝關節(jié)各處的穴位,以達到鞏固腰腎的效果;同時,這樣大幅度的拉伸有助于鍛煉脊柱的力量和伸展性,對腰部的器官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
五禽戲:鹿抵
開步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提起,從右腳內側向左前邁步腳跟落地;同時雙手空心拳向體右側擺起至與肩同高,拳心向下,眼隨手走。接下來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鹿角,兩臂經體右側向上向左畫弧,至指尖向后,左臂屈肘靠在腰部左側,右臂頭上自然伸直;目視右腳跟。完成后左腳收回,兩臂原路返回于體側;目視前下方。左一右為一遍,共做兩遍。
首先,腰部的運動使整個脊椎擁有了充分旋轉鍛煉的機會,一方面鍛煉了腰部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加強了關節(jié)的靈活性,預防了關節(jié)紊亂的癥狀。
馬王堆導引術:引腰
開步站立,兩掌慢慢抬起,提到腹部前方,沿帶脈向身后按摩,至雙手抵住后腰,虎口打開大拇指向前,四指用力向前推出,身體后仰,目視前方;接著兩掌從腰部向下按摩至臀部時上體前俯,兩手繼續(xù)向下按摩至停在腳尖前方,兩掌心相對且與地面垂直;然后腰部左轉,右肩不動,左肩上提,轉頭目視左側,完成后上體轉正;接下來上半身緩緩抬起,兩掌內旋掌背相對貼體中線上提至膻中;最后兩張下落至腹前,接做右勢動作。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兩遍。
引腰動讓身體在前俯狀態(tài)下進行腰部左右的旋擰,更好的鍛煉到腰背部的肌肉,使得該部位經絡氣血得以更好運行。
易筋經:掉尾勢
開步站立,上體前屈,塌腰抬頭。雙手十指相扣后下按。然后,臀部向左前扭動,同時轉頭向做后,目視尾閭。稍停片刻后反向練習。一左一右為一遍,重復三遍。完成后緩緩起身,還原成放松直立狀態(tài)。
掉尾勢動作幅度較大,有利于強腰固腎,也能夠使筋骨、肌肉力量及柔韌度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十二段錦:背摩精門
準備動作雙腿盤坐于墊上,雙手置于兩膝上方。隨吸上體前俯,兩臂后展擺至體側,隨呼氣上體直立,兩臂繼續(xù)擺置前平舉后合掌于胸前。接下來兩掌于腹前擰翻,共9次。最后兩掌貼住后腰,上下連續(xù)摩,一上一下為一遍,共做24遍。
背摩精門動作通過按摩腎俞穴能夠起到強腰固腎的作用,能夠改善和治療諸多與腎虛相關的疾病。
以上共計8個動作,可連貫組成套路,按順序進行練習。
(二)運動量
整套功法共計10-12分鐘,每天練習1-2遍。
(三)運動頻率
每周練習4-7天,堅持每天練習,效果最佳。
(四)注意事項
1.練習時,保持周身松靜自然,動作柔和連貫,呼吸均勻徐緩,意念引導動作。
2.注重勞動時腰部用力應適當,不可強力舉重,不可負重久行,坐、臥、行走保持正確姿勢,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彎曲的工作時,應定時做松弛腰部肌肉的體操。
3.勞逸適度,節(jié)制房事,勿使腎精虧損,腎陽虛敗。
4.已患腰痛的病人,除繼續(xù)注意上述事項外,腰部用力更應小心,必要時休息或戴腰托,以減輕腰部的受力負荷。根據腰痛的寒熱情況,可局部進行熱熨、冷敷等,慢性腰痛宜配合按摩、理療促進其康復。濕熱腰痛慎食辛辣醇酒,寒濕腰痛慎食生冷寒涼食品。
中醫(yī)認為,“腰為腎之府”。當腰部進行運動時,尾閭運轉,這樣就使腰和腎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鍛煉,可以起到強腰益腎、強筋健骨的功效。該運動處方結合了腰痛的病因和病理,功法設計包括腰部前后左右等各個方向的屈伸和旋轉動作,能夠全方位地調理腰椎各關節(jié)、肌腱韌帶,是一套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在中醫(yī)臨床治療過程中,治療效果顯著。堅持習練,可有效防治腰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