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浙江省天臺中學 浙江 臺州 317200)
?
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
試論在理性探究中關注學生的思維與情感
張新華
(浙江省天臺中學 浙江 臺州 317200)
結合“萬有引力定律(包含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的主要教學過程,嘗試了關注學生思維與情感的理性探究教學,利用情感驅動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考,體會由“物”到“理”不斷升華的認識過程,養(yǎng)成好奇、追求、體驗、經歷、分析、思辨的好習慣,發(fā)展思維能力.
教學策略 思維情感 理性探究 萬有引力
理性探究是以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分析、概括抽象、綜合、直覺等)為探究的主要手段,經歷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思維,獲得新的知識結構,并能把所學的知識、思維方法、技能應用于解決新問題的一種復雜的學習活動.實際上,高中物理教科書中適合開展理性探究學習的內容相當多.2014年12月,筆者有幸參加浙江省臺州市名師大講堂活動,執(zhí)教 “萬有引力定律(包含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觀摩課,嘗試了關注學生思維與情感的理性探究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與各位同仁一起分享點滴教學感悟,意在和大家一起探討.
理性探究也需要教師精心設置物理情境,提供學生缺乏的感性知識的替代物,如背景講述、圖片、影片、模型、計算機模擬.教師可以點撥學生的思路,卻不可以代替學生思考.不應以教學時間緊張為由,剝奪學生的思考時間,應該給予學生自由的思考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理性探究的教學過程流程如圖1所示,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圖1 構建理性探究模式教學流程圖
表1 教學設計
科學思想方法既是科學認識的結晶,又是發(fā)展科學的動力.提煉教材中典型的物理思想,讓學生經歷正確的科學思想及由此產生的科學方法的過程,體會由“物”到“理”不斷升華的認識過程,養(yǎng)成好奇、追求、體驗、經歷、分析、思辨的好習慣,發(fā)展思維能力.
表2 提煉物理思想,發(fā)展思維能力的教學過程
新課程引入物理學史內容的類型很多,其中包括:科學名言、妙語和評價;歷史圖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背景、過程與方法;人類對物理規(guī)律認識的歷程;科學家的生平;科學發(fā)展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影響;對物理理論體系的評述;科學發(fā)展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影響;科學前沿知識;科學佯謬與科學爭論等.朗之萬曾說,“在科學教學中,加入歷史的觀點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物理史學資源,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利用情感驅動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考.情感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表3 展現(xiàn)物理學史,關注學生情感的教學過程
續(xù)表
從行星運動規(guī)律到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過程,是極好的科學探究過程教育素材.通過凸顯思維與情感的理性探究教學設計,學生經歷了從問題的提出、猜想與假設、演繹與推理到結論的得出、檢驗論證等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此同時,用歷史事實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的道路并非如此平坦.牛頓的工作是建立在前人工作基礎之上,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也并非只是看到蘋果落地那樣簡單.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有一個復雜、長期的演變過程.
1 鄭志湖,等. 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 李東. 牛頓是怎樣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2(1~2)
3 李允和. 談物理課堂教學的情感驅動.物理教師,2014(2)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