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軒++羅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近年來,學生的體質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問題,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體育課是增強學生體質、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建立終身運動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采取恰當的措施,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就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時空特征和建構走向展開探討。
關鍵詞 高校教育 體育教學 時空特征
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給體育教學方式和體育教學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大影響,體育教學應該緊隨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就必須恰當的運用體育信息化這個制高點,體育教學在向信息化發(fā)展的過程中,面臨的特殊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條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時空特征”。分析高校體育教學和信息化相結合的時空特征及其含義,以此為基礎分析體育教學信息化的建構走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一、信息化和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時空特征及其含義
第一,高校體育教學將受到信息化推動的空間因素和時間因素的深遠影響,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來說,其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體現(xiàn)在教學空間和時間的變動以及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體育教學中空間和時間因素發(fā)展的把握與認同。體育教學的跨越式發(fā)展,重點在于時間上的創(chuàng)新和學習的統(tǒng)一,以及空間上延伸和壓縮的統(tǒng)一及其轉換,在失控上強調開辟未來的時間向度,實現(xiàn)知識、經驗和價值的重組;第二,信息化帶來的網絡溝通會導致流動性和瞬間性,這是高校體育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重要特征,信息化技術讓教學擺脫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將體育教學中難以重復的動作、技巧等采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到網絡上,因此,無時間的時間和流動的時間,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信息化技術造成的時空結構變動,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重組,信息化成果的創(chuàng)新和擴散,以及體育信息資源的配置和流動,讓高校體育教學的空間、時間變動和重組成為可能,而體育教學空間時間的變動重組,又讓高校體育管理模式能夠脫離空間距離,實現(xiàn)對體育信息資源和關系結構的規(guī)則化控制;第四,信息化導致的時空結構變化,促進了體育教學在空間上的整體發(fā)展,網絡具有寬容性、開放性等特點,能夠打破地域信息的狹隘性和封閉性,實現(xiàn)資源共享,同時網絡還具有一定的信息活動規(guī)則,在某個時空中網絡是相對穩(wěn)定的。對于欠發(fā)達地區(qū),信息化代表時空壓縮,對于發(fā)達地區(qū),信息化代表時空延伸,延伸和壓縮的相互轉化,讓欠發(fā)達地區(qū)和發(fā)達地區(qū)的體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
二、體育教學信息化的建構走向
(一)體育主題知識庫的構建
構建體育主題知識庫,有效實現(xiàn)體育教學和信息化的結合。體育主題知識庫也就是體育教師以體育教學的內容為標準,將不同時空的知識、信息組合起來,形成某種知識信息結構,實際上是以自身獨特的組織特性形成的一種特定知識的網絡結構,是一種非線性結構,包括信息技術以及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體育主題知識庫應該包括的內容有:體育實踐經驗,體育實踐活動,與體育教學有關的書籍、文件和資料,針對體育教學開展的學術活動和學術研究以及與體育教學有關的信息網站等。
教師要組織學生學習體育主題知識庫,第一是做好信息交流,體育教師應該與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溝通交流,提高體育信息的流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體育主題的相關信息知識;第二是積累經驗,高校體育教師應該通過網絡共享教學經驗或者學習吸收他人的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做出反思和總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第三是做好資源整合,使用網絡收集與高校體育教學有關的信息資源,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體現(xiàn)體育學習的情境;第四是運用虛擬顯示技術,將與體育教學有關的信息和多媒體資源整合到互聯(lián)網上,構建與體育教學有關的數據庫和虛擬情境,促進體育教學向實踐性、時效性發(fā)展。構建體育學習主題知識庫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高校依據自身情況建立信息資源網站;在圖書館或者學校網站上,以運動項目分類構建主題知識素材庫;體育教師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建個人網站或者教師小群體網站等。
(二)以體育教學為基礎設計教學
體育教學是一種講究感覺、體位的運動項目,教學設計應該突出體育的動作技能和動作技能的生理機制等,尋求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結合點,對于體育教學設計來說,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是難以體現(xiàn)出階段性的教學效果的,因此需要將信息技術和體育教學的過程結合起來。學生學習體育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內在發(fā)展需求,學習體育的過程可以分為若干個方面:不同空間資源的學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并將它轉化成學生學習的經驗,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全息性的、典型性的學習環(huán)境;時間進程學習,運用多媒體網絡,將教學活動的經驗融合到學生目前已有的學習經驗中;時空統(tǒng)一學習,教師應該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開辟將來學習的時間向度,促進學生將已有的內在經驗進行再組織,并形成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
(三)精心設計教學課件
體育教學活動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體育知識結構,學生對體育運動和技能的理解,是在已有的認知和成果為起點,在教學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和經驗。例如在“單杠騎撐前回環(huán)”中為何要“直體前跨”的動作,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投擲鉛球的距離和鉛球出手的高低、角度和速度都有很大關系,對于這個部分的教學課件設計,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建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同時運用豐富的多媒體材料如圖片、短視頻等代替教材中靜態(tài)的文字和圖片,讓學生對體育動作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教學課件的設計應該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為基礎,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有梯度、有層次的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經驗和知識技能的橫向整合。將一項運動中復雜的技能和簡單的技能整合起來,將舊知識和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跳遠助跑和短跑加速的教學中,教學課件應該將重點放在兩個動作的節(jié)奏、結構、之間的相似性,用技術各自的特點引導學生革新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對自己獲取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反復的診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形成一個個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框架,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并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四)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
虛擬現(xiàn)實技術是仿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對于體育動作教學有很大幫助。例如在短跑擺臂動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網絡讓學生觀察技術動作,與虛擬身體進行交互,感受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和發(fā)力狀態(tài),這樣學生不僅能夠觀察正確的運動姿勢,還能理解運動時的肌肉構造原理,了解了短跑擺臂時身體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的最佳動作角度。運用虛擬技術開展教學,學生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
(五)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主題的研制過程
案例研制就是先規(guī)劃案例,然后進行案例設計并應用于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的反饋、評估,讓教學案例更加完善,案例研制依靠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效率和質量。案例研制需要難度較大的任務和比較復雜的問題,學生在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的過程中,由于任務驅動對教學案例進行合作研究和獨立探索。例如在籃球后仰投籃動作的分析教學中,教師先要引導學生確立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對案例方案進行設計,明確完成學習任務的期限,然后教師向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庫、資料和相關信息,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察、分析和感受,讓學生通過切實的體驗,和教師、虛擬人體、學習成員等對話,分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構建完成的知識結構。
三、結束語
綜上,對于高校的信息化體育教學,教師要在深入探討其時空特征后認真分析其建構走向,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程永春.巧用時空間隔優(yōu)化體育教學[J].中外企業(yè)家.2014(29):116.
[2] 張殿.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01):82.
[3] 郭英.利用校園網資源,構建體育網絡教學平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