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云
摘要:幼兒期是幼兒學習能力發(fā)展非常關鍵的時期。幼兒教師要在幼兒認識漢字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幼兒的特點發(fā)揮主導作用,重視對幼兒早期的科學認讀,設置一些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這樣有利于老師和幼兒的互動,使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關鍵詞:幼兒教育 主導作用 認識漢字
幼兒期在人生旅程中是個非常關鍵的成長時期,關系到幼兒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積極的求知欲望和認知需要。幼兒教師要在幼兒認識漢字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組織幼兒主動、樂意地開展學習漢字,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重視對幼兒早期的科學認讀,結合漢字的象形特點,把文字和事物的形象特征聯(lián)系起來,達到圖像、聲音、語義、符號統(tǒng)一的識字效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激發(fā)幼兒認讀的興趣,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下面我介紹在幼兒認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幼兒園教學是教育的基礎,這個基礎打得牢不牢直接影響到整個人生教育的教學質量高低。怎樣打好基礎呢?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有效的方法獲得最必要的知識。下面談談本學期的具體做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課堂采用“聽說領先”與“情境教學法”相結合,每堂課前利用五分鐘進行師生對話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簡短會話,逐步培養(yǎng)幼兒用口語向學生匯報當天的所見所聞。教師每堂課都盡可能地多讓學生表現(xiàn),有意識地不斷增加新的課堂用語,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并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待定的情境下學習。其一是利用教具,如實物、圖片等;其二是利用課堂里真人真事,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開展課外輔助活動:(1)組織觀看有關幻燈教學一綜合練習,培養(yǎng)看圖回答。(2)組織主體班會,激發(fā)興趣。(3)開展學唱兒歌,進行智力競賽。(4)開辟學習園地,充實口語詞匯,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在開展幼兒認讀活動中,設置一些游戲活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如果在幼兒識字過程中設計一些游戲,就會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在幼兒識字教學中使?jié)h字擬人化地在游戲中出現(xiàn),幼兒會覺得漢字挺有意思而倍感親切,會很自主地投入漢字學習中。幼兒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確立一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幼兒的教學目標,認真研究幼兒的學習情況,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幼兒的特點是充滿好奇喜歡發(fā)問,愛問“老師那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會那樣”等,由于好奇的緣故,幼兒會積極地在教學過程中激起學習的欲望,和教師相互活動交流。例如在“漢字找照片”的游戲中,我在親子游戲中把學過的文字讓幼兒認一認。幼兒先拿著一個字卡片,根據(jù)字卡片的文字到爸爸、媽媽那里找一找照片,比賽誰找得比較快。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在許多的漢字卡片中積極思考,發(fā)揮幼兒活動的主動性,通過爸爸、媽媽的引導交流,讓照片和字一一對應,經(jīng)過這樣一次又一次地不斷反復練習,幼兒得到準確的認讀,培養(yǎng)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體驗到情緒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幼兒的情緒變化會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和方式。認識情緒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有利。我們要注意幼兒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使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共鳴。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有良好的情緒,這樣有利于老師和幼兒的互動。因此,教師要與幼兒平等相處,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和信賴感,從而放松心情,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應放在首位,活動設計要重視幼兒的學,設計幼兒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幼兒積極參與獲取期待的知識信息,幼兒是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活動的,能與活動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共振,幼兒識別的文字有了色彩、溫度和韻味。例如我組織了一個蚯蚓的主題活動,準備了有關蚯蚓的資料,幼兒對蚯蚓的好奇心驅使有很想了解蚯蚓的欲望。幼兒研究蚯蚓的活動就全身心地投入。教師要發(fā)揮情感積極作用,為幼兒提供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引導與幼兒學習過程中發(fā)生互動。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表達出對幼兒的關愛、期待,使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
教師要深入幼兒中參與游戲,跟幼兒在游戲中互動。幼兒喜歡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因為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得到培養(yǎng),并且讓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地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活動要提出相應的活動計劃,進行針對性、實質性的指導,讓幼兒通過組織活動,達到一定的活動目的。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幼兒之間要加強互動,感受良好的親子互動氛圍,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認讀水平。在幼兒認讀活動中,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習特點設置認讀游戲,激發(fā)幼兒認讀的興趣,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使幼兒的文字積累大為提高,幼兒在文字游戲中得到早期科學的語言啟蒙教育。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直觀形象地展示知識在幼兒面前,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學要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兒童對事物都覺得好奇,又很好動,因此,重視幼兒動手操作,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對知識的理解加深,思維也得到發(fā)展,動手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教幼兒識字時,我做好了課前的準備,提供漢字卡片的同時,準備實物這一直觀手段,有利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漢字。我在教幼兒認識香蕉時,把香蕉分發(fā)給幼兒,幼兒通過顏色、形狀了解香蕉的特征,掰開皮嘗嘗味道,接著讓幼兒認識“香蕉”的字寶寶,使幼兒在看到實物“香蕉”的直觀感受里就認識“香蕉”二字。
教改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處理教材,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打破舊教學法。幼兒教師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做法,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主動地學習,課要有重點、有針對性,既抓好基礎知識,又適當提高,從小開始就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布置有預習開始抓落實,這樣在課堂上師生積極配合,營造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