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冷雪
在拿起筷子的那一刻,你的所有節(jié)食計劃,輕飄飄陷落,從沒有過的美味,清晰地反饋在味蕾上,不禁潸然淚下,傳說中的鏊子肉,原來真的是如此魅惑,減什么肥啊!趕緊朵頤吧,美味不可辜負哦!
在長達千百年的交流中,巴里坤農牧民對牛、羊、馬等各種動物肉的吃法有很多種方式,這里就不挨個啰唆,只說一種最最簡單、最實惠的吃法———鏊子肉。
據史料記載,鏊子是從遠古相傳至今的食物制作工具,從原始的石鏊、陶鏊到夏商周時期的青銅鏊,再到近代的鐵鏊,中高邊低,形同大龜而得名。巴里坤人過年有“家家支鏊子,戶戶燒干糧”的傳統(tǒng)習俗,時至今日,簡化成了厚板鐵焊接的平底鏊子,又從燒干糧提升到烘烤肉食品,說明生活水平改善了。
鏊子肉其實是變了制作花樣的烤肉,老人們看不慣這種做法,說是胡整,但“胡整”的人們卻樂此不疲。略有廚藝基礎的人都可以做,如果想培養(yǎng)下廚房的信心,這道菜就是最佳選擇。
鏊子肉是“肉中之王”,你可以隨意召喚洋芋、刀豆、茄子、辣子、紅薯等蔬菜加入,總之,它可以與多種蔬菜交融匯合,從而減輕對吃大塊肉引發(fā)瘦身失敗的愧疚感。
鏊子肉應該是巴里坤農村人的獨創(chuàng),如果你也在農村,立馬可以試試當大廚的榮耀,要是在城市,也就不引誘你了,因為這道菜屬于“大菜”。之所以是大菜,一是因為牛、羊都很大,就叫大菜;二是這道菜肉少了就不好做,一鏊子起碼也得一兩公斤甚至半個羊;三是牛羊肉經高溫烘烤會縮水,有的時候一個人可以吃1公斤。
如果地方小、錢包又單薄,就不要嘗試了,因為我們別無選擇。不過,還得溫馨提示一下,事關終極體驗的錢不能省,尤其是美食,當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來的享受替代,要善待自己,活在當下。
下面我們開始說說鏊子肉的做法:
首先,根據人數準備肉,人均1公斤,同時準備鹽、紅辣椒面、孜然三種調料。然后,購買些許前面提到的各種配菜,農村人家可以在自己地里隨吃隨采摘,另外還要將鏊子擦干凈放在爐子上加熱。接下來就把肉連帶骨頭剁成均勻的小塊,用冷水沖凈血水控干,在燒熱的鏊子里放一點食用油,投入瀝干水分的肉骨塊。大鐵鏟翻炒至幽暗的鍋里閃耀著褐紅色的半熟肉骨塊時,加進自己想吃的洋芋塊等,再經過炒、燜、炒到熟爛,撒上適量鹽、辣椒面、孜然。
肉骨塊掛上調料的顏色,變得深沉穩(wěn)重大氣,在鍋里微微發(fā)出“嗞嗞”的聲音,這時候,色彩變得更加誘人,可以倒進大盤子里上桌。
在拿起筷子的那一刻,你的所有節(jié)食計劃,輕飄飄陷落,從沒有過的美味,清晰地反饋在味蕾上,不禁潸然淚下,傳說中的鏊子肉,原來真的是如此魅惑,減什么肥??!趕緊朵頤吧,美味不可辜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