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雙務合同在經濟類型合同中極具代表性。盡可能及時、有效的實現(xiàn)雙務合同是合同法領域相關制度研究的重點。履行抗辯權制度與違約責任制度相比較,具有既維護公平、誠信原則又能最大程度保障雙務合同目的實現(xiàn)的優(yōu)勢。本文認為明確雙務合同中的三種履行抗辯權在權利構造、適用情形等方面內容,對合同法相關內容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務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雙務合同 對待給付 履行抗辯權 僵局
作者簡介:萬玉龍,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428
一、雙務合同的概念與特性
雙務合同是指以合同當事人共同商定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產生在該合同關系中,當事人互為債權人與債務人法律效果的協(xié)議。有效實現(xiàn)雙務合同中的對待給付義務,是保障公平、誠實信用的要求和體現(xiàn)。雙務合同是相對于單務合同的存在而存在的,其區(qū)分的標準在于依照合同約定義務的承擔者是否僅為一方當事人。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雙務合同,以雙方當事人所負義務是否具有對價性為標準又可以分為完全雙務合同和不完全雙務合同。不完全雙務合同中雙方雖然互負義務,互負義務卻并無對價關系,如無償?shù)奈?、保管合同等。本文所討論的雙務合同指的是完全雙務合同。
雙務合同所具有的牽連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給付義務的發(fā)生方面,當一方當事人的給付義務沒有發(fā)生,對方當事人所負對待給付的義務就不會發(fā)生。其次是在義務的履行方面,當事人一方未履行所負義務,對方當事人是有權拒絕履行的。再有就是在義務免除方面,通常情形下一方當事人因履行不能所產生的免除義務,對方當事人的相應義務也會免除。
二、存在于雙務合同中的抗辯權類型
抗辯權指的是在他人行使權利時,針對該權利的行使所對抗行使的權利。在雙務合同中的履行抗辯權,概括講主要是指當事人針對對方當事人提出的履行請求或是在其他法定情形下所享有、行使的抗辯性權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后文簡稱為《合同法》)中,將雙務合同中履行抗辯權的類型具體規(guī)定為同時履行抗辯權、順序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三種。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構成
同時履行抗辯權指的是在沒有合同義務履行順序前提下,當事人針對要求自己履行的請求,在對方當事人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之前或者對方當事人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不適當?shù)那闆r下,所享有的全部或者部分拒絕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應當包含以下四個要件構成:1.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并且是基于同一個雙務合同。2.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在履行期限的順序上沒有先后。3.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在時間點上要求履行期均已屆至。4. 提出履行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沒有或者未依約定而履行自己所負義務。
(二)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構成
順序履行抗辯權是以合同義務履行順序上有區(qū)分為前提,作為后履行義務方的當事人針對要求自己履行的請求,在對方當事人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之前或者履行不適當?shù)那闆r下,所享有的全部或者部分拒絕權。該權利的行使主體是負有后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人。雙方當事人在義務履行順序上的約定可以概括理解為“你在先,我在后”,從而出現(xiàn)先履行抗辯權與后履行抗辯權名稱上差異,實質上可統(tǒng)一為基于履行順序而行使的抗辯權即順序履行抗辯權。
順序履行抗辯權應當包含以下四個要件構成:1.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并且是基于同一個雙務合同。2.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在履行期限的順序上有先后約定。3. 提出履行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按約定負有應當先履行對待給付義務。4.提出履行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沒有或者未依約定而履行自己所負義務。
(三)不安抗辯權的概念、構成
不安抗辯權,同樣指的是在有合同義務履行順序情形下,后履行義務方在財產狀況等方面有嚴重惡化情形,會危及到先履行義務方的合同目的實現(xiàn),負有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可中止履行的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應當包含以下三個構成要件:1.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并且是基于同一個雙務合同。2.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在履行期限的順序上有先后約定。3.對所負義務中止履行方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存在法定不安事由即后履行義務方的財產狀況存在嚴重惡化的情形,從而危及先履行義務方實現(xiàn)合同目的。針對后履行義務方債務能力出現(xiàn)問題的情形,《合同法》第68條將產生不安抗辯權的不安事由進行了歸納、列舉。
同時履行抗辯權、順序履行抗辯權均是權利人在對方當事人提出履行請求情況下的一時拒絕權。而不安抗辯權在成立條件、行使要求上需要有能夠證明存在法定不安事由的確切證據(jù)。這意味著盲目的權力行使,存在著會使對方合法利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受損害。為此,《合同法》第69明確規(guī)定了先履行義務方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負有及時通知對方的法定義務。
三、產生履行抗辯權的法律關系和權利滅失
(一)產生履行抗辯權的法律關系
履行抗辯權基于同一雙務合同而產生,即具有法律關系上的同一性。如果雙方當事人之間互負債務是基于不同的合同關系產生,在債權、債務關系發(fā)生、履行和存續(xù)上缺乏牽連性,突破同一合同關系適用履行抗辯權將會導致權利的濫用。并且,這里的雙務合同是指完全雙務合同,排除了像無償委托合同這種不完全雙務合同。這就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之間互負對待給付債務同時要具有對價性。履行抗辯權的存在有效限制了違約行為的構成,即事實判斷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的違約行為因履行抗辯權行使而不構成違約。當然,這種狀態(tài)是暫時性的,是法律對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陷入信任危機時的必要干預,目的是更好的維護公平與誠信。
(二)履行抗辯權的滅失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存在排除了遲延履行的成立,因此,想要消滅對方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來使對方陷入遲延履行,就需要自己先依照合同約定履行所負義務。在這之后就可以適用遲延履行的規(guī)則:先催告,對方當事人在催告后經合理期間仍未履行對待給付義務,即享有合同解除權。
順序履行抗辯權歸于滅失的情形主要是指當對方當事人履行了對待給付義務或者對方當事人修正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不適當,得合同之要求。
不安抗辯權消滅的條件是可以概括為兩方面要求:時間方面要求合理期間;內容方面要求后履行義務方又具有了履行合同的能力或先履行義務方得適當?shù)膿楸U稀T跁r間方面滿足條件,而內容方面未實現(xiàn)時,先履行義務方可以根據(jù)《合同法》第69條規(guī)定,在符合法定情形下選擇可以解除合同,或者根據(jù)《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第17條規(guī)定,要求對方提前清償債務而不解除合同。
四、基于履行抗辯權的行使所形成的僵局與化解途徑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為雙方均享有
這種情形是在沒有合同義務履行順序前提下,雙方合同義務履行期限屆至并且均未履行。雙方當事人均享有履行抗辯權并于訴訟外行使,相互主張對方在自己履行義務前向自己履行對待給付義務,從而陷入僵局。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分為訴訟外和提起訴訟方式化解僵局。訴訟外可以按照前述同時履行抗辯權消滅方式即自己先向對方履行合同義務,使對方陷入履行遲延。直接采取訴訟的方式請求對方履行時,同時履行抗辯權應嚴格由當事人來行使。基于公平、正義的要求,法院作為公權力行使者,是不能夠依照職權主動援用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法院支持了率先提出訴訟請求的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法院據(jù)此作出的勝訴判決將分為兩類。一類是法院基于對方當事人未在訴訟中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而作出的具有執(zhí)行力的給付判決。而另一類則是法院基于對方當事人在訴訟中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而作出的附生效條件的給付判決,即支持起訴方訴訟請求的同時,判決的執(zhí)行需要以起訴方自身履行對待給付義務為前提條件,否則該判決不具有執(zhí)行效力。
(二)合同中止履行后的履行抗辯權
在有合同義務履行順序前提下,先履行義務方行使不安抗辯權而中止了自己的義務履行后,后履行義務方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來拒絕先履行義務方的履行請求依然成就。理論上來講,先履行義務方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了履行自己義務的行為仍能夠被未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行為所評價。故后履行義務方仍然有權通過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拒絕其履行要求。
按照訴訟外方式,后履行義務方行使的履行抗辯權是基于先履行義務方中止了自己的義務履行后。從權利關系的角度分析,先履行義務方欲消滅對方的履行抗辯權,需要先消滅己方的履行抗辯權,最終是按照前述不安抗辯權消滅規(guī)則進行。后履行義務方欲使先履行義務方的不安抗辯權歸于消滅,同樣也需要按照前述不安抗辯權消滅規(guī)則進行。故在訴訟外化解途徑主要依照不安抗辯權消滅規(guī)則。訴訟中則主要遵循證據(jù)規(guī)則。主張不安抗辯權,先履行義務方需要證明事項有:合同的有效性、履行有先后順序、己方為負有先履行義務方,還必須要有確切證據(jù)證明對方存在《合同法》第68條所規(guī)定的不安事由。主張順序履行抗辯權,后履行義務方則需要證明:合同有效性、履行有先后順序、己方為負有后履行義務方。主張不安抗辯權的證明實際上要比主張順序履行抗辯權的證明更為困難。一旦不安抗辯權的主張能夠被證明,則意味著順序履行抗辯權的主張不值得為法律信賴保護,即支持不安抗辯權的成立。相反,則支持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成立。
(三)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特殊適用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成立條件之一是未約定先后履行順序,這也是同時履行抗辯權與其他兩類履行抗辯權的重要區(qū)別。但在經濟社會中會出現(xiàn)一種順序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鞭長莫及的情形。這種情形下可以簡單表述為:基于互負債務的同一雙務合同關系規(guī)定了履行順序,雙方當事人的履行期限均已屆至,并且均未履行各自所負對待給付義務,后履行義務方也不存在《合同法》第68條所規(guī)定的不安事由,后履行義務方在這種情形下向先履行義務方提出對待給付的訴訟請求。
為此,筆者認為可從時間順序為主線進行分析。如果先履行義務方履行期限屆至而后履行義務方履行期限未屆至,僅先履行義務方違反誠信原則,后履行義務方基于合同約定在法律保護上擁有優(yōu)越性,這種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在后履行義務方既可以積極向先履行義務方主張遲延履行,也可以拒絕對方在沒有或者未適當履行對待給付義務時向自己提出的履行合同義務請求。如果先履行義務方履行期限屆至而且后履行義務方履行期限也屆至,此時的后履行義務方由于自己的履行期限已屆至,就不能向先履行義務方主張遲延履行。從而導致后履行義務方喪失了法律上的部分優(yōu)越性,應當保障此時雙方當事人所享有權利的平等性。后履行義務方可以通過主張順序履行抗辯權來抵御先履行義務方的履行訴求,避免構成違約;而先履行義務方對后履行義務方的履行訴求就缺失了明確的抗辯權利。為實現(xiàn)雙方當事人權利平等性,對于先履行義務方而言,約定履行順序已屆至的履行期限與未約定履行順序已屆至的履行期限具有等同性。故在此種情形下,滿足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特殊適用條件,即賦予先履行義務方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主體資格。
五、結語
相較傳統(tǒng)民法中只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相關理論,我國《合同法》中明確了順序履行抗辯權的存在。由三種履行抗辯權形成了在雙務合同領域中更為完整的履行抗辯權制度,使我國的履行抗辯權制度從結構到功能更為嚴謹、全面,從而有力保障了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雙方互負對待給付義務履行的及時、有效。履行抗辯制度的發(fā)展和完善將對雙務合同中的履行問題產生深遠的理論研究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江平.民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韓世遠.構造與出路:中國法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中國社會科學.2005(3).
[5]崔建遠.履行抗辯權探微.法學研究.2007(3).
[6]任愛軍.論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擴張適用.中國政法大學.2012.
[7]彭熙海.論我國合同法中抗辯權體系之重構.求索.2005(2).
[8]張金海.論雙務合同中給付義務的牽連性.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2).
[9]方帥.試論合同同時履行的判決方式.民商法爭鳴.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