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立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突出的實踐能力。所以對于公共管理學教學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能力以及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與灌輸理論知識同等重要。因此,在目前的學科框架下,除了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夯實理論基礎外,還要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jié)合,本文主要以參與式教學為研究對象,把該種教法融入公共管理學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公共管理學;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教學效果
公共管理學的發(fā)展雖然不長,卻是一門生命力極強的科學,同時也是一門需要理論結(jié)合實際、指導實踐的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但就當下情況,公共管理學的課堂教學卻不盡如人意,教師需提高教學質(zhì)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以致用。除了課堂動員外,還有一種必要方法就是為《公共管理學》的課堂注入新的教學方法。
一、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適用性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起源于英國。最初,參與式教學并非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英國社會學家遠赴國外進行國際援助性研究時,總結(jié)的社會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援助項目推進中,只有讓當?shù)厝俗畲笙薅鹊貐⑴c其中,才是獲得項目成功的最有力的保障。后來教育學家將這一理論引入自己領域,才逐步形成參與式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主要是合作學習理論和建構(gòu)主義理論,它強調(diào)學生與老師的主體性并重,主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對問題的解決籌劃中,并其中體會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取知識的樂趣與成就,全面激發(fā)學生對該專業(yè)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本源,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能力和課程教學參與意識。誠然,對《公共管理學》而言,主旨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公共管理學》把傳播“公共”理念作為課程目標定位,這為參與式教學提供了無限共融空間的可能?!皡⑴c性”是個體意識和公共精神的聯(lián)接點,參與式教學是個體對社會責任公共性的倚重。因此,參與式教學與《公共管理學》在“公共精神”領域達成的目標是一致的。公共管理教學的重要責任就是為學生“公共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發(fā)育的土壤。
二、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參與式教學法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適用性,那么教師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主動把參與式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中,并借此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把參與式教學真正融入課堂。理論指導實踐,觀念決定行動。因此,要想真正把參與式教學法融入《公共管理學》教學中,教師本身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看清目前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中的不足,充分認識參與式教學方法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及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自覺樹立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觀念。課余可通過參加教學培訓或講座,提高運該種教法開展教學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把參與式教學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采取策略,引發(fā)學生對《公共管理學》的學習興趣。只有有效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才能獲取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于《公共管理學》的課堂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學生參與其中:首先教師要善于設立疑問,這些疑問的出發(fā)點是教材中的知識點,但問題可從學生感興趣的關注的話題中引出。通過提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其次,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師的設定進行表演,這樣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讓更多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后,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針對某問題某案例展開獨立思考和討論,并且推選代表發(fā)言,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認識并分析問題的能力。
3.善用新教法,把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入《公共管理學》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要求要高,除了課下備課外還需具備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需具備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隨機應變和處理問題能力。因此,教師應主動提高教學能力適應參與式教學。首先,提高運用案例教學的能力??砂呀虒W內(nèi)容和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熱點通過案例的形式有機結(jié)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案例分析和研討。其次,提高運用實踐教學的能力?!豆补芾韺W》雖然不能組織學生到公共部門去真正感受,但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根據(jù)本章節(jié)的管理內(nèi)容,設定情景引導學生實現(xiàn)公共管理的現(xiàn)實應用。最后,教師還需結(ji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教師、學生提出的要求,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
4.改變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學評價可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激勵學生態(tài)度和情感的升華;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fā)揮激其情、達其理的功能。因此,教師需認真對待教學評價。在參與式教學中,需改變以往通過期末考試對學生評價的單一模式,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一方面通過考試了解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時,應注意試卷的改革,不應以死記硬背為主,而應注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應注重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師可根據(jù)平時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來總結(jié),鼓勵學生對改進教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更充分地推動參與式教學。
三、結(jié)語
每門課教學都可以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用熱情且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教學工作,培養(yǎng)真正的人才。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課堂上的運用,除了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外,也能從中讓學生養(yǎng)成主體參與意識、參與精神、參與能力,并遷移到對學校以外的事務的解決上,使得《公共管理學》中的公共精神真正被學生體會并發(fā)揚。
參考文獻:
[1]鐘有為,黃偉.“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和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7)
[2]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的學科定位與知識增長[J].行政論壇,2010(4)
[3]王日華.把公共管理學研究引向深入—訪著名行政管理學家夏書章[J].中國社會科學學報,2013(2)
[4]王剛.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J].公共管理,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