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皖珍
隨著一線城市房價的飛漲,給到大城市打拼的青年人帶來了工作之外巨大的生活壓力,加大政府對青年公租房的建設工作迫在眉睫。而鑒于如今的產品設計對象細分趨勢,我們必須以青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居住需求為出發(fā)點,注重其對特定年齡段人群的可適性,增大其公共使用交流空間,改善當今住戶間的交流較少的現(xiàn)象,同時滿足青年人社交,休息,工作的需求。
隨著保障房建設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之后,全國掀起了保障房建設的高潮。通過國家的這些政策和措施,保障房保障制度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一些低收入的居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較大改善。然而對于處在房價越漲越高的北、上、廣等城市,剛畢業(yè)的青年人仍然面臨著低質量的居住條件和高壓的工作強度,這無疑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長與成才。如果因為居住問題而將一批有志青年拒之門外,這樣將不利于整個城市的全面發(fā)展。幸而,2010年住建部等七部門發(fā)布的《關于加快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將新就業(yè)職工和有穩(wěn)定職業(yè)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供應范圍。這意味著,一直以來并不在保障房體系中的無法申請廉租房、不能購買經濟適用房又買不起商品房的青年“夾心層”將成為公租房的受益者之一。同時,政府提出將公租房的類型進一步細分為專門面向老人、青年自領、外來務工人員等的不同產品,以便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將公租房居住人群進行分類是十分必要的,設計保障房應該像設計商品房樣,以各類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和居住需求為出發(fā)點。青年公租房的建設無疑是有利于緩解吉年住房壓力,而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通過對剛畢業(yè)、新就業(yè)的青年人的居住現(xiàn)狀進行了解,找出現(xiàn)有居住條件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居住需求,從而明確產品的定位和設計原則,切實達到提高青年生活質量的目的。
存在的問題:
通過網(wǎng)上調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剛畢業(yè)的吉年人來到一線城市,一般會選擇在城中村租房或者合租,而影響租房地點和模式的因素主要是離工作地點近、經濟合理。但是無論是在城中村還是合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一缺乏公共空間。試想作為青年人,正適交流、創(chuàng)造的年齡,下班后卻生活在一個閉塞的空間,這對青年人心理成長將造成很大影響。而現(xiàn)有的公租房與普通宿舍沒有什么差異,空間單調乏味,機械式排布,缺乏互動空間和交流空間。
公共空間定義
“公共”是相對于“私密”而言的,秘密之外的所有領域和場所都可以理解為公共空間,是公眾可以自由進出、自由交往的地方。它為人們提供了交往的場所,使得建筑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物,建筑也因此帶上了感情色彩,它具有人流性、公共性、互動較流性等特點。公共空間帶給人們無限遐想的感受,人們在其中感受到空間的流暢、聚集和碰撞,體會到與他人他物的接觸、交往和互動,產生了更多的聯(lián)想,釋放了更多情感,引發(fā)了更加豐富的思考。在青年公租房的設計中,建筑師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在狹小的用地空間為青年人提供種心靈與精神盡情交流的新空間。傳統(tǒng)的設計往往是條走道兩邊房間的功能布局,所謂的公共空間便是一條線性的走道,在這里人們機械般的生活著,人這個使用者則被忽略了。
青年公租房公共空間設計
1.青年公租房公共空間的組成
公租房公共空間分為樓內的公共空間和樓與樓之間的公共空間。樓內公共空間又分為基礎設施公共空間、系統(tǒng)公共空間和其他的共享公共空間?;A設施公共空間:廚房餐廳、洗衣房、晾曬間等基礎設施公共空間。系統(tǒng)公共空間:群體聚會、娛樂的場所。其他的共享空間和設施:小餐廳、咖啡廳、可寄存?zhèn)€人圖書的書吧。
2.青年公租房公共空間的設計要點:
樓與樓之間的公共空間:樓與樓之間可以安排個架空層,可以首層架空也可以局部架空,作為青年人開展鄰里交往、鍛煉休閑的活動場所。如果條件允許的下,也可在大的區(qū)域中設立活動中心,作為年輕人開展各種的活動的場所。
樓內公共空間:基礎設施公共空間:廚房餐廳、洗衣房、晾曬間等基礎設施公共空間可集體設置或若干層設置個。若集中設置,盡量結合樓電梯位置設置在樓層的中間位置,這樣每個房間都能方便到達。系統(tǒng)公共空間:相當于住宅的大客廳,它具有集散娛樂的功能,屬于鬧區(qū),我們設計時,應該把它與安靜的居住區(qū)分開,可結合門廳設計,方便集散同時動靜分區(qū)。在里面可以布置臺球桌、電影屏幕、吧臺、沙發(fā)、書架、臺球桌、游戲機等,創(chuàng)造年輕人娛樂的空間。其他共享空間:咖啡廳、寄存?zhèn)€人圖書的書吧等共享空間,這些空間同樣具有聚集交流的功能,但是屬于靜區(qū)。設計時可結合門廳設計,與鬧區(qū)分開,也可每層分散設置。例如:傳統(tǒng)的走廊空間作為公共空間僅承擔著串聯(lián)各居室的功能,空間單一,不能形成豐富多樣的交往空間。我們可以設計為單廊,同時通過局部凸出的形式,形成局促與開敞交錯的空間,這樣不僅打破了單調的直線廊式空間,同時形成了鄰里的共享交往空間。同時與時代接軌,在共享空間接入大容量的信息設備,保證每個用戶在個人客戶端瀏覽到他人的動態(tài)和需求,形成互動,易于形成活躍的鄰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