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華 嚴汀華 馬宗明 蘭啟防
AFP-L3、AFP、SF、β2-MG聯(lián)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臨床價值研究
江金華 嚴汀華 馬宗明 蘭啟防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AFP-L3)、鐵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聯(lián)合檢測與單項檢測的差異及對原發(fā)性肝癌(PHC)臨床診斷的影響。方法 檢測A組(原發(fā)性肝癌),B組(良性肝?。┘癈組(健康者)樣本的AFP-L3、AFP、SF、β2-MG血清水平,并統(tǒng)計分析各組相應指標的陽性率、準確性、靈敏度以及特異度。結果 A組AFP-L3、AFP、SF、β2-MG的陽性率高于其余兩組(P<0.05)。而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有所提高,其準確度和靈敏度高于單項檢測(P<0.05)。結論AFP-L3、AFP、SF、β2-MG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檢驗效能,有助于早診斷、早治療。
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研究甲胎蛋白;鐵蛋白;β2微球蛋白;原發(fā)性肝癌;診斷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一直處于很高水平,相關發(fā)病機制研究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不十分明確[1]。近年來,隨著檢驗及治療技術的發(fā)展,原發(fā)性肝癌的檢出率及治療效果均不斷提高,但本病發(fā)病隱匿,早期難以檢測,確診患者往往已到晚期,生存率及生存質(zhì)量極差;同時術后也容易復發(fā)、轉(zhuǎn)移[2]。而且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對肝癌晚期患者效果也非常差,因此早診斷、早發(fā)現(xiàn)仍是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根本措施及重要策略。臨床上常用AFP、乙肝病毒含量等標志物進行檢測,雖然對臨床診斷及治療有重要參考意義,但單項檢查靈敏度高但特意度低,因此常用聯(lián)合檢測提高早期檢出率。現(xiàn)將我院聯(lián)合四項指標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進行血清學檢測的結果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選取PHC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及健康者共256例,其中原發(fā)性肝癌患者78例,良性肝病患者65例,健康者113例,分別分為A組、B組和C組。A組男45例,女33例,年齡25~78歲,平均(45.7±12.6)歲。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經(jīng)病理診斷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標準,并按國際抗癌聯(lián)盟和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ancer Control/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UICC/Mcc)2010年TNM腫瘤分期標準分為:I期30例,Ⅱ期31例,Ⅲ期14例,Ⅳ期3例。良性肝病患者按病因分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例(其中4例與HBV重疊感染),病因不明者l2例。B組男37例,女28例,年齡27~81歲,平均(39.7±16.3)歲。健康者男55例,女58例,年齡21~78歲,平均(41.2.7±11.7)歲,均為我院健康體檢人員,肝臟無良惡性病變。所有患者均未服用維生素K及維生素K拮抗劑類藥物、NMTI頭孢類抗生素、排除梗阻性黃疸等疾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后實施。3組間性別、年齡差異等資料具有均衡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儀器與試劑
以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血清AFP-L3,試劑盒來自上海研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膠體金法檢測AFP,試劑來自廣州健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F及β2-MG試劑盒均來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方法
抽取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分離血清,-20℃下保存。按照操作說明對所有樣本進行AFP、AFP-L3、SF、β2-MG血清學檢測,并統(tǒng)計分析各組相應指標的陽性率,并分析PHC組個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性。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根據(jù)檢測結果結合研究目的對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及分析,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組與組之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原發(fā)性肝癌及對照組AFP-L3、AFP、SF、β2-MG檢測陽性率的比較
AFP-L3、AFP、SF、β2-MG檢測發(fā)現(xiàn)A組的AFP-L3、AFP、SF、β2-MG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其余兩組,詳見表1。
2.2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的比較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的比較顯示AFP-L3、AFP、SF、β2-MG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和準確度高于單項檢測,詳見表2。
原發(fā)性肝癌已成為我國癌癥第二大殺手,發(fā)病過程非常漫長,經(jīng)歷多個病理階段,確診患者多為晚期,惡性度及轉(zhuǎn)移率很高,晚期PHC藥物治療難以顯效,且常伴肝彌漫性轉(zhuǎn)移及肝外轉(zhuǎn)移,無法進行切除,栓塞療效差[3]。而早期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控制癌癥擴散,提高生存率。因此PHC的早期診斷為治療的關鍵,臨床上常用AFP進行原發(fā)性肝癌的檢測,但其在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中亦存在較高檢出率,特異度較低[4]。且單項檢測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臨床上逐漸采用聯(lián)合多指標進行檢測,以提高早期檢出率。
AFP為人體胚胎時期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出生后逐漸下降至低水平,而肝癌患者存在AFP水平異常增高的現(xiàn)象,AFP會出現(xiàn)異常表達,肝癌患者中有69%患者AFP陽性,但AFP在其它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時也會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AFP檢測的臨床作用仍得到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認可[5]。AFP根據(jù)異常糖基化后結構的不同可分3種類型,其中AFP-L3源于肝癌細胞,并且與肝癌細胞的數(shù)量增加及生理病理行為相關,對PHC的檢出率高達90%,且特異性高,為我國診斷和篩查肝癌最有效的腫瘤標志物之一,但也有局限性,對于某些特殊微小病變無法檢出,特別是AFP表達值不高或者很低時。對于影像學檢查正常的患者,AFP-L3陽性者比陰性者半年后患肝癌的可能性增高7倍[6]。術后AFP-L3升高者肝癌轉(zhuǎn)移和復發(fā)的機率增大,預后不良。
SF為廣泛存在于機體的貯鐵蛋白,其含量降低提示血清蛋白減少或缺鐵,增加則提示組織內(nèi)鐵蛋白合成及釋放增加。SF主要貯存于肝、脾等器官,肝臟細胞受到損傷及壞死時也可出現(xiàn)升高,尤其肝癌可使SF血清水平異常升高[7]。一方面,肝癌中惡性腫瘤細胞的大量增殖可增加SF的合成與釋放。另一方面,肝癌促進肝細胞壞死,貯藏于組織細胞中的SF隨之大量釋放[8]。且正常肝細胞過少時,無法及時清除過量的SF,致其血清水平不斷上升。研究表明,SF的不斷上升95%提示為肝癌,其升高速度越來,療效及預后越差[8]。
表1 各組各指標陽性率的對比(例,%)
表2 原發(fā)性肝癌中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的對比[%(n/n)]
β2-MG為HLA的輕鏈部分,主要由淋巴細胞、血小板等合成,其他細胞亦可合成極微量的β2-MG,其主要由腎臟排泄及吸收,正常情況下維持一定水平。部分惡性腫瘤的惡性增值過程中會釋放大量β2-MG,尤其肝癌細胞早期增值活躍時血清β2-MG水平增高,臨床其常作為惡性腫瘤及腎臟疾病的診斷指標之一。在惡性腫瘤中癌細胞對合成β2-MG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腫瘤惡性程度越高,β2-MG的分泌量升高,同時惡性腫瘤細胞能夠促使機體異常分泌,特別是淋巴細胞活性增強,導致β2-MG增加。本研究檢測發(fā)現(xiàn)β2-MG在肝癌患者中含量高于良性肝病及健康者,說明其用于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檢驗效果。術后對β2-MG的連續(xù)檢測可進行療效及預后評估,若術后水平維持較高水平,則提示預后較差。
本研究采用AFP-L3、AFP、SF、β2-MG聯(lián)合檢測對PHC進行診斷,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肝癌組AFP、AFP-L3、SF、β2-MG的血清水平及陽性率均高于其余兩組(P<0.05)。而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AFP、AFP-L3、SF、β2-MG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有所提高,分別為93.5%、89.8%,說明聯(lián)合檢測減弱了單純AFP-L3、AFP檢測特異性不高的缺點,提高了PHC的檢出率,效果優(yōu)于單項檢測。
綜上所述,AFP-L3、AFP、SF、β2-MG聯(lián)合檢測可綜合各檢測指標的優(yōu)點,提高PHC的檢驗效能,其靈敏度和準確性均于單項檢測,有助于早診斷、早治療,為PHC診斷的首選方式,但其機制方面的作用及機理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去研究和揭示。
[1] 王延峰,李南陽,任雅玲,等. GPC3和AFP聯(lián)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3):366-368.
[2] 王連新. 原發(fā)性肝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治體會[J]. 江蘇醫(yī)藥,2010,36(23): 2786-2787.
[3] 趙建忠,李智山,許東強,等. 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3和高爾基體蛋白73檢測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9): 1522-1524.
[4] 徐瀚峰,王禮學,朱傳東,等. 聯(lián)合檢測血清GP73,AFP,AFP-L3及AFU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作用[J]. 安徽醫(yī)藥,2014,18(2): 282-284.
[5] 袁林,徐又先,劉振. 血清AFP、CG、SF在原發(fā)性肝癌早期診斷和預后中的價值[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35(1):3-5.
[6] Inagaki Y,Xu HL,Hasegawa K,et a1.Des-gammaearboxypmthrombin j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cirrhosis[J].J Dig Dis,2011,12(20):481-488.
[7] 齊艷春,金鮮花. 腹水CEA、CA19-9、鐵蛋白、SAAG及ASLR聯(lián)合檢測對良惡性腹水鑒別診斷價值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08,27(36):43.
[8] 易斌,李艷明,張善民. 聯(lián)合檢測血清鐵蛋白和甲胎蛋白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2,12(16):60-61.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AFP-L3,AFP,SF and β2-MG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
JIANG Jinhua YAN Tinghua MA Zongming LAN Qif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ongyan Humanity Hospital,Longyan Fujian 364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AFP),AFP-L3(SF),PHC(β2-MG),beta 2 microspheres(beta)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ethods The AFP-L3,AFP,andβ2-MG serum levels,SF in group A(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group B(benign liver diseases) and group C(healthy subjects)were detected,and the positive rate,accuracy,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ach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AFP-L3,AFP,SF,β2-MG in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etection(P<0.05). Conclusion AFP,SF,AFP-L3,β2-MG combined det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st efficiency,which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AFP-L3,AFP,SF,β2-MG,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Diagnosis
R575
A
1674-9316(2016)21-002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013
龍巖市科技計劃項目(2013LY57)
福建省區(qū)域重大項目(2011LY046)
福建省龍巖市博愛醫(yī)院腫瘤科,福建 龍巖 364000
江金華,E-mail:scarli88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