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志榮
【摘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是實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從策略層面出發(fā),探討了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幾個策略:結構化的閱讀策略,課外拓展策略,匯總整合策略,并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對上述策略做出分析。
【關鍵詞】教學內容問題策略
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追求高效課堂,“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正逐步受到重視和推廣。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并使提出的問題成為合理有效的課堂紐帶,是推進“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問題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可以來自教師、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可以來自教材文本和社會時政熱點等。其中立足教學內容開發(fā)問題,以高質量的問題為載體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是“問題導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此筆者就如何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的策略做以下探討。
一、 注重結構化的閱讀策略
閱讀教材是生成高質量問題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政治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在閱讀中把握教材的脈絡結構,逐步生成有層次的問題就顯得尤其重要。
教師在實施教學前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閱讀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結構化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閱讀對教材內容及其邏輯結構,重難點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并在讀、思、寫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第十一課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時,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閱讀,我們可以逐層深入地提出三個問題:第一,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第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三,經濟全球化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三個問題體現了教材文本脈絡結構,也涵蓋了主要的教學內容。這種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的方式具有典型性,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對教材以外的輔助資料的閱讀。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深度閱讀,帶著已生成的問題進行深入閱讀,在問題鏈的牽引下發(fā)現更多更深刻的問題,并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二、 關注課外拓展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豐富,既能體現時代性,又要體現生活化,與社會時政熱點和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注重學生的課外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強化,是提升政治課堂親和力和生動性的需要,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
為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樹立積極的問題意識,教師需要讓學生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鼓勵學生擴大課程視野,主動探索更大的課程空間,才能有利于發(fā)現更多更有效的問題,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因此課外拓展策略是生成高質量問題的一個十分有效的策略。
在學習《政治生活》第二課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時,學生在課前走進社區(qū),了解居委會的日常工作情況,對居委會的組織結構、日常管理模式、監(jiān)督方式等做了基本了解,同時還自主查閱與基層民主自治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媒體資料等,拓展了自身的課程視野,增強了自身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課外拓展策略,將課堂融入生活,學生提出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有價值、高質量的問題,例如居委會如何真正落實居民自治?打造文明社區(qū)我該怎么做?等等。
在課外拓展策略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的拓展學習提供有效平臺,引導學生學會查閱和積累相關資料素材,并積極鼓勵學生探究拓展課程內容,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拓展學習的習慣,這對于生成高質量問題有積極重要的意義。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痹谝髮W生不斷提高拓展的同時,教師本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知識拓展做好“引路人”,才能真正駕馭“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發(fā)掘高質量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 重視匯總整合策略
學會“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還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從課前閱讀教材開始,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形成小組探究模式。組內同學相互合作、競爭、監(jiān)督,以保證閱讀的質量,并形成一定的評價和鼓勵機制,為生成高質量問題打下基礎。
在課前預習階段,學生個體基本上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問題集,但由于各位學生的主客觀認知水平和知識背景不同,因此所生成問題的難易程度,設問角度各不相同。有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的卻僅是個案。所以,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自主整合問題,通過自主學習消化簡單問題,斟酌研討個性問題,提煉歸納共性問題。
各小組將問題進行整理匯總后,形成問題匯總表上交學科教師。學科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和相關教學標準對所匯總的問題初步篩選、整合,形成一定的問題評價反饋指導信息,返還給學生,讓其繼續(xù)深入思考交流。同時,教師利用每周定期的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對所篩選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確立有效問題,剔除偽問題,利用集體智慧形成有價值的串聯教學內容的問題鏈,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最后,在全面掌握問題信息后,教師根據自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以及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做到因材設問,設計出適合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案,期待在高質量的問題鏈的串聯下激發(fā)課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