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摘 要:2011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培養(yǎng)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科內容、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認知風格以及情緒情感等都能影響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應該結合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生因材施教。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學生 ;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54-02
小學中年級學生指得是在小學三、四年級這個階段進行學習的學生,該階段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征是,能夠通過邏輯法則推理思維解決問題,但這種思維能力只限于看得見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而不能解決把邏輯法則應用于假設的、純言語的或抽象的經驗。
該階段學生的記憶力、思維力得到充分發(fā)展,也是接受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中年級進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影響探究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內外部因素提出幾點建議。
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具有不成熟性、可塑性強、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利用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問題的提出、教學情境的設定要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學習興趣的濃厚與否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具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會竭盡全力、全神貫注、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踴躍發(fā)言;要是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沒有好奇心,不感興趣,在教師的講授過程中,學生就會顯得漫不經心,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討論,更不會踴躍發(fā)言。
由此可見,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聽自己的課。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時代發(fā)展,選取既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開放的、輕松的氛圍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對踴躍發(fā)言的學生予以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就感。
心理學家蓋茲曾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讓人產生滿足感,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個人追求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師的積極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就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多使用表揚這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認知風格,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維果斯基的認知發(fā)展理論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與在成人指導下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疑”,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不能通過簡單的對錯評價學生的思考成果,要不斷地“設疑”引導學生的思考;推遲判斷,對于保持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小學中年級學生對教師、家長、同伴的表揚具有極強的欲望,簡單的對錯回答,會削弱其進行獨立思考的積極性。教師要通過不斷指導,讓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了解正確的思考步驟和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教師要明確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明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通過“設疑”這種開放式、啟發(fā)式教學,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品質,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避免學生情緒的極端化
小學中年級學生處在發(fā)展的不成熟期,學生的情緒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走向極端化。教學中教師要“以愛教學”,教師要愛護、信任、關心、理解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要善于傾聽,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獲得學生的信任。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聽取教師的贊美、批評,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指導比那種沒有贏得學生信任的教師的嚴厲處罰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更容易使學生改正錯誤。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時,教師要“以愛教學”,首先與學生建立平等、友愛的朋友關系,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確保學生不抵觸教學計劃,能欣然接受。其次,教師制定培養(yǎng)學生自控能力的計劃方案,如讓學生制定每天的自習時間安排計劃,并在每天放學時進行自評;還可以通過“輪流干部制”,給學生提供當班干部的機會。
這樣學生就會有“領導者”的意識,作為班級“領導”我要讓同學們信服我的管理,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犯錯誤的次數,使自己成為同學眼中的“好學生”,樹立榜樣意識。這種“體驗教學”不僅讓學生體驗了以身作則的重要性,而且讓學生增強了自我控制意識,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種體驗教學法比教師的言語教育更具有說服力,更能強化學生的自控意識,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自我控制的習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對事物的極端情緒化。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多樣的培養(yǎng)計劃方案,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情感基礎。
四、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教學風格
在小學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將教育作為一種畢生的事業(yè)而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職業(yè)。其次,教師要樹立終身教育理念,通過閱讀學科前沿資料,了解學科發(fā)展特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還要關注教育政策的變更,及時閱讀文件資料,把握教育方向,結合教育政策武裝自己,使自己與時俱進。最后,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科學文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心理觀察和診斷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某些異常表現,抓住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年齡特征、時代的發(fā)展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分析時政信息,關注學科前沿發(fā)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觀念,提高素質。
正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說:“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反映,任何一種負載知識的符號系統(tǒng)也不是絕對真實的表征?!彪S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更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五、學科內容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要求
學科內容是學科教學的關鍵,學科內容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特征。學科內容的陳舊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習活動的展開;新學習內容的引入,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搜集、更新資料,整合與本學科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拓寬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學科內容是教學情境的主要決定因素,學科內容的發(fā)展對教學有直接影響。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前沿學科知識的發(fā)展,及時把握學科內容的最新動態(tài),并把新的學科內容引入教學,對新學科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使學生能掌握、運用。學科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學科內容的陳舊與否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具有重要影響。小學中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新的學科內容對于培養(yǎng)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學科內容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學習興趣,而且能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學科內容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征。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學習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其終身學習具有深遠影響;另外,探究學習作為新課標倡導的基本學習方式之一,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小學中年級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考慮,提高培養(yǎng)效率,而不是使探究學習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李紅.教育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楊明亮.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生物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