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燕
摘要:將快樂體育理論引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是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的基礎上的。 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利于其體會成功與合作的快樂。文章從快樂體育理論的含義、小學快樂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小學快樂體育教學的實施策略三方面探析了快樂體育理論在小學體育的可行性。
關鍵詞:快樂體育;小學;體育教學;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17-01
1.快樂體育理論及其基本內(nèi)涵
快樂體育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日本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弊端的新成果。該理論一出,便風靡世界各地,我國在八十年代左右也積極探索其理論內(nèi)涵,并將之運用到體育教學中。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的教學都籠罩在競技體育模式下,使得體育教學變?yōu)閱渭兊募寄軅魇?,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鞓敷w育跳出了這個藩籬,它使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個體發(fā)展水平在選擇、參與運動中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上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驗參與運動的趣味。學生們自由、自主的體育活動是深入體驗快樂體育的前提條件。如果學生的自由空間越大,其運動的主觀意愿會更好地實現(xiàn)。因而,快樂體育理論提倡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可資體驗體育運動樂趣的條件??鞓敷w育實際上就是擯斥以技能掌握為目標的競技體育式的教學,而是在發(fā)展學生的身心水平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發(fā)、自覺的體育意識。當然,快樂體育不是為學生的快樂而實施的教學法,而是要讓學生在體驗學習是快樂的基礎上,培養(yǎng)健全獨立的人格,樹立體育意識,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品格。
2.小學快樂體育教學當遵循的原則
2.1針對性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身心上畢竟有其獨特特征,這方面心理學和生物學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其中,小學生在生理上的典型特征是神經(jīng)容易興奮,好動活潑,容易擴散,動作準確性及協(xié)調(diào)性弱;而在心理上則感覺及知覺已得到充分發(fā)展。盡管小學低年級和中高年級有稍微的區(qū)別,但在整個小學階段,其感知覺的系統(tǒng)性及準確性都不斷增強。甚至,對于小學低、中、高年紀學生,其身心特征也有所不同。這就是說,運用快樂體育理論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譬如,對于低年級學生,當盡量選擇運動負荷量小的運動,在教學上要盡量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
2.2趣味性原則。所謂的趣味性就是體育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要活潑、有趣,既能調(diào)動小學生的主動參與,又能較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這里的趣味性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學方式要盡量生動有趣,如選擇游戲法、合作學習法、陽光體育教學法、建構(gòu)主義法等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的教學法,二是具體的教學形態(tài),包括語言、教姿教態(tài)、教具的展示等,如在語言的選擇上,要盡量繪聲繪色,達到"矯情"的效果,這是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jù)的;教姿教態(tài)要栩栩如生、貼切,運動項目的動作示范要與生動的語言協(xié)調(diào)起來;選擇的教具類型也要選易于引起學生興趣的、集中學生注意力的。
2.3互動性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個體意識已充分建立,其自我意識十分依賴于他人的評價。其自我意識尚不夠全面、客觀,主觀色彩較濃。因此,內(nèi)心極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認可??鞓敷w育理論強調(diào)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筆者認為,這種情感體驗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體育教師的正面評價上的。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轉(zhuǎn)換角色,懷有一顆"幼稚"的童心,實現(xiàn)與小學生的互動。在互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使得教師融入小學生的內(nèi)心,使其獲得成功的感受。
2.4學生主體性原則?,F(xiàn)代兒童觀認為兒童雖然還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社會行為,但主張要將兒童當成獨立的社會個體,有獨特性格特征的社會成員來看??鞓敷w育理論就是要將體育教學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激發(fā)其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領悟各類體育項目的技巧,學中樂,樂中學。
3.小學快樂體育教學的實施策略
3.1運用游戲教學法。魯迅曾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這是兒童的天性使然。因此有教育家指出,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游戲獲得,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獲得的。游戲之所以是小學體育教學不可忽略的手段是源于其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生心理素質(zhì)與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游戲具備一定的比賽與情節(jié),使得小學生在趣味的游戲中肢體的表現(xiàn)力、觀察力、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游戲還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進取、合作、機智、果斷等品質(zhì)。下面,筆者將以六年級的"渡河"游戲教學為例:筆者在場地上劃兩條距離大約為十五米的平行線,以中間為河道,在河道內(nèi)部分別放了八個厚度為十厘米的海綿墊,作為"石塊"(兩組圓圈的位置、距離、大小相似)。筆者將班級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支隊伍,進一步分成兩組,并排成縱隊讓其分別站在平行線的兩端。發(fā)令后,使一端第一個名學生在石頭間跳躍,跳到對岸后和第一任拍手,讓對岸第一任跳回,依次跳動,以先過河的隊作為勝利者。其規(guī)則是,跳躍時必須跳在海綿圈內(nèi),否則要重跳;下一人當被拍手后,方可跳躍。在進行正式的體育游戲前,筆者先進行了相應的示范,以瀟灑自如及飽滿的精神使得學生進入游戲情境。示范時,筆者啟發(fā)學生思考,采用單腳跳快還是雙腳跳快?跳躍時,雙手的擺動位置如何與雙腳的跳動姿勢協(xié)調(diào)起來?這是此節(jié)課的重點。在比賽時,對于學生常出現(xiàn)的失誤,筆者又及時點出,避免其它學生犯相同的錯誤。
3.2視覺、聽覺、觸覺交融。這里提出的視覺、聽覺、觸覺交融是小學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繪聲繪色的教學情境的有效手段。要進入一定的教學情境,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設施。小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所帶來就是強烈的求知欲。借助多媒體設備,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具有視聽結(jié)合、聲情并茂的特征,栩栩如生的卡通動漫以及圖像、艷麗顯眼的顏色、激動人心的聲音都可較好地引起小學生的興趣。下面,以三年級的廣播體操教學體操為例:筆者選擇了動作類型為技巧型,動作名稱為分腿前滾翻的作為教學內(nèi)容。在正式教學前,筆者先進行了個人示范,該動作的難點與重點是滾動的速度,以及推手、屈體、支撐身體姿態(tài)與時機的控制。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該動作是較難而乏味的。于是,筆者將該動作分為四個教學階段。第一階段是復習前翻滾,提高滾動的速度。借助多媒體視頻,讓
學生在模仿筆者的動作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正確的動作規(guī)范。
第二階段是學習前翻滾分腿起,體會不同推手位置對動作完成的影響。這一階段,采用筆者親自手把手指導,對于動作規(guī)范性較差的學生,重點糾正,以鼓勵為主。第三階段是提高與復習前翻滾分腿起,提高學生推手、折體、支撐的連貫性與協(xié)調(diào)性。筆者播放了較為歡快的兒童歌曲,以配合動作展示。經(jīng)歷了視覺、觸覺、聽覺的教學手段后,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了前翻滾分腿動作了。
3.3比賽教學法。采用比賽法,主要是利用競爭的精神,它能最大地激發(fā)小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潛力,避免學生產(chǎn)生消極情緒,起到活躍課堂情緒,使得小學生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體育運動,發(fā)現(xiàn)運動的樂趣。在小學生熟悉一定的運動技巧后,就可采用比賽法,可起到提高運動技能和發(fā)展身體素質(zhì)的作用。以跳繩教學為例,教師可在教學生雙腳跳、單腳跳、單腳交替跳后,舉行花樣跳繩表演及跳繩接力比賽。又如可舉行投彈打靶比賽,可提高小學生的投擲技巧;舉行跳背接力比賽,能增強學生的跳躍支撐技能。教師一旦在比賽中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錯誤動作,要及時引導并糾正,使提高運動技巧與比賽有機融合,以讓小學生從比賽中得到快樂。
4.總結(jié)
快樂體育理論能成功地運用于小學體育教學是在深入分析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的。體育教學不僅僅是技能和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應該是學生間、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快樂體育通過改善師生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情感交流方式,因而能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順利實施。